九、阳和汤治愈阴疽流注一例 楚某,男,40岁。初诊∶1950年10月2日。 主诉及病史;半月前患败血脓毒症,经切开引流、抗感染等方法治疗,未见减轻。近日来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精神委靡,面色晦暗,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汗多,自觉恶寒,大便溏薄,右下腹及腰背处有约4cm×4cm之包块各1个,质硬,无红肿,舌质淡,营白,脉沉细濡. 辨证∶此为邪毒结聚,阻塞脉络,气血凝滞所致。 治法∶宜温阳散寒,通滞散结,大补气血,托里排脓。方拟阳和汤加人参、附子,内服7剂。处方∶熟地35g鹿角胶10.5g白芥子10.5g麻黄3.5g炮姜10.5g生甘草10.5g红人参10.5g附子10.5g 加开水400ml,煎出200ml,煎二次共取400ml,早晚2次温服。另用阳和解凝膏外贴,2日一换。 二诊∶服上方药7剂后,精神明显好转,出汗消失,饮食、大便正常;腹部包块自溃,流出脓液约200ml;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服上方药7剂。 三诊∶服药后背部脓肿自溃,流出脓液约300ml。能自己行走前来就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继服上方药7剂。 四诊∶精神正常,面色红润,伤口愈合,症状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继服上方药7剂后,恢复工作。随访5年,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阴疽流注,病情危重,须防毒气内陷而成险候。故内服阳和汤加人参、附子温补托毒,外敷阳和解凝膏拔毒外流,内外合治,共奏殊功。方中熟地大补阴血,鹿角胶生精补血,肉桂、炮姜温阳散寒,麻黄、白芥子宣通血脉化滞,甘草解毒。加入人参、附子二味,以增强补气温阳托里之作用,可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这种使阴证转阳的治法,是中医治疗阴疽的一大特色。 十、肾气丸治愈胞系了戾一例 张某,女,35岁。 初诊;1974年12月3日。 主诉及病史∶1970年10月患者因右侧腰疼、发热、尿频、尿少、血尿、尿道烧灼感去某医院检查,经尿培养、膀胱镜检、膀胱逆行造影、静脉尿道造影(X片号47787),诊为右侧输尿管迂曲,右侧肾盂积水。当时给予西医常规处理,兼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不同意而未做。 诊查∶症见精神欠佳,面色晦暗,形体羸瘦,腰痛有冷感,尿频尿少,少腹急痛,血尿,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虚细。 辨证∶证属肾阳不足。 治法∶宜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方用肾气丸易为汤剂。 处方∶熟地28g山药14g山萸肉14g茯苓10.5g泽泻10.5g丹皮10.5g附子3.5g肉桂3.5g 每次加水500ml,煎2次温服。每日1剂。 连续服上药110剂后,症状全部消失。劳累亦未发作。经某医院做肾盂逆行造影(X片号;47787),未见肾盂积水及输尿管迂曲征。因疑逆行造影是否可将迂曲之输尿管通直,故又去某医院做静脉尿路造影(X片号∶43869),并与治疗前X片进行对比,静脉尿路造影报告;未见肾盂积水及输尿管迂曲征。 【按语】米老认为胞系即膀胱之系,相当于输尿管,故将"输尿管迂曲"诊为"胞系了戾"。所谓了戾,即《舒氏女科要诀》所云"了戾者,绞纽也"。对于本病的治疗,以肾气,丸主之。本方为温补肾阳之方剂,而该病皆由肾阳不足所致。方中以六味地黄九滋补肾阴,以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八味合用,阴阳平调,则肾气充足,诸症自除。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肾气丸(易成汤剂为好)对男女输尿管迁曲证均可用之,而且疗效肯定。 【编者评注】根据《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云,胞系了戾实际上是"转胞"病的主症。胞系,通指泌尿系;了戾,缭绕不顺,指脐下急痛、小便淋沥不通等症状。本例输尿管迂曲、肾盂积水,属难顽之症。米老结合中医诊断 ,投以《金匮要略》用治转胞病的肾气,九,竞起顽疴。可见中医学中的许多古病名及其疗法,若加以深入发掘,对当今的许多疑难重症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