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子芳医案(八)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五、血化法治愈膏淋(乳糜尿)一例

胡某,男,41岁。

初诊1983116日。

主诉及病史∶小便混浊,或如洗肉水样,劳累及脂餐后加重三月余。经化验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乳糜定性(++),诊为乳糜血尿。治疗月余未效,转中医就诊。

诊查∶小便混浊,或白如米泔,或凝结如膏,或有碎小血块,偶尔阻塞尿道,排尿困难;少腹作胀,伴见腰脊酸痛,头晕乏力,胃纳欠佳;舌稍暗紫,苔淡黄,脉弦细。

辨证∶湿热下注,伤及血络,脉络瘀滞,水道不利。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处方∶大小蓟各30g茜草15g瞿麦15g石韦20g莪术10g三七参6g刘寄奴12g当归10g红花10g土鳖虫8g生地黄20g赤芍15g桃仁10g炮甲10g

水煎服。

二诊∶药进5剂,血尿凝块消失,少腹作胀减轻,惟小便仍混浊。原方加荠菜花30g萆薢20g,继服药二十余剂,小便检查转阴而愈。

【按语】乳糜血尿,属中医学之"膏淋""血淋"范围。初病在气,久病伤络。湿热下注。热伤血络,脉络瘀阻,溺窍不利,故以化瘀清利法而收功。

十六、二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愈阳虚自汗

(更年期综合征)一例

王某,女,51岁。

初诊1986104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已绝年余。近年来症见头晕、心慌、乏力、寐差多梦,面时烘热,易于出汗,面肢轻微浮肿,腰膝酸软,烦躁易怒。近周来动即汗出淋漓,继之畏寒,服更年康及谷维素等未效,1日数度发作。

诊查∶龄届更年,经水已绝,有时面红如妆,汗出淋漓,汗后怯寒,寐少,乏力,脉细少苔。

辨证∶证属肾气不充、阳虚气弱、阴阳乖违、虚阳浮越。

治法∶补肾益气,敛阴潜阳,固表止汗。

处方∶生龙牡各20g附片12g白芍15g白薇10g仙茅15g淫羊藿15g巴戟10g生黄芪20g当归10g知母10g大枣5枚生姜3

水煎服。

二诊∶药进3剂即汗止,诸症悉平。原方不更,继服药5剂,以后改服归脾丸合肾气丸而收功。

【按语】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天癸来源于肾,冲任两脉与肾自、息相关。妇女将届经断之年,每每肾气渐虚。冲任脉衰,精血不足。阴阳乖违。濡润温煦失司,脏腑功能紊乱。此例患者以烘热易汗、畏寒为主症,拟方以补肾益气.、敛阴潜阳立法。意在阳得阴助、阴得阳升而使化生无穷、泉源不竭,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之目的。

十七、活血化癌法治愈崩漏癥瘕(宫外孕)一例

林某,女,30岁。

初诊197984日。

主诉及病史∶停经两月余,阴道不规则出血,伴有腹痛约1周。经尿TT试验及子宫后穹隆穿刺等妇科检查,诊为子宫外孕。住院欲行手术,患者要求先予中药保守治疗,待机再作手术。

诊查∶少腹作胀时痛拒按,或痛如针刺;下血淋漓,色黑而紫,有时量多,带有血块,腰酸;脉沉滑而紧,口燥薄苔。

辨证∶血脉瘀滞,积于胞宫,瘀血不去,新血不守,故腹痛漏下。

治法∶活血祛瘀,止血定痛。

处方∶当归10g丹参15g制乳没各10g失笑散20g阿胶10g艾炭10g赤芍15g川芎10g三七参6g陈棕炭15g

水煎服。

二诊∶服药3剂,出血渐止,腹痛已平,但感头晕心慌、乏力,易出汗;少腹触有一小包块,状如鸡卵;系体弱气血两虚,残瘀未化。拟滋补气血、化瘀散结并用,寓消于补,标本兼顾。

处方∶黄芪20g白术10g当归10g熟地黄15g白芍15g莪术10g三棱10g青皮10g香附10g生山楂15g三七参6g

水煎服。

三诊∶服方二十余剂,体质日渐恢复,包块消失而愈。

【按语】宫外妊娠见有出血者,属崩漏范畴;而伴有包块者,当属癥瘕。见红出血,腹部包块是现象,气血凝滞、瘀阻胞宫是本质。故拟方须以活血化瘀立法,气行血活瘀散则崩漏癥瘕自平。

十八、广角地黄汤加减治虚劳大喀血一例

戴某,男,31岁。

初诊1973316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970年秋发现肺结核,经服异烟肼三个月,症状好转,自行停药。197212月间,偶有间断小量咯血。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上肺有浸润型病变,并有空洞形成,继服异烟肼,注射链霉素。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低热咳嗽、痰血等症状。19733月间,突然发生大口咯血,咯血量约为400ml而收入住院。入院后经用脑垂体后叶素,但效果仍未能持久,西医欲行萎陷疗法,患者畏惧,要求服用中药治疗。

诊查∶形体消瘦,低热盗汗,颧红如妆,咳嗽阵作,不时大口咯出鲜血,情绪愈为紧张。脉虚数,舌红少苔乏津。

辨证∶肺阴亏损,阴虚火旺,热伤阳络,迫血妄行,而致虚劳咯血。

治法∶急则治标。当从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入治。

处方∶广角粉3g生地黄30g白芍15g丹皮10g山栀12g藕节30g茜草15g桑皮10g阿胶10g(烊)黄芩15g川军炭5g童便1盅(冲)三七参5g

水煎服。

二诊∶服药2剂,咯血已止,惟存痰血、低热、咳嗽。原方去川军炭、山栀炭、丹皮、童便,加地骨皮15g、炙百部15g、川贝10g、蛇粉15g、知母15g,水煎服。

三诊∶药进5剂,痰血止,低热渐平,改方巩固。去藕节、茜草、三七参、广角粉,加北沙参15g、百合15g、天冬15g、煅牡蛎20g,水煎服。

四诊∶服药5剂,诸症悉平,拟培脾益肺以固本。

处方∶於术10g北沙参15g百合15g阿胶10g熟地黄15g砂仁4g煅牡蛎15g黄芩12g炙百部15g天冬10g当归10g川贝10g

水煎服。

此方续服五十余剂,改为丸剂缓图,配合异烟肼、链霉素等而痊愈。

【按语】此例肺痨咯血,乃因瘵虫袭肺,肺阴受损,阴虚火旺,灼伤络脉所致。咯血为急,急则治标,选犀角地黄汤出入,以广角代犀角;方中童便一药,性味感寒,凉血止血,功专效捷,《本草衍义补遗》称其"降火最速",且不留瘀。故2剂而收效,血平而证缓,即转入求本。处方以培土生金立法,以求损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