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伯让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七、清泄热毒、疏利肝胆法治愈砒中毒一例

李某,女,20岁。

初诊19591215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3日前因误食含有毒的大米,出现恶心呕叶,腹痛腹泻,皮肤发痒等症状。入院后诊为砒中毒。

诊查;症见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口干微烦,全身发痒,精神委靡,面色苍白,舌质红,苔黄干,脉弦细数。

辨证∶证属砒毒伤中,热毒未净。

治法∶宜清泄热毒,疏利肝胆。

处方∶柴胡12g姜半夏9g杭芍9g枳实6g黄芩9g生大黄6g生姜6g大枣2生甘草9g

服上方药3剂后,症状消失。尿定性阴性。又现胸闷,咳嗽痰多;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证属脾胃失和,肺失宣降。治宜健脾和胃,宣肺化痰。

处方∶茯苓12g姜半夏9g陈皮9g炙甘草9g桔梗9g杏仁9g生姜6g大枣2

服上方药6剂后,痊愈出院。

【按语】本例砒中毒因误食含砒毒大米所致,米老细观脉症,紧抓础毒进入之途径为治。方中以积实、大黄、柴胡、黄芩荡涤胃肠热毒,疏利肝胆;佐以半夏、生姜、大枣和胃降逆止吐;芍药调和血气护营;加入甘草解毒。故仅服药3剂症状即消失。又观胸闷咳嗽痰多,认为础毒伤中,波及于肺,故予二陈汤加味和理脾肺,而获痊愈。本例大柴胡汤加甘草治愈中毒,是米老灵活运用经方之体现。本例患者未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醇及激素等西药解毒剂

八、清瘟败毒饮为治愈黄发斑一例

姚某,女,44岁。

初诊195992日。

主诉及病史∶因上腹部疼痛、发冷发烧3天,身目俱黄两天,于195992日急收入院。入院后诊为"慢性胆石症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坏死性胆囊炎合并中毒性休克"。经用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病情未缓解。故急请米老治疗。

诊查;症见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神志模糊,多语不清,烦躁不安,面色苍黄。口唇发青,皮肤及巩膜黄染,皮肤有出血点,球结膜下见有出血斑,持续性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寒战鼓颔,壮热汗多,恶心呕吐,吐出为胃内容物,大便二次呈灰白色,小便为茶黄色,舌绛紫,苔里厚而燥,脉沉弱数。腹胀,右上腹明显压痛,并有中等硬度包块。体温39.5℃,血压8060/5030mmHg。白细胞15100/mm³,中性95%。尿蛋白(++),红细胞510/HP,白细胞少量,颗粒管型02/HP。尿胆红素阳性。二氧化碳结合力32.8容积%,非蛋白氮53.1mg%

辨证∶急黄发斑。证属热毒炽盛,胆道阻滞。

治法∶宜清热解毒,凉而利服

处方∶生地30g丹皮15g杭芍15g犀角9g(先煎)知母9g生石膏60g粳米15g炙甘草9g黄连9g炒黄芩6g炒黄柏9g焦山栀12g炒积实9g生大黄9g

逐日1剂,严密观察病情。药后病情稳定,症状递减,服药7剂后,体温37℃。血压110/70mmHg。二便量多,均呈黄色,皮肤出血点已消失,结膜下出血斑已大部分吸收,皮肤及巩膜黄染减退,下肢轻度水肿。舌红绛,苔黄,脉细数。继服上方药加减。

处方∶生地30g丹皮15g杭芍9g羚羊角3g(代犀角)知母24g生石膏30g粳米15g炙甘草9g川黄连9g炒黄芩9g黄柏9g焦山栀9g茵陈蒿15g

服上方药2剂后,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结膜下出血斑继续吸收,下肢稍浮肿。舌红工苔黄,脉细数。体温正常,血压稳定。证属肝肾不足,湿热未清。治宜补益肝肾,继清湿热。

处方∶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知母12g黄柏9g茵陈15g

服上方药3剂后,去、泽、萸肉,加木通9g,猪苓9g、麦冬15g,条沙参9g,再服2剂。药后结膜下出血斑基本吸收,皮肤及巩膜微黄染,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细。予六味地黄汤加茵陈。服药9剂后,皮肤及巩膜黄染消退,结膜下出血斑完全吸收,下肢浮肿消失,饮食尚可,血压正常,痊愈出院。

【按语】本例急黄发斑,证属热毒炽盛,胆道阻滞,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以清热凉血,泻火救阴,利胆消胀。米老曾谓;清瘟败毒饮是由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复合而成。本方的要点是重用生石膏大清阳明燥热,若生石膏量少则无济于事,必须用60120g,配用犀角,才能奏效。服药至七剂后,见二便量多,故于原方去枳实、大黄;燥热虽减,但舌红绛苔黄,热毒未净,故仍守原意清泄,无犀角勉以羚羊角代,加茵陈利胆退黄。服药2剂后,见古红苔黄,脉细数,转为补益肝肾,继清湿热,方用知柏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加减,服药14剂后,病愈出院。疗程中除用西药纠正休克外,均用上述方药随证加减出入为治,共住院23天,获得满意的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