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温阳解表化饮法治愈童子痨一例 张某,男,8岁。 初诊∶1922年6月。 主诉及病史∶禀赋不足,形体羸弱,平素多病,时有腹痛,多痰慢咳而少食。此先天不足,脾虚不运,阴寒夹水湿内渍。1922年6月某日,受寒而起病。 诊查;脉来浮滑,兼有紧象,指纹色淡而青;舌苔白滑,质含青色。涕清,咳嗽而加痰涌。发热、恶寒,头昏痛,喜热饮。 辨证;缘由风寒表邪引动内停之寒湿水饮,肺气不利,清肃不降,脾不健运,水湿不化,阳谒太阳经气出入之机。 治法∶拟小青龙汤加附子以助阳解表、化饮除痰。 处方;附片30g桂枝尖10g麻茸3g北细辛3g杭芍6g五味子2g小枣7枚生姜10g 二诊;服药后得微汗,身热始退,表邪已解,但咳嗽痰多而清稀。此乃寒痰未净,脾肺之气尚虚,守原方去杭芍、麻茸,加茯苓10g,白术12g。 三诊∶连进药2剂,饮食已如常。惟仍涕清痰多,面浮,午后尚有潮热,自汗,腹中时而隐隐作痛。此表邪虽解,寒痰内饮尚重,今得辛温之剂以运行,内饮欲溃,务期祛尽停饮寒痰,沉痼始除。殊不料张君对余信任不专,另延中医数人诊视,有云"误服附子,中毒难解"。有云"系湿热阻遏中焦",处方均以清热利湿。数剂后,不但原病不减,反见沉重,涕清如水,午后潮热更甚,汗出淋滴,咳痰气息短弱而兼喘促,食物不进,形体枯瘦,四肢厥冷,已奄奄—息。又改延某西医诊治,断言"误服姜附,已将肺液烧干",竟主服"保肺药水",并云有起死回生之效。服药后顷刻遂现风状,双目上视,唇缩而青,肢厥抽掣,汗出欲绝,命在日夕。张君惊惶不已,又急促余 诊视之,并具述误治经过。余不忍坐视待毙,尽力挽回颓绝,主以大剂加味四逆汤治之。 处方;附片100g干姜40g砂仁1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10g 四诊;上方药连服2次,风状减,已不抽掣。 五诊;次日复诊,诸症亦有减轻。 六诊;再服药2剂,突见周身浮肿,咳嗽多痰,但潮热已退,厥逆回温,能稍进饮食。乃告之此系阴寒水湿之,邪被阳药温运化散,元气回复之征。现仍阳弱气虚,须待温扶。照原方加口黄芪、白术、茯苓。连进数十剂始奏全功。 此证即所谓"童子痨"也,前后施治,共服附片约十余市斤,并无中毒反应,亦未见将阴液烧干,且患儿病愈之后,身体健康,体质丰盛胜于病前,多年无恙。 【按语】痨多从阴虚论治,但并不尽然。临床宜因证论治,因治选方,切不可墨守成规。本例用加味四逆治愈童子痨,足以证明此点。 十、温阳通络法治愈乳痈两例 例一尹某,女,25岁。 初诊∶1969年春季。 主诉及病史;产后6日,因右侧乳房患"急性乳腺炎"赴某医院就诊,经用青霉素等针药治疗,病情不减;又改延中医外科诊治,认为系热毒所致,当即投以清热解毒之剂,外敷清热消肿软膏。连用5剂,诊治10余日,寒热不退,右侧乳房红肿疼痛反而日渐增剧,遂延余诊视。 诊查∶症见发热恶寒,清晨体温37.4℃,午后则升高至39℃左右。头疼,全身酸痛,右侧乳房红肿灼热而硬,乳汁不通,痛彻腋下,呻吟不止。日不思饮食,夜不能入眠,精神疲惫,欲寐无神。脉沉细而紧,舌质淡而含青,苔白厚腻。 辨证;此系产后气血俱虚,感受风寒外邪,致使经脉受阻,气血凝滞。后又误服清热苦寒之剂,伤正而益邪,遂致乳痈加剧。 治法;法当扶正驱邪,温经散寒,活络通乳。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附片30g麻黄9g细辛5g桂枝15g川芎9g通草6g王不留行9g炙香附9g生姜15g甘草6g 二诊∶昨日连服上,方药2次,温覆而卧,数刻后则遍身汗出,入夜能安静熟寐,今晨已热退身凉,顿觉全身舒缓,头身疼痛已愈,右侧乳房红肿热痛减去其半,能稍进稀粥与牛奶,痛苦呻吟之状已减。脉已不紧,沉细和缓。舌质青色已退而转淡红,苔薄白,根部尚腻。药虽见效,然余邪未尽,气血未充,继以扶阳温化之法治之,方用茯苓桂枝汤加味。 处方∶茯苓15g桂枝15g川芎9g通草6g细辛3g炙香附9g苡仁15g附片45g生姜15g 三诊;上方药连服2剂,右侧乳房红肿硬结全部消散,乳汁已通,眠食转佳。唯气血尚虚,以黄芪建中汤调理善后。连服药4剂,诸症获愈。半月后,乳汁渐多,又能照常哺乳。 例二谢某,女,24岁。 主诉及病史∶产后六七日,因夜间起坐哺乳而受寒,次日即感不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左乳房局部硬结,肿胀疼痛。经省某医院诊治,服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加减数剂,发热已退,仍有恶寒,左乳房硬结红肿不散,反见增大,疼痛加剧。1周后,创口溃破,流出少许黄色脓液及清淡血水,经西医外科引流消炎治疗,半月后破口逐渐闭合。但乳房肿块未消散,仍红肿疼痛,乳汁不通,眠食不佳。每日午后低热,惊惊恶寒,历时1个月未愈,1963年某日延余诊视。 诊查∶病如前述,但见患者面色胱白,精神疲惫。脉沉细而弱,舌质含青色,苔白厚腻。 辨证;此乃寒邪失于宣散,郁闭阻滞经脉血络,迁延未愈,血气耗伤,正气内虚,无力抗邪外出。局部虽成破口而脓根未除尽,创口虽敛而痈患未能全部消除,此即所谓养痈而遗患也。 治法;法当温通里阳,排脓消肿,散结通乳。方用白通汤加味。 处方∶附片150g干姜15g川芎10g当归15g桔梗10g皂刺9g赤芍10g通草6g细辛5g白术12g葱白3茎 二诊;服上方药2剂后,恶寒、低热已解,体温正常,左乳房红肿硬结渐消。惟乳头右下方复觉灼热、刺痛,局部发红,稍见突起。此系得阳药温运,气血渐复,血脉疏通,正气抗邪,已有托脓外除之势。脉沉细而较前和缓有力,舌质青色已退,舌心尚有腻苔。继以上方加香附9g。 三诊∶连服药2剂,腐败之血肉已化脓成熟,局部皮肤透亮发红。 四诊;又服药3剂后,脓包自行溃破,流出黄色脓液半盅多,疼痛顿减,红肿消退。再以温经扶阳、调补气血之四逆当归补血汤加白术、杭芍、桂枝、川芎等连进4剂,脓尽肿消,创口愈合,病告痊瘳。 【按语】以上两例乳痈,均以温通里阳、活络通乳而治愈,与一般清热解毒消肿之法迥异,可见乳痈之病并非全为热证,临床不宜固守成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