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脑电图技术标准

 昵称63220632 2021-12-22

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分会

正   文

  新生儿期是指足月出生后 28天内,或早产儿矫正胎龄后在同等年龄段内。新生儿脑电图主要用于对新生儿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对新生儿脑发育和脑损伤的功能评估。新生儿脑电图记录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特殊要求。首先新生儿脑电图监测应遵循常规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需要建立符合新生儿特点的脑电图技术标准。本指南适用于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脑电图操作。 

 1  新生儿脑电图团队的人员配置和职责

  新生儿脑电图团队应包括具有脑电图专业基础的脑电图医师、新生儿科医师、脑电图技师和新生儿科护士。团队人员的工作职责可根据各医院情况有所调整,但强调脑电图医技人员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之间应建立密切的沟通合作通道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1.1 脑电图医师

  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系统的脑电图和癫痫专业培训,能独立进行长程 VEEG和新生儿脑电图的操作、阅图和症状学分析,具有对新生儿相关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诊断能力,具有对新生儿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通过脑电图中级或以上水平考试。脑电图医师的职责是对新生儿脑电图的所有记录结果进行阅图分析和书写签发报告。 

1.2 新生儿科医师

  新生儿科或 NICU病房内负责新生儿脑电图的医师,应为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具有新生儿临床工作经验,经过系统的脑电图专业培训,并具有至少 3个月的 aEEG学习经历,具备对定量脑电图(qEEG)的实时分析能力和对原始脑电图的初步阅图能力,通过脑电图初级或以上水平考试,负责确定新生儿脑电图监测适应证,决定监测过程中的医疗干预,负责与脑电图医师的及时沟通、以及对新生儿脑电图所有记录结果的临床解读。 

1.3 脑电图技师

  要求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经过系统的脑电图和癫痫专业培训,通过脑电图初级或以上水平考试,或通过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职称考试。能熟练掌握脑电图仪器的调试、电极安放、参数调整等操作,能及时识别和排除 NICU环境中的各种伪差,掌握新生儿的脑电图特征,能识别新生儿发作间期脑电图和发作期放电模式及症状学特征,具备对 qEEG的实时分析能力。脑电图技师的职责是:①负责新生儿脑电图监测中的各种技术性操作,包括患者准备、设备调试和记录全过程;②在脑电图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阅图分析和进行标注;③发现新生儿脑电图记录中的特殊情况(如癫痫发作、周期性波、低电压或电静息),并及时向脑电图医师或新生儿医师报告;④发现电极伪差等技术问题,并及时与新生儿病房护士沟通进行电极维护。⑤书写初步的脑电图报告;⑥脑电图数据整理,包括截图、打印、数据剪辑、存储归档和数据库管理等。 

1.4 新生儿科护士

  要求具有新生儿的护理工作经验,经过初步的 aEEG专业培训,基本掌握脑电图仪器的调试、电极安放、参数调整等操作,能及时识别和排除记录中的明显伪差。新生儿护士的职责是:①负责或协助脑电图技师进行脑电图监测中的各种技术性操作,包括患者准备,设备调试,电极安放、维护和拆卸等;②在记录过程中随时观察脑电图记录质量,及时排除伪差;③负责在记录全过程中对患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 aEEG的变化,并及时与医技人员联系,协助医技人员进行相关处置。 

 2  设备要求

  推荐对新生儿均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使用至少 32通道视频脑电图仪,放大器性能与指南一的要求相同,VEEG仪器与指南四的要求基本相同。根据新生儿脑电图记录的特点,另有如下特殊要求。 

2.1 硬件要求

  推荐脑电图主机和摄像机均为可移动式,便于进行床旁记录。需要配备适用于新生儿的多导生理记录传感器,用于同步记录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参数。专用于新生儿的脑电图仪不需要配备闪光刺激器。 

2.2 软件要求

  除视频脑电图记录和分析系统外,要求有同步 qEEG(包括 aEEG、功率谱、时频图及暴发-抑制定量分析等项目)处理和分析软件。 

2.3 网络系统

  推荐接入脑电图局域网的中央服务器系统,以便实现大容量数据存储和多个终端的远程访问。如床旁移动式设备无法进行有线网络连接,可使用无线连接。推荐新生儿病房或 NICU的 VEEG数据与院内脑电图室进行远程连接,以实现数据共享和方便双方及时沟通合作。 

