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瑛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六、益肾清肺法治愈哮证(支气管哮喘)一例

曹某,女,32岁。

初诊1988917日。

主诉及病史∶哮喘气逆,持续经年。

诊查∶素有过敏性鼻炎史,剖腹产后发生哮喘,迁延经年不愈。迩来每日夜晚均作,发时胸闷气塞,气逆作喘,喉中哮鸣,不得安枕,吸气尤难,伴有烦热多汗、口干,痰稠色黄味咸,脉来沉细滑数,苔淡黄腻中灰,舌质黯红。

辨证∶肾元下虚,痰热蕴肺,肺气升降失司。

治法∶补肾纳气,清肺化痰。

处方∶南北沙参各10g当归10g生地黄12g知母10g天花粉10g竹沥半夏10g炙射干6g炙桑皮10g炒苏子10g炙僵蚕10g诃子肉3g沉香3g(后下)坎黑2

∶海蜇(漂)50g、荸荠7只同煮,代水煎药,7剂。

二诊1988924日。药后哮喘旋即控制,惟咳频痰稠,汗出量多,苔淡黄灰腻,脉细滑。肺实肾虚,治守前意观察。原方去诃子肉,加五味子3g山茱萸肉6g,续服7剂,诸症悉平。

【按语】"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此为治哮之常法。发作之时,虽以邪实为多,但正虚为主者也不少见。盖哮喘之证多有夙根,经久反复,每易耗散肺气、损及肾元。"肾为气,之根",肾之真元亏虚,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逆于肺。若仍主祛邪治标之说,纵投大剂祛痰降气之品,亦鲜有效验,故不必囿于常法,当慎审肺肾之阴阳偏虚、标本虚实主次,扶正祛邪兼顾,方能切中肯磨。

本例患者素禀不足,剖腹产后体虚,阴血耗伤,复加感邪诱发哮喘。故前投治标之剂少效,痰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纯属痰热之象,但审其痰有威味、脉兼沉细。显见肾阴已云,故须扶正祛邪、滋阴清肺,以南北沙参、天花粉清养肺阴;生地、当归、萸肉、坎、沉香滋养肾元,纳气归肾∶复予射干、知母、苏子、竹沥半夏、桑皮、僵蚕清肺化痰;配伍诃子肉、五味子收敛耗散之气,清补相济;且仿王孟英雪羹汤,取海蜇味咸入肾,荸荠甘寒生津,代水煎药,滋肾润肺化痰。诸药合参,肺得清宁,肾能哲藏,痰消气降而哮喘自平。临床虽多以麻黄配干姜、细辛治冷哮,配石膏、黄芩治热哮,但周师认为治哮未必皆用麻黄,因本品宣散,邪少虚多者用之不效,且反伤正气。

七、清肝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肝炎胁痛

(病毒性乙型肝炎)一例

董某,男,30岁。

初诊1987530日。

主诉及病史∶胁痛四年余。

诊查∶患重症肝炎后迁延至今四年余,肝区经常疼痛,有紧缩感,灼热不舒,大便溏,易于疲劳,胸闷口干,苔薄黄,舌质红,脉小弦滑。肝功能检查;-丙转氨酶90U,硫酸锌浊度试验16U,γ-谷氨酰转肽酶86U。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辨证∶肝经湿热瘀毒久郁,脾虚健运失司,肝脾两伤。

治法∶调养肝脾,化瘀解毒。

处方∶柴胡5g赤白芍各10g炙鳖甲15g甘杞子12g怀山药12g炙黄精10g贯众10g丹参10g姜黄10g白花蛇舌草20g炮山甲10g土鳖虫5g砂仁(后人)3g炙鸡内金6g

7剂,水煎服。

二诊198767日。药后胁痛减轻,紧缩感缓解,惟便潇、疲乏较著。肝脾两伤,原方去炙鸡内金,加焦白术10g7剂,水煎服。

三诊1987614日。劳累后胁痛较显,灼热不舒,口干,大便欠实,苔薄黄,舌质红,脉小弦滑。肝郁脾虚,湿热瘀毒未净。原方继服,7剂。

此后随症略事增损,服药半年,诸症显减,肝功能复查渐趋正常。继以柔肝健脾、化瘀通络调治,三个月后肝功能检查复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随访半年,多次复查,未见、异常。

【按语】乙肝急性发病,皆由感受湿热疫毒,或壅滞气机、肝失疏泄,或损及脉络、阻碍血行,或热毒炽盛、消灼营血,久则肝中络脉凝瘀蕴毒,暗耗肝阴,伤及脾运。故祛邪治当清肝解毒,凉血通络。常用虎杖、贯众、土茯苓、白毛藤、土鳖虫、丹参、片姜黄、白花蛇舌草等品。鉴于证情反复迁延。虚实错杂。肝脾两伤。又当辨证选用杞子、鳖甲、黄精、山药、砂二养肝运脾。使法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瘀毒得去,肝血得养,脾运得健,肝病自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