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韩莹的图书馆 2021-12-21

江桥镇中心学校 韩莹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3.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依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课件出示要掌握的词语。

预告 烟草 烟雾 昏沉 幽雅 错综 萍藻 荡漾 解散 融和 退缩参差 瘦削 浮动 瞬间 骤然 陡然 凌乱

(2)学生交流圈画出难懂的词语,同桌间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过渡: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一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

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第3—8自然段。)

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是他做的一个梦。)

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

(看书入梦——梦境——梦醒。)

(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

小结:大家说得很对,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梦惊醒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课文的结构。

3.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幽雅,有趣”?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