 3  记录方法和导联方式

3.1 患儿准备

  常规脑电图室或 VEEG监测病房的环境不适合新生儿脑电图监测,推荐在新生儿病房或 NICU进行床旁 VEEG监测,以减少对患儿的搬动。患儿应在婴儿床内,脑电图放大器应尽可能靠近患儿头部,而远离其他医疗电器(包括输液泵、监护仪、呼吸机、ECMO氧合泵、暖箱、红外线辐射抢救台、蓝光治疗仪等),以减少干扰伪差。如因伪差难以排除而影响必要的脑电图记录,可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短暂关闭某些电器设备。避免家长怀抱患儿进行监测,以减少干扰和方便录像观察。检查前应了解患儿病情和治疗情况,避免因脑电图检查而影响更重要的检查和治疗。新生儿脑电图监测不使用镇静剂诱导睡眠,通常在喂奶前安装电极,开始记录后喂奶哄睡。 

3.2 脑电图电极安放 

3.2.1 院感防护措施

  应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在安装电极或其他接触患儿的操作前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并对患儿头皮进行清洁处理。应使用经过消毒的盘状电极,用导电膏、医用胶纸及弹力帽妥善固定电极。不推荐使用桥式电极或针电极,不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每次记录结束后,应使用流动清水彻底清洗电极,然后用 75%酒精或消毒湿纸巾擦拭电极,必要时使用紫外线消毒,以备下一次使用。所有放置在新生儿病房内的脑电图仪器设备均应定期清洁擦拭。 

3.2.2 电极位置

  新生儿头围小,可适当减少记录电极数目,推荐使用 9个或 11个脑电记录电极。9个记录电极为 10-20系统的 Fp1/Fp2、C3/C4、 T3/T4、O1/O2和 Cz,其中 Fp1/Fp2也可改为 Fp3/Fp4(位于 Fp1/Fp2和 F3/F4中间的位置)。11个记录电极是在上述 9个电极的基础上增加 Fz和 Pz(图8-1)。参考电极位于 A1和 A2。因新生儿耳垂小,也可用乳突(M1和 M2)部位代替。地线(G)位于前额中线或乳突。安放电极时应尽量避开颅骨未闭合部位(如前囟或后囟)、头皮水肿、血肿或头皮破损处,但要注意左右对称并在记录中注明电极位置的调整。常规放置 1导心电图、 1导肌电图(下颌)、双侧眼动图电极和呼吸传感器。 

图片

图8-1 新生儿脑电图电极位置(ANCS)

3.2.3 头皮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电极很容易压迫损伤局部头皮。护理人员应每 12 h左右暂时中断记录,将全部电极取下并适当清理头皮,间隔 2 h后再重新放置电极继续记录,以防止皮肤压伤。如发生皮肤破损应给予适当处理,必要时终止脑电图检查。建议每班有相对固定的护士负责。 

3.3 导联方式

  新生儿脑电图推荐以同侧耳电极为参考进行记录,以双极导联为主进行脑电图回放分析。耳电极参考在新生儿记录中非常容易被心电伪差活化,电极数量少且背景电压波动大则容易导致平均参考活化,因此仅在必要时使用参考导联分析。

  表8-1所列的导联组合方式基本涵盖了新生儿脑电图分析的基本需求,推荐各脑电图室将所有这些导联方式均编排在所使用的仪器内,这样既可以根据所分析的脑电图特点灵活选用适当的导联方式,又方便在不同脑电图室之间相互交流。对比左右脑区时建议选择双极导联 1;评估半球间同步性、对称性及判断发作起始侧别时建议选择双极导联 2或双极导联 3。 

表8-1 新生儿脑电图导联组合

图片

*在记录时参考导联选择同侧耳电极;回放分析时可根据需要选择 AV,但推荐选择各种双极导联进行回放分析

 4  记录时间

4.1 短程 VEEG监测

  记录时间不超过 4 h,但不应短于 2 h,应至少包括一个完整的清醒-活动睡眠-安静睡眠周期。短程 VEEG适用于对高危新生儿脑电图背景的评估。如背景活动为重度异常,或监测到惊厥发作(包括电发作),应延长 VEEG监测时间(即进行长程 VEEG 监测),或在短期内进行系列的短程 VEEG复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及转归。 

