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济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二、温阳健、泻肺利水治愈痰饮一例

张某,男,72岁。

初诊∶己卯年仲夏望日。

主诉及病史∶宿患痰饮病,经久不愈,越发越勤,逐渐加剧。今则端坐喘息,气促抬肩,咳嗽痰多,夜不能寐,精神疲倦。人坐藤榻,前置方凳,叠被高于躯体,以身扑棉被之上,日以继夜,不得平卧。痛苦万分。稍欲多言,喘息更甚。痰如泡沫,昼夜盈满于盂。

诊查∶头面、下肢浮肿,按脉弦滑,舌苔白腻。

辨证∶寒饮盛于内,阳气虚于外,饮邪上逆,肺气不降。

治法∶温阳健脾,泻肺利水。

处方∶甜葶苈9g生白术9g生姜皮4.5g川桂枝4.5g紫苏子12g光杏仁12g带皮苓12g粉猪苓12g汉防己12g制半夏6g化橘红6g冬瓜皮子各12g引陈葫芦壳30g

服药3剂,颜面浮肿渐退,下肢浮肿如前,咳嗽气喘较平,咯痰仍多,小溲亦利。又服药5剂,下肢浮肿消退,入夜稍能高枕而寐。再服药5剂,肿势全消,咳嗽、痰喘较平,能高枕转侧而寐矣。

按语】饮为水分之邪,随气上泛,则颜面浮肿;饮邪犯肺,为喘咳痰满;饮邪随气下流,则下肢浮肿。《金匮要略》指出∶"咳逆停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患者高年体虚气弱,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常,水液难于输化,日积月累;饮停水蓄。《金匮要略》又言"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而水道之路则属三焦,所以肺脾肾三脏气化作用失调,为饮证发病之关键。肺脾肾气化不行,三焦水道壅闭,不得宣行,蓄而成饮。上述论述颇详,确属阳微阴盛、正虚标实之候,取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中桂枝、生姜皮辛温通阳利水,白术健脾运湿,葶苈子泻肺利水,紫苏子降气化痰,冬瓜子清肺化痰,光杏仁苦泄降气止咳,粉猪苓、带皮苓、冬瓜皮、陈葫芦壳均为利水渗湿之品;配合应用,对支饮溢饮合并证,疗效颇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