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柴胡桂枝汤治疗经行前寒热一例 朱某,女,34岁。 初诊∶1988年11月26日。 主诉及病史∶1981年秋开始,每次经行前一周左右,晚间9时许开始形寒怕冷,周身酸痛,继而高热,汗出则热退,每晚发作,月经来潮则寒热自已。昨晚已开始发作。平素月经延期7~10天,持续3~4天净,有少量血块,带多色黄质稠,腰酸痛。多次血检,未找到疟原虫,血象正常,胸片无异常。经多家医院治疗,症状未能控制。初起两三年尚积极投医,后听之任之,近半年来证情加重。 诊查∶舌苔薄白,根部黄腻;脉浮细而弦。 辨证∶少阳枢机不利,营卫不和,湿热蕴阻下焦。 治法∶和解枢机,调和营卫,清化湿热。 处方∶软柴胡8g、淡黄芩10g、法半夏10g、太子参12g、炙甘草4g、川桂枝10g、炒赤白芍各10g、当归10g、大枣4枚、生姜4片、炒苍术8g、炒黄柏6g,3剂 二诊∶1988年11月29日。服上方后第一天晚上寒热仍作,之后未有发作,白带明显减少,周身酸痛减轻,晨起眼睑略浮,午后两足轻度浮肿,二便、饮食正常,苔薄白,脉细弦。高热后正气受伤,营卫未和。当调和营卫,补益正气。 处方∶川桂枝10g、炒白芍10g、炙甘草4g、大枣5枚、生姜4片、炒潞党12g、炙黄芪12g、当归10g、茯苓12g、柴胡6g、淡黄芩8g,7剂 三诊∶1988年12月6日。寒热未作,月经于4天前来潮,现即将干净,无任何不适。后以原法加减调理,服药至下次经行,寒热未有发作。后三四月因胃病来诊,询及月经正常,寒热一直未有发作。 【按语】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失调达,则经事愆期。而厥阴与少阳相为表里,肝气失疏,经血不调,欲外出少阳,故寒热定时发作。初诊时因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营卫不和、湿热蕴阻,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调和营卫,二妙丸清化下焦湿热;加当归、柴胡、赤白芍,意在疏调肝经气血。治本治标兼顾,故能一药中的。 十一、麻附细辛汤合麻杏薏甘汤加减治疗 夏日外感咳嗽一例 周某,男,42岁。 初诊∶1987年8月12日。 主诉及病史;暑假中赴黄山旅游,途中淋雨,湿衣未及时更换,当时未有不适,继续在山上游览,3天后返家,即寒热咳嗽。 诊查∶昨晚发热,今体温38.4℃,恶寒较甚,头重头痛,周身疼痛困重,腰痛尤甚,转侧不利;喉痒咳喘,咳声重浊,咯白色泡沫痰;语音嘶哑,四末凉冷;舌苔白厚而腻,脉沉细。白细胞计数4.5×/L,中性粒细胞0.75。 辨证∶肾阳虚,外感寒湿,肺气失宣。 处方∶净麻黄5g淡附片6g细辛3g光杏仁12g生薏苡15g法半夏10g茯苓12g,2剂 二诊∶1987年8月14日。服上药1剂,未有动静;服第二剂药后,得汗热减,现体温37.3℃,周身舒畅,恶寒消失,肢冷转温,咳嗽明显轻减,痰沫略少,思食稀粥,苔薄白微腻。肾阳已复,寒湿外解,肺失宣降,痰浊未清。拟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处方∶炙麻黄5g光杏仁12g生薏苡12g炙甘草4g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3剂 服药2剂后,症状全部瘥可,纳食正常,第三剂药未服。 【按语】夏日因乘凉饮冷,每多寒湿外侵,常用香薷饮之类。本例患者因肾阳虚馁,被雨湿所淋,受寒较甚,是亦太阳与少阴两感,且肺气郁闭,故病初选用麻附细辛汤合麻杏薏甘汤加减,一以助阳散寒化湿,一以解表宣肺止咳。二诊时,寒湿外解,阳气已复,只是肺经余邪未清,痰湿未净,所以用麻杏薏甘合二陈汤,以宣肺止咳化痰。因时属盛夏,故麻黄、附子用量适当减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