4.2 长程 VEEG监测

  记录时间≥ 4 h。推荐用于新生儿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高危新生儿重度脑电图异常的持续监测。癫痫发作患儿应持续监测到发作消失后 12~24 h;脑电图进行性恶化的患儿应监测到临床和脑电图状态稳定后 12~24 h,包括改善后的稳定,或稳定在低电压-电静息状态 12~24 h。监测结束时间由 NICU医生和脑电图医生根据病情和脑电图情况决定。 

 5  VEEG监测中的床旁观察和操作

5.1 床旁观察

  新生儿 VEEG记录中的视频录像难以记录到临床行为的微小变化,因此需要新生儿科护士或脑电图技师在床旁随时观察并实时标记于脑电图记录中,包括患儿的体位变化、肢体运动、面部运动、睁闭眼、护理和治疗操作、喂奶及可疑发作等事件,并记录各种相关治疗干预的时间和对治疗的反应。 

5.2 床旁操作

  监测中尽可能减少护理操作或相对集中进行必要的医疗护理操作,以减少对脑电图记录的干扰。新生儿科护士及脑电图技师应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伪差。监测期间应在患儿平稳睡眠时(一般是在记录结束前)给予声音或触觉刺激,标注刺激时间,观察脑电图对刺激的反应。

 6  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EG,aEEG)

6.1 记录方法

  应在 VEEG监测的基础上同步显示 aEEG模式,以便根据原始脑电图对 aEEG出现的可疑图形进行更准确的解读,不建议单独进行 aEEG监测。理论上,所有电极位点都可在原始脑电图基础上转化为 aEEG显示出来,推荐采用 C3-Cz和 C4-Cz导联显示左右侧的 aEEG,必要时可显示更多导联,但显示全部导联的 aEEG并不能增加更多信息。 

6.2 aEEG的实时分析

  在 VEEG-aEEG监测期间,新生儿病房的医生和护士应随时关注 aEEG的变化趋势,一旦发现 aEEG的下界降至 5 μV以下,或出现可疑发作期模式,应与脑电图室医技人员联系,及时回看原始脑电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表8-2为新生儿aEEG的主要背景模式,其中 3、4、5项为重度异常,需要及时发现和进行必要的处理。 

表8-2 新生儿aEEG 背景模式

图片

 7  新生儿脑电图报告

  新生儿脑电图报告与儿童和成人脑电图报告一样,由患儿基本信息、脑电图描述和脑电图诊断三个部分组成,但报告内容有较大不同。在大数据时代,规范化的脑电图描述和诊断术语及脑电图报告的模块化结构是数据库检索、统计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脑电图质量控制和数据评价标准统一的指标。因此推荐使用规范化的新生儿脑电图电子报告系统。 

7.1 患儿基本信息 

7.1.1 人口学信息

  姓名(可使用母亲姓名+之子/之女)、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时胎龄(Gestational age,GA,从末次月经第 1天到分娩日)、出生后日龄和受孕龄(Conception age,CA)。CA为矫正胎龄,即胎龄+出生后日龄,评估新生儿脑电图以 CA为准,应精确到周+日。 

7.1.2 医疗代码

  病历号、脑电图号、床号、申请科室和申请医师等。 

7.1.3 临床诊断信息

  可参考脑电图申请单或病历信息,尽可能使用标准化的疾病诊断名称,以便于统计分析。重症新生儿诊断项目较多,电子报告数据库提供了大多数常见疾病,可选择与脑电图检查目的相关的诊断项目填写。 

