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玉如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九、辨证治愈脏躁两例

例一巩某,女,42 岁。

初诊1985 420日。

主诉及病史∶由于精神受刺激,自 1976 年以来胆小易惊,烦急易怒,哭笑无常,自觉气逆上冲,全身及头部麻木疼痛;经前诸症加剧,睡眠不实,纳差少食(23 /日),大便燥结不畅。

诊查∶舌苔黄,脉弦小。

辨证∶证属脏躁。

治法∶拟甘麦大枣汤合温胆汤加味。

处方∶竹茹 30g 生姜 10g 云苓 16g 法夏10g 陈皮 10g 炒枳壳 10g 炙草 10g浮小麦 30g 大红枣8枚 炒秫米12g

二诊9 6 日。自诉服前方药1剂,大便即变软;服药 4 剂哭笑无常止。近缘家中事故,则眠差、心烦纳少复作。脉仍弦滑,舌苔黄腻。证属肝气上逆,心胆郁热,拟清化镇抑,平肝安神。

处方∶竹茹 30g 生姜 10g茯苓 16g 法夏 10g 陈皮 10g 枳壳 10g 甘草 10g浮小麦 30g大枣 8g 荷叶 3g合欢皮 10g 珍珠母 30g 白蒺藜12g野菊花12g 山栀 10g 夏枯草 10g 莲子心10g

药后未见复诊。

【按语】本证因情志受挫,精神抑郁,木失条达,中宫壅滞,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神元所归,虑无所定;复因脾运不健,痰邪内生而成。故初诊处以半夏秫米汤化痰燥湿,和胃安神;温胆汤以清化痰热,疏利气机;复以甘麦大束汤,甘以缓急,养心宁神。三方合用,标本相得,方虽杂而法明药当,故神安志定,诸症若失。

例二刘某,女,47岁。

初诊198596日。

主诉及病史∶旧有胃病,累愈累发。近半年来胃疼又作,服药未效。今年 6 月份曾在海军总医院作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糜烂型)伴肠上皮化生。"

诊查;刻下胃脘疼痛,发无定时;嘈杂嗳气,纳物极少;大便溏,日行二三次;平素心情不畅,悲伤欲哭;全身酸软无力,似若不支;眠差梦多。舌苔黄燥,脉弦小。

辨证∶证属湿热郁阻,肝胃失和。

治法∶拟清化理气安神。

处方;竹茹 30g生姜 10g茯苓 10g法夏 10g 陈皮 10g 枳壳 10g 炙草 10g浮小麦 30g 大枣8枚 合欢皮 10g 百合 30g 乌药15g 佛手片10g 郁金 10g 焦山楂 30g荷梗3g

二诊;10 6 日。上方药服 20 剂,脘疼已缓,情志稳定,余症亦减。舌黄苔已退。惟纳物仍未尽美,脉如前。拟上方加太子参 15g,继服以资巩固。

【按语】此例脾胃久病、运化失司,以致湿热郁阻,不通则痛。湿阻则纳少,湿注则便溏,土虚木乘之,故见情志之患。子盗母气,脾病及心,心脾两虚,故见悲伤欲哭、眠差等。方以甘麦大枣汤缓肝木之急,补心脾之虚;温胆汤清化和中;百合汤调畅气机;佛手、郁金、合欢皮疏肝理气,宁神定志;山楂开胃进食,是以取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