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16

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外伤史。

(2)前臂和肘部肿胀、压痛,肘屈伸及前臂旋转运动功能不同程度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肘部及前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压痛局限于尺骨上1/3 或尺骨鹰嘴及桡骨头。移位明显者尺骨上段有成角或凹陷畸形,在肘关节的前外或后外方可触摸到脱出的桡骨头。肘关节在半屈曲位活动受限,前臂多在中位不能旋转。10%的患者合并有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证候分类

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血瘀滞,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胃纳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经初期治疗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气血不足,舌淡苔白,脉细弱。

(三)临床分型

Ⅰ型(前侧型或伸直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于肘关节前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而致。
    Ⅱ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于肘关节后方或后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而致。

Ⅲ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尺骨干骺部有明显压痛,于肘关节外侧可扪及桡骨头隆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Ⅳ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于肘前方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包括高分子夹板及新型石膏绷带)。

1整复方法 原则上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后整复尺骨骨折。患者仰卧,前臂置中立位,两助手顺势拔伸,矫正重叠移位对伸直型骨折,术者两拇指放在桡骨头外侧和前侧,向尺侧、背侧按挤,同时肘关节徐徐屈曲90°,使桡骨头复位,然后术者捏住骨折断端进行分骨,在骨折处向掌侧加大成角,再逐渐向背侧按压,使尺骨复位;对屈曲型骨折,两拇指放在桡骨头的外侧、背侧,向内侧、掌侧挤按,同时肘关节徐徐伸直至0°位,使桡骨头复位,有时还可听到或感觉到桡骨头复位的滑动声,然后先向背侧加大成角,再逐渐向掌侧挤按,使尺骨复位;对内收型骨折,助手在拔伸牵引的同时,外展患侧的肘关节,术者拇指放在桡骨头外侧,向内侧推按桡骨头,使之还纳,尺骨向桡侧成角亦随之矫正;对特殊性骨折,先整复桡骨头脱位,然后在屈肘和前臂中立位的情况下,按前臂双骨折进行整复

2固定方法 先以尺骨骨折平面为中心,在前臂的掌侧与背侧各置一分骨垫,在骨折的掌侧(伸直型)或背侧(屈曲型)置一平垫;在桡骨头的前外侧(伸直型)或后外侧(屈曲型)或外侧(内收型)放置葫芦垫;在尺骨内侧的上下端分别放一平垫,用胶布固定。然后在前臂掌、背侧与桡、尺侧分别放上长度适宜的夹板,用四道布带捆绑。伸直型骨折脱位应固定于屈肘位45周;屈曲型或内收型宜固定于伸肘位2~3周后,改屈肘位固定2周。

(二)外固定器治疗

1适应证:孟氏骨折合并筋膜间隔综合征;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如开放骨折合并污染较重、伤口感染、伴有糖尿病等并发症;多发骨折。

2外固定方法:外固定器种类较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三)药物治疗

1中药外治:

(1)药膏:骨折早期宜活血化瘀,如消肿止痛膏、双柏散膏;中期宜接骨续筋,如接骨续筋药膏。 

(2)涂擦药:骨折后期宜温经通络、化瘀止痛,如红花油活血酒等。 

(3)熏洗药:骨折后期宜舒筋通络,如四肢损伤洗方、海桐皮汤等。 

2中药内服: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1)骨折初期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等。

中成药:三七伤药片、七厘胶囊等。

(2)骨折中期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和营止痛汤加减。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

中成药:接骨片等。

(3)骨折晚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等。

中成药:接骨片、六味地黄丸等。

(四)康复治疗

1功能锻炼

在伤后3周内,手、腕、肩诸关节的屈伸锻炼,但对于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伸肘活动,屈曲型禁止屈肘活动。3周后逐步肘关节屈伸锻炼。X线片显示尺骨骨折线模糊并有连续性骨痂生长时,方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2其他疗法

可辅以局部红外线、中波离子导入、骨折愈合治疗仪等治疗,促进瘀血吸收、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五)并发症预防

1压迫性溃疡:多由于夹板位置移动未及时调整、扎带过紧、或者加压垫放置位置不正确而造成。一般经过及时调整扎带松紧度及压垫位置,更换敷料,不会出现严重后遗症。

2桡神经深支损伤:主要是由于桡骨头脱位压迫或挫伤桡神经深支所致。伤后、复位后要积极观察手指活动情况,一般复位后,神经大多能自行恢复。

3肘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患者惧怕疼痛,骨折固定后很少锻炼手指,腕关节及前臂、肘等关节。为防止关节僵硬,早期可使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预防。中晚期配合理疗,并不断练习患腕活动可逐渐恢复。

4Sudeck骨萎缩: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急性创伤后骨萎缩,其特点是肿痛、皮肤萎缩、骨的普遍疏松、脱钙,手部活动受限,可达数月之久,常常是骨折后患者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早期功能锻炼常可预防其发生。

(六)护理

1早期护理

(1)生活护理: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给予易消化食物。

(2)外固定后护理:置患肢于治疗体位,保持有效的外固定。冬天应注意患肢末节的保暖,并观察患肢手指的血液循环、疼痛、肿胀等情况。

2中期护理

(1)将前臂取相应治疗体位,三角巾悬挂于胸前,保持有效的外固定。夹板固定者应及时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以夹板上下移动范围1cm为宜。

(2)观察伤肢疼痛及肿胀情况,如发现局部出现异常疼痛及肿胀,及时来院检查。定期门诊复查,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择机去除外固定。

(3)指导功能锻炼。 

(4)加强营养,防治内科并发症。

3晚期护理

(1)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再次损伤。

(2)定期门诊复查,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择机去除外固定。

(3)加强功能锻炼与康复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

(4)注意营养,多晒太阳,适当补充钙剂。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治愈:骨折及脱位已复位,骨折有连续骨痂形成已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或活动受限在15°以内。

好转:骨折对位对线欠佳,有骨痂形成,脱位已复位,肘关节屈伸受限在15°以内,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未愈:桡骨头未复位,或尺骨骨折不愈合,或伤肢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二)评价方法

一般根据治疗前后X线表现,及骨折愈合后与健侧进行疼痛、畸形、活动、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