7.1.4 临床治疗信息

  注明当前正在应用的治疗,包括抗休克治疗、抗惊厥治疗、呼吸支持方式等。 

7.1.5 脑电图检查信息

  包括检查日期、脑电图检查类型(短程 VEEG、长程 VEEG等)、记录时长、应用的脑电图电极方案和附加电极部位、多导生理记录项目和部位等。 

7.1.6 患儿状态信息

  注明记录过程中患儿的基本状态,包括清醒、睡眠、意识障碍等。 

7.1.7 其他可能影响脑电图结果的各种信息

  如头颅 B超、头颅影像学异常、遗传学检测结果及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等。 

7.2 脑电图描述

  对新生儿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应反映患儿的基本脑功能状态。应尽可能使用数据库提供的标准化新生儿脑电图术语,同时对特殊脑电图现象也需要做出个体化的描述。脑电图报告的描述部分应包括以下项目。 

7.2.1 清醒-睡眠周期

  分别描述清醒(W)、活动睡眠(AS)和安静睡眠(QS)状态下的脑电图波形、节律和模式特征。和发育相关的棘波或尖波样波形或慢波节律应在此处描述,而不应放在癫痫样放电中描述。如没有正常清醒-睡眠周期,应在描述时予以说明。 

7.2.2 背景活动

  以 QS期为背景,描述不连续图形及交替图形的暴发段特征、抑制段(IBI)的电压和长度(最短和最长 IBI)。 

7.2.3 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

  应描述放电出现的状态、触发因素、波形、频率、部位、数量、出现方式等。如果同一患儿在同一次记录中有多种形式的发作间期放电,应根据主次顺序描述。 

7.2.4 其他特殊异常脑电图

  包括广泛性或阵发性慢波、周期性波、暴发-抑制、低电压、电静息等。当存在这类脑电图异常时,应给予适当声音或触觉刺激,观察脑电图和临床有无反应性,并注意是否伴随轻微发作症状。

7.2.5 发作事件

  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癫痫性发作及其他可疑的发作性事件,均应做出电-临床描述。 

7.2.6 发作症状学描述

  描述发作时患儿所处状态(清醒或睡眠)、发作起始症状及其演变过程(例如:右手阵挛性抽动→左侧下肢强直→成串四肢短暂屈曲痉挛)。对癫痫性发作症状的描述应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如果同一患儿在同一次记录中有多种发作症状,应根据主次顺序分别描述。 

7.2.7 发作期脑电图描述

  与症状学对应的同期脑电图变化,包括变化的起始部位和演变过程。如果发作期脑电图没有特殊变化,或被大量伪差掩盖,也应据实描述。如果脑电图出现明确的癫痫发作期图形,但不伴有临床可发现的行为改变(电发作),报告中也需进行描述。 

7.2.8 对诊断性或治疗性干预的反应

  在监测中如对频繁癫痫发作静脉应用抗惊厥药物,或监测中出于诊断或治疗目的给予其他干预措施(如静脉应用维生素 B6等),均应在报告中记录给药种类、时间和剂量,并描述用药后的临床和脑电图反应。 

7.2.9 aEEG监测描述

  可根据表8-3描述aEEG的主要模式和演变趋势,如“背景不连续性,无醒睡周期,2次癫痫发作”。 

表8-3 aEEG的主要模式

图片

7.3 脑电图诊断

  新生儿脑电图诊断是基于患儿的精确年龄和脑电图特征得出的结论。脑电图诊断应简单明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对于脑电图诊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新生儿脑电图分为正常和轻度、中度或重度异常。在异常新生儿脑电图之下应列出主要异常特征。如“轻度异常新生儿脑电图,背景成熟轻度延迟”,或“重度异常新生儿脑电图,周期性波,暴发-抑制”;②新生儿脑电图诊断原则上不涉及临床诊断,如“中度背景异常,过度不连续图形”,不应同时做出“符合 HIE改变”的诊断;③视频脑电图如监测到癫痫发作,可以根据发作症状学和发作期脑电图,做出发作类型诊断,如“局部阵挛发作”、“癫痫性痉挛发作”等。对于发作期脑电图没有特殊变化的临床事件,在诊断中可据实描述“发作性事件不伴脑电图改变”。除非有特别明确的证据,诊断“非癫痫性发作”应当特别慎重;④脑电图报告中不对脑电图诊断进行临床解读,脑电图医生也不宜向患儿家长解读脑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必要时由脑电图医生与临床医生沟通,结合全面临床信息解读脑电图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