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清,男,山东省青岛市人,1925年生。1957年参加山东省中医研究班。1958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历任山东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和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科技报》社和《山东中医杂志》社编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周氏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医理娴熟,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疾病,特别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由他主持的"益气活血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十余部著作。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益气温阳法治愈病窦综合征一例 王某,女,41岁。 初诊∶1980年3月14日。 主诉及病史∶心慌胸闷十余年,加重4年。每因劳累后复发或加重,时感头晕。经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服阿托品治疗,效果不明显。今因心慌胸闷加重而致晕厥入院。现感心慌胸闷,头晕时厥,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胸背冷痛。 诊查∶面色苍黄,表情淡漠。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血压120/90mmHg,心率42次/分,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阿托品试验∶注药前心率42次/分,注药后30分钟,心率最快60次/分,为阳性。 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辨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为心气亏虚、心阳不宣的胸痹证。 治法∶益气温阳。 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熟附子9g桂枝9g炙甘草6g生麻黄6g细辛3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80年3月20日。服药6剂后感心慌胸闷减轻,未再发生昏厥。心率较前增快,56次/分。仍感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上方改生麻黄9g,改熟附子12g,令其继服15剂。 三诊∶1980年4月14日。服上方药后心率逐渐增快,其间定时测量心率,平均66次/分;胸背疼痛消失,心慌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心电图∶心率达67次/分。效不更方,继用前方治疗。 四诊∶1980年5月7日。服药16剂后,心慌胸闷、疲乏无力、畏寒肢冷等症状均消失。复查阿托品试验∶注药后15分钟,心率达91次/分,转为阴性。病愈出院。 【按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久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及胸闷、心悸、畏寒肢冷、头晕乏力、昏厥等症。这些表现和心肾阳虚的病理病证特点基本一致。心阳的主要作用是鼓动心脏搏动,温运血脉循行。肾阳为诸阳之本,对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作用。所以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心跳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故心肾阳虚即可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昏厥、四肢不温、脉沉迟无力等肾阳不升、心阳不宣、清浊相干、气血逆乱的病证。治疗必须采用益心气、温肾阳、通心阳之法。周老选用本方乃保元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补气;熟附子以壮肾阳,且有明显的强心作用;桂枝、细辛温通心阳,宣痹止痛;麻黄辛温宣散,并有升提心率之功。全方共奏益气温阳之功,故能取得得心应手之效。 二、黄芪建中汤加味治愈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一例 黄某,男,51岁。 初诊∶1984年10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5年,加重半年余。5年前因劳累过度发生心慌头晕。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口服心律平、心得安等药曾一度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日益加重。后改服中药治疗。先后服用炙甘草汤、养心汤等,效果不明显。现感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劳累时尤甚;头晕自汗,疲乏无力,纳食欠佳,偶感心前区疼痛,畏寒肢冷;大便稀软,每日一两次。 诊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结。血压128/83mmHg,心率58次/分,心律不整,早搏每分钟10~16次。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56次/分),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有差异传导。 诊断∶心律失常(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 辨证∶中气亏虚,气血不足,乃中气虚寒之"心悸"。 治法∶益气温中。 处方∶黄芪30g党参18g桂枝6g炙甘草9g白芍15g干姜6g丹参18g五味子9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84年11月5日。服药6剂后,心慌气短有所减轻;早搏较前减少,每分钟8~10次。仍感疲乏无力,畏寒肢冷,大便稀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结。上方加仙灵脾12g,改桂枝为9g,继服15剂。 三诊∶1984年11月21日。服药后心慌气短明显减轻;期前收缩也明显减少,每分钟3~4次。仍感脱腹胀满,纳食欠佳,大便偏稀,四肢乏力。舌质红润,苔薄白,脉沉细结。上方加补骨脂9g、砂仁6g。继服12剂。 四诊∶1984年12月5日。上方连服15剂后,心慌气短症状消失,早搏无,大便已成形。劳累后仍偶有胸闷。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令其将上方配成丸药,服用2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为临床所常见。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周老认为;本例早搏的发生,属于中气虚寒所致。患者有过度劳累耗伤中气的致病史,且心慌气短等症状及早搏的出现多在劳累时加重,安静或休息时减轻。其临床表现有心慌气短、疲乏无力、语声低微、头晕自汗等气虚症状,以及畏寒肢冷、大便稀软等中阳不足的表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结亦为虚寒之征。治宜补气温中、宣通心阳。该患者之所以服用炙甘草汤、养心汤无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炙甘草汤虽有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通心阳之功,但主要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心动悸、脉结代者。方中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等滋补阴血之品,有碍于脾阳的恢复,且阴柔滋补之品的寒凉之性更伤虚寒之中焦,故而无效。养心汤乃补益心气、养心安神之方,虽能益气,但不能温阳,所以疗效欠佳。而黄芪建中汤,既有黄芪、党参、炙甘草补气,又有桂枝、干姜温中通阳,更加五味子、白芍缓中虚、敛心神,甚切病机,所以能获此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