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侨医案(七)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二、温阳固表、益阴和营法治愈温病误一例

张某,男,40岁。

初诊1970年夏初。

主诉及病史;患者僵卧,牙关紧闭,意识不清,大汗不止。家人诉;已病10余天,初发病,头身痛,发热口渴,微恶风寒,经医服药未愈。昨日请医服药后,突然大汗淋漓、四肢抽搐、小便不利、怕风。

诊查;见其颜面苍白,两目青暗,舌质淡苔薄白。呼吸气弱,口鼻出冷气,扪之汗凉。六脉微细,重按似有似无。

辨证∶病系温病误用辛温发汗而伤卫阳,阴液大泄之亡阳证。

治法∶治拟温阳固表、益阴和营增液法。方用桂枝加附子人参汤。

处方;人参50g桂枝15g白芍20g熟附子15g大枣4枚甘草15g嘱其家属速将药13煎,取汁400ml,将牙撬开,频频灌下,一夜服尺。

二诊;翌日,患者已能坐饮米粥,恶风漏汗止,便利,四肢自如,诊脉转缓和。此系阳回表固,气复阴充。为善后,继服益气生津、资补脾胃之剂,以恢复耗伤之气血。用甘温性平柔之党参50g、大枣5枚,煎汤代茶饮,连服药1周。

【按语】本案亡阳证,系太阳温病误用辛温解表过汗所致。仲景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病者初疾恰是。又云∶"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人参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大补表阳也,表阳秘则漏汗自止,恶风自除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用本方则循此意。

患者因过汗心阴大伤,津液亏极,阳随津泄,六脉微细、重按似有似无,有顷刻阳脱气散之险,故用药贵在倍量人参,大补即将耗散之真气.,以挽生机。桂枝加附子人参汤可用于诸杂证,我在临床中常用之。有其证,便可用其方,凡有冷汗淋漓、恶风、四肢厥逆,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微欲绝者,均属阳脱气,散之征,煎汁频服,均有显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