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景藩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五、填空塞虚法治愈胃疾一例

张某,男,63岁。

初诊1990912日。

主诉及病史∶晚间胸闷、短气、汗出,已二旬。患有多种疾病,经检查确诊的有慢性胃炎、慢性囊炎、冠心病等。两月前因旧囊炎发作,腹及右协下胀痛不已,大便干结难解,经治疗服中药大柴胡加减,症状渐安。调治月余,胆道感染已获控制,但晚间10点多钟常觉胸闷、短气、汗出,深感痛苦,而且恐惧不安,饮食不多。空腹时胃痞胀隐痛,得食可缓。晚间上述症状出现时胃亦觉隐痛,继而胸闷、气短、汗出。体温、血压、血糖、血脂等检验均正常。多次查心电图(包括晚间)无异常发现。两旬来症状显著,乃来求治。

诊查∶舌质偏淡,舌苔薄净,两脉均细。

辨证∶罹有多种疾患,复因脘胁痛发作较甚,肝胆湿热病邪已祛。但食少体虚,晚间胃中空虚,胃气虚馁,阴阳平秘失常,气阴俱亏。

治法∶补虚缓急,滋阴养胃为主。

处方∶生炙黄芪各15g杭白芍20g炙甘草6g麦门冬15g延胡索10g合欢皮15g生姜2g大枣7

每晚9时,浓煎约150ml,顿服。每晚1剂。

上方服1剂,当晚症状即见减轻。连服药3剂,显著好转,且能安卧。再服药3剂,症状基本消失。越旬余在子夜又出现症状,大致较前为轻,仍按原方配就,晚9点钟煎服,并饮少量米粥。药服2剂,症状即控制,以后仍按原方略事加减,白昼服药计15剂,症未再发。

【按语】此例患者症状发作以晚间为重,曾服西药,头昏恶心,反更不适。参阅病历,生脉饮加味方药曾服多剂,效不著。分析此证为气阴两虚,联系《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曾载"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所言是指内脏虚弱所表现的症状较急迫、明显而病机属虚之证,即是胃中气虚,黄芪充虚塞空尤有专长,故用此方。黄芪甘温补气,白芍、麦冬养胃;合欢皮甘平。解郁和血,安定心神;以姜枣和营益卫。平调阴全方药味不多。气阴兼齐;因其常在晚间发病,故嘱其于发病前1小时服药;佐少量米粥,能养胃气,俾中气得旺,升降有常,气机调畅,故症状即见减轻。嘱病人自购含服饴糖;未放入煎剂中,故处方中未写。

六、平肝祛饮法治愈胃疾眩晕一例

马某,女,54岁。

初诊19901017日。

主诉及病史∶眩晕、胃痞胀不适已历3年,症状时轻时重。眩晕发作时伴有恶心欲吐,平时胃痞胀,时时泛酸,食少,口干不欲饮水。大便微溏,每日1次。有时胃脘痞胀兼隐痛,自煎生姜汤,服后痛可得缓解。1年来两次纤维胃镜检查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血压正常、脑血流图未见异常,颈椎X线摄片示颈5椎体下缘轻度骨质增生。近1周来眩晕发作甚重,乃来诊治。

诊查∶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腻,脉细弦。

辨证∶肝阳夹痰浊上扰清窍,痰浊之生源于胃,胃气不和,饮停于中。

治法∶平肝化痰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泽泻汤加减。

处方∶明天麻12g姜半夏10g炒白术10g炒陈皮6g泽泻25g云茯苓15g白蒺藜10g炒枳壳10g炙鸡内金6g甘草3g

每日1剂,2次煎服。先嚼生姜片,知辛后吐出姜渣,随即服药,闭目平卧。

上方服2剂,眩晕显著减轻。共服药5剂,眩晕得平。以后从原法出入调治,胃痞胀亦渐向愈,饮食渐增。至1218日复查胃镜,诊断大致如前,幽门螺杆菌阴性。随访至19924月,眩晕、脘胀无明显发作。

【按语】中年以上之人,往往兼患多种疾患。本例眩晕,因X线片提示颈椎病变,曾多次行颈椎理疗,但眩举依然,且更加重。结合胃疾痿胀、泛酸、不渴、舌苔有腻色,分析其病机,实由痰浊上扰。兼有肝阳不清,故方以平肝化痰祛饮为主。泽泻与白术之比例,按《金匮》泽泻汤原方之用量,掌握52为好,泽泻25g、白术10g,比例恰当,才有效验,历试不爽。

自晚近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不4少医家十分重视抑杀细菌。据我个人经验。还当以辨证为主,从整体着眼。有胃热之证者,可用清热药,有胃寒者当用温药。本例辨证治疗,症状减轻,复查螺杆菌阴性,亦可说明辨证之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