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1-12-22

千百年来,我们对儒家总是有一个错误的理解,认为只要是儒家的信徒,就必须要放下对利益的欲望,甚至认为真正的儒家必须贫穷的,结果就陷入到了人性的矛盾之中,或者是耻于谈“利”,或者就干脆无毒不丈夫,为了“利”可以抛下所有的“义”。

在此必须郑重说明,真实的孔子并不反对财富,他的态度始终鲜明且坚决,首先,鼓励用正确的方式致富,比如他说:财富如果可以求得,就算在市场担任守门卒,我也去做。如果无法以正当手段求得,那么还是追随我所爱好的理想吧(《论语.述而》7.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你看,只要手段正当,再辛苦再卑微的工作都无妨,凭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得到的利益孔子是完全鼓励的,但是,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7.16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就好像浮云一样。)君子不能见利忘义,孔子反对的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富贵”。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上了轨道,一个人却贫穷、卑微,这是可耻的行为,反之,国家不上轨道,一个人却富有且据有高位,同样应引以为耻。(《论语·泰伯篇》8.13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在此,我们必须介绍一个人,他是重新梳理儒家的财富价值观并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第一人,日本本明治维新时代的实业家,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经营之父”、“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者”的涩泽荣一先生。德鲁克评价涩泽荣一说:“论及经营的社会责任,我认为没有人能超越涩泽荣一,他是构筑超明治时代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更早地发现,经营的本质唯有'责任’。

涩泽荣一最可称道的就是他提出了“《论语》与算盘”的儒家式经营理论,为日本的经济发展确立了“义利合一”的指导原则,反对经济活动与伦理道理不相容的旧观念,主张伦理道理与经济的统一,同时他还反对空谈伦理道理,经视经济和物质利质的倾向,提出了“士魂商才”的概念:

“我始终认为,算盘要靠《论语》来拨动,同时《论语》也要靠算盘才能从事真正的致富活动,因此可以说,《论语》与算盘的关系是远在天边,近在咫尺。而士魂商才也是这个意思,为人处世应以武士精神为本,但是如果偏重于士魂而没有商才,经济上也就会招致自灭。因此有士魂,还必须有商才。商才要通过《论语》来充分培养。或许说道德方面的书同商才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所谓商才,本来也是要以道德为根基的。离开道德的商才,即不道理、欺瞒、浮滑、轻佻的商才,所谓小聪明,绝不是真正的商才。因此说商才不能离开道德,当然就要靠论述道德的《论语》来培养。同时处世之道,虽十分艰难,但如果能熟读而且仔细玩味《论语》,就会有很高的领悟。”

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沈阳出版社,2017.6,P4

泽荣一以其儒商的典范影响了好几代日本企业家,为儒家文化在现代的转化与复兴做出了活生生的有力见证,而他本人则是一生都尊奉孔子的教导,将《论语》作为处世的金科玉律,达到片刻不离左右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理解孔子对财富的态度是健康的、积极的。

------------

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