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攻补兼施法治愈臌胀一例 沈某,女,35岁。 主诉及病史∶腹满膨胀,叩之如鼓,腹筋起,脐突,腹围94cm,小便量少,大便干燥,面色萎黄,精神不振,不思纳食,每餐只能进1~2两米饭,食后感饱胀。血液生化检查;白蛋白2.2g%,球蛋白4.2g%,白球蛋白比例倒置。食管钡餐检查提示食管静脉曲张。以往中西医使用峻剂利尿逐水,腹水未退。 诊查∶苔白腻,舌质淡胖,脉来沉细稍弦。 辨证∶脉证合参,本虚标实,虚显于实,气血两亏。 治法∶治拟益气养血,健脾利湿,攻补兼施。 处方∶炒党参15g炙黄芪9g白归身15g大熟地15g川断15g泽泻12g车前子30g腹水草15g半枝莲30g陈皮3g大枣10枚河车大造丸9g(吞服)14剂 二诊∶药后小便明显增多,每天约1500~2000ml,腹围缩小至72cm。胃纳增加,每餐3~4两米饭;口干,便艰;脉来弦细,苔白腻。仍守前意,原方去腹水草、车前子、陈皮、川断,加菟丝子9g、脱力草30g、黄精12g、玉竹12g、青宁丸12g(吞),14剂。 三诊∶头晕乏力,腰酸失眠,汗多便艰。苔薄尖红刺,脉细弦。邪去正虚,脾失健运,治拟健脾益肾,气血双调。 处方∶党参9g熟地15g当归15g黄精15g玉竹15g车前子30g生军9g(后下)枳壳6g川断15g 投药14剂,腹水消退,余症皆平,遂转外科做门腔静脉分流术。术后再予中药调理2个月,精神饱满,胃纳增加,每餐可食米饭半斤左右,体重增加6kg。 【按语】本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围。以往曾使用中西峻剂利尿逐水法3个月余,邪未攻逐,水势更盛,此乃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肝、脾、肾皆亏,气血不足是本,腹水邪实为标。治病必求于本,故予攻补兼施、扶正达邪。药证相符,病势渐退,为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术后再用中药调理,痊愈出院。 四、宣痹化瘀法给愈胸痹一例 杨某,男,56岁。 会诊∶1975年11月23日。 主诉及病史∶头晕,胸痛频作,胸闷憋气,血压偏高(178/98mmHg)。 诊查∶脉来如鱼翔,来明去暗,脉搏60次/分,舌苔白腻。 辨证∶证属心气不足,气滞血瘀,痰浊痹阻。 治法∶治拟宣痹化浊,活血化瘀。 处方∶川桂枝12g竹沥半夏6g菖蒲9g郁金9g生地15g罗布麻叶9g黄精12g玉竹9g制香附6g陈皮6g大枣10个 冠心苏合丸日服2次,每次1粒(吞),7剂。 二诊∶诸症未罢,脉舌同前,按原方续进药7剂。 三诊∶药后胸痛未发作,胸闷憋气尚存。苔薄脉弦缓,仍守原意。 处方∶川桂枝12g竹沥半夏9g菖蒲9g郁金6g生地15g丹参12g黄精9g川芎6g赤芍9g葛根9g大枣10个 四诊∶连进药7剂,胸闷渐减,脉来弦缓有力,苔薄腻。仍宗前意出入。 处方∶川桂枝12g生地15g菖蒲9g竹沥半夏6g南沙参12g麦冬9g北五味3g郁金6g川芎6g赤芍9g丹参15g大枣10个 药进14剂,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按语】本例为高血压心脏病,入院前胸痛频频发作,胸闷憋气;脉来如鱼翔,来明去暗。《濒湖脉学》有"虾游鱼翔,命脉将绝"之说。此乃脾肾阴阳两虚,平衡失调。脾失健运,肾失蒸化,湿浊停聚中焦。心气不足,气滞血瘀,痰浊痹阻,不通则痛。先拟宣痹化浊、活血化瘀,继则增入益血养阴之品,平衡阴阳,药中病机,诸症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