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今墨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五、化痰解郁、调理气血法治愈噎膈一例

常某,男,38 岁。

主诉及病史;经北京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食管癌,已半年余。近来每日只能进流食,喉间堵闷,胃部胀满,泛酸嗳气,口中痰涎多,背痛,精神倦怠,医院拟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故延中医治疗。

诊查∶舌苔厚腻,脉细软。

辨证∶痰气交结,气血运行受阻,久则气血痰结,阻滞食管胸膈,遂成噎膈之证。

治法∶拟化痰解郁,调理气血为治。

处方∶桃杏仁各 6g 大力子 6g  法半夏 6g 怀牛膝 10g 紫厚朴 5g 苦桔梗5g 薤白头 10g 莱菔子 6g 代赭石(旋覆花 6g同布包)12g 全瓜蒌 20g 莱菔英 6g 茜草根 10g米丹参 15g 广皮炭 6g

二诊;服上方药 8剂,噎减轻,泛酸、嗳气及背痛均稍好,已能食馒头及挂面等物,但食后不易消化。

处方∶薤白头 10g 全瓜蒌 25g 桃杏仁各 6g 紫厚朴 5g 法半夏 6g 代赭石(旋覆花 6g同布包)12g 茜草根 10g 丹参(米炒)15g 怀牛膝 6g 大力子 6g 山慈菇 10g 绿萼梅 6g

三诊∶月余后患者由山西家乡带信来云;第二次方药又服 10 剂,现在每顿饭可吃一个馒头一碗面条,咽下慢,饮食在入胃时感到滞涩,不易消化,有时叶白沫,背仍常痛,精神觉比前强些。复信嘱其将一诊方加 3 倍量,研极细末分成,200,每日早、午、晚各服1句,白开水冲服。

【按语】食管癌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如能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或放疗、化疗亦有疗效,若晚期则常见转移,难于痊可。

施师治疗食管癌患者,每用茜草、牛膝、旋覆花、代赭石等药物,咽下困难者可得缓解,能得进食则可暂时维持生命。但治例不多,上案仅供参考。

六、补养脾胄为主治愈气阴两虚肠一例

侯某,男,52 岁。

主诉及病史∶患肺结核已有 20 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新中国成立后曾两度在疗养所疗养,症状迄未稳定。近1年来,又患肠结核,久治不效。

诊查;患者面色苍白,体质瘦弱,短气少神,倦怠力。咳嗽多,大便日行四五次,为脓样物,间有血色,有时溏泄,腹隐痛,小便少。舌光无苔,脉象沉细。

辨证∶脾胃虚弱,气血双亏,病在发展,不宜峻补,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兼顾。

治法∶先拟清肺理肠,健脾和胃法,一俟病邪下退,再施培补之剂。

处方;云茯苓 10g车前草 12g 云茯神 10g 白杏仁 6g 血余炭(禹余粮 10g 同布包) 10g 旱莲草12g 炒白前 5g 炒紫菀 5g 白薏仁 15g 炒百部 5g 炒化红 5g 怀山药 30g 漂白术 10g 苍术炭10g 北沙参12g 诃子肉 10g 甘草梢 3g

二诊∶患者久病,深感治愈甚难,已全无信心,前方药屡经家人劝说始服 2 剂,旋又停止,再进数剂,即又不服,半个月共服药6 剂,咳嗽较好,大便脓血依然。

前方去白前、百部、沙参,加赤石脂10g,白石脂10g,炒吴萸 5g,炒黄连 5g,炒地榆 10g,炒远志10g

三诊;前方药于八日间共进4 剂,脓血减少,溏泄增多,然食欲转佳,精神也好,患者服药后感觉腹内舒适,治愈疾病之信心渐增,但畏服汤药,拟用丸药治疗。

处方∶每日早服天生磺 3g(冲服或煮粥),中午服附子理中丸1 丸,晚临卧服参苓白术散 6g

四诊∶丸药服 20 日,大便次数减少,但仍溏泄,腹痛已较前大为减轻,唯觉口干。

处方∶每日早服天生磺 2g,中午服香砂六君子丸5g,临卧服四神丸 5g

五诊;前方药共进1个月,效果甚好,食眠均较前为佳;大便日行二三次,有时溏,有时软,已无脓血月余;治愈之信心更强,要求配丸药治之。

处方;白及 60g天生磺 30g橘络 30g橘红 30g金石斛 60g紫菀30g苍术 60g诃子肉30g白术 60g人参 30g禹余粮 60g云苓 60g 砂仁15g小青皮15g甘草 60g车前子 30g 朱茯神 60g 炒远志 30g五味子 30g紫厚朴 30g

共研细末,怀山药 600g打糊为丸,每日早晚各服 10g,白开水送服。

六诊∶丸药共服 3 个月,病情好转,时届暑日,返农村居住半年,未能服药,近来大便又行溏泄,食欲不佳,精神委顿,气短心慌,返京求诊,再服丸药治疗。

处方∶人参 30g 西洋参 30g 北沙参 30g白于术 60g 莲肉 60g 天生磺 25g 白及 30g 远志 30g 云苓块 60g 紫河车 30g 龙涎香 6g 诃子肉(煨)30g 阿胶 60g 五味子30g 广皮 15g 砂仁15g 广木香 12g 清半夏 30g甘草 20g

共研细末,用雄猪肚一个煮极烂,捣如泥合丸,每日早晚各服 10g,白开水送服。

七诊;前药共服 100 日,大便11次,食欲甚好,精神已渐恢复,唯睡眠梦多。前方加琥珀 15g,酸枣仁 30g,再服 100 日。

八诊;丸药服完后,经夫医院检查,肠结核已愈,肺结核为硬结期,停药4个月,除偶食多脂肪物即行腹泻外,无其他症状。

拟用调糊作粥法以健胃肠。

处方;怀山药、真糯米、十炒于术、薏仁米、云苓块,诸药各等份,研细末,每用 30g,打糊如粥加冰糖调味,每日当点心服二次。

【按语】患肺结核 20 余年,合并肠结核,其主治在肠。初诊时,患者因病已久,屡治未愈,已失去信心。二诊后病情见好,患者求治之意转为殷切,返乡半年,未能服药,症状有所复旧。再依原法,重用参类,共服药二百日,多年夙疾,竞然痊可。整理此案时,曾追访患者,据云;10年来肠结核病从未再发,打糊为粥之方,仍时常服,并介绍久患腹泻者,亦多显效。

综观全案,初治肺肠,未补气血,继而着重补养脾胃,此即所谓"培土生金"之法;且以营生中焦,若使脾胃健旺,饮食精微得以濡养脏腑,生血有源,正气日复,病邪遂退,终于痊愈,势在必然。患者虽然久病气血双亏,法宜补益,但因其脾胃虚弱,又有结核病变在肠,即使投以补益气血之品,也难以吸收。故从脾胃入手。倘若补益过早,邪无出路,闭门缉盗,反致他变。结核病惠者,多现阴虚,而施师治疗本病,运用天生磺,不独未现阳燥,病情却日见好转,治病如用兵,既守法度,又不拘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