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手法治愈左尺骨上段骨折并桡骨头脱位一例 徐某,女,18岁。 主诉及病史;昨晚坠于地沟内,左手触地跌伤,肘部肿痛不能活动而来诊。 诊查;左肘关节及前臂明显肿胀,时后下方尺骨向后侧成角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异常活动,肘外后侧隆凸,可触及脱出之桡骨头,压痛广泛明显,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均受限,腕手运云动功能及感觉未见明显异常改变。X线示尺骨上段为矩余骨折,断端向背侧格侧成角, 桡骨头向后外侧脱出。 诊断;左尺骨上段骨折并桡骨头脱位(屈曲型)。 治疗;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1)手法复位∶患者平卧,患肢置中立位,一助手握患肢上臂中段,另一助手握腕部顺势拔伸,矫正重叠,并将前臂逐渐旋后;术者一手拇指置于脱出之桡骨头后外侧,四指置肘前方,拇指用力向内及掌侧推按校骨头,有回位声表示桡骨头脱出已复位成功。在两助手拔伸下,术者两手拇指将尺骨断端向掌侧按挤,使尺骨断端复位置。术者一手握住已复位尺骨断端及格骨头部,做肘届伸活动,无受阻即复位成功。 (2)固定方法∶在前臂掌侧上段置一分骨垫,桡骨头部置一半环型垫,均用胶布固定,在掌背侧及尺桡侧分别放置适度夹板,而尺侧板上下端均置平垫,绷带夹缚。固定完成后,拍片检香,尺骨骨折已解剖复位,脱出之桡骨头已复位。患肢屈肘悬吊胸前,嘱做腕手功能锻炼。 (3)内治∶按三期分治用药。5天后复诊,尺骨骨折对位良好,脱出之桡骨头已复位,痛肿胀见消退,调整夹缚,每周复诊调整固定1次。2周后渐做肘关节屈伸功能银炼。5周后复查,患肢肿胀完全消退,骨折脱位均对位良好。拍片复查;骨折线稍模糊,有骨痂形成,已临床治愈。解除固定物,外用熏洗药,加强肘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又2周后复诊,患肘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按语】本例屈曲型尺骨上段骨折并桡骨头脱位,其发病机制和骨折类型很典型,对这类外伤应问清致伤机制,是辨证和立法的有利依据。 术者在复位前必须了解骨折移位及桡骨头脱出方向,要熟知伤情,手法稳准,治自多效。 十、手法治愈右肘关节后脱位合并肱骨内上踝粉碎性骨折一例 某,女,48岁。 主诉及病史∶下电车时被人拥倒,右前臂伸直旋后位手掌触地后,肘关节疼痛,不能活动2小时,于1985年12月7日来诊。 诊查∶右肘关节变形,肘窝空虚,肘后三角关系异常,肘关节摇摆,并有骨擦感。摄X线片示;右肘关节后脱位,远端并向桡侧移位,肱骨内上髁撕脱、粉碎,骨折片卡于关节内。 治疗∶ (1)手法整复∶伤员仰卧,两助手分别握持其上臂上端、前臂下端,伸直位对抗牵引3分钟;术者双手环抱其肘关节,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对向推移同时,今远位助手渐屈肘时关节至90°。继术者摇摆肘关节,并环抱拢聚肘关节矫正侧移,再反复屈伸肘关节。功能正常,即表示骨折脱位矫正。复摄X线片;骨折、脱位矫正,解剖复位。 (2)夹板固定∶复位后行屈肘联合夹板绷带固定(参见案一),内上髁处置10层纱布垫;以2cm宽、20cm长弹性较好的竹片,顺前臂长轴方向用胶布固定之,再以绷带缠绕加固,屈肘90°悬吊于胸前。5天调整固定1次。 (3)内治∶以"胡氏三七活血丸"内服2周。 治疗2周复查,肘关节肿痛消失,屈伸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唯肘内侧韧带略松弛,X线示∶肱骨内上髁骨折骨折线模糊,临床治愈。解除固定物,投"胡氏壮筋续骨丹",外用熏洗药,并进行功能锻炼。 【按语】肘关节后脱位临床多见,系因伸肘旋后位手掌触地时间接暴力致尺骨鹰嘴后移,肱骨内上髁撕脱和侧方移位。此症救治及时,复位容易,并可完全恢复功能,手法整复效果相当满意。如延误治疗造成陈旧性损伤,则即便手法整复,功能也会受限制。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本案2周痊愈,即是明证。 胡老整复肘关节脱位,无论后脱位或前脱位,均强调要较长时间伸直位对抗牵引,以使肌肉充分松弛。脱位远、近两段平行移位,骨端重叠矫正为复位奠定良好基础。摇摆和双手环抱及反复屈伸肘关节,既可矫正侧方移位,又利于关节内骨片复位。胡老有时尚采用牵引旋转前臂以矫正桡骨小头脱位和肱骨内、外髁骨折移位,同时,有舒理筋脉之功效。 屈肘联合夹板使前臂有所依托,又便于早期屈伸功能的锻炼。后脱位,需于肘后夹板后加20层纱布垫,目的在于防止肘关节屈伸时再脱位。 新鲜肘关节脱位固定时间以2周左右为宜,以利于关节囊和肘关节周围韧带愈合,时间过短愈合不佳,时间过长则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 几年来,胡老用上述方法治疗肘关节脱位数十例,均获较好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