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马拉雅

 圖塗軒 2021-12-23

一、易经的变化:吉和凶

1.吉凶悔吝

如果我们读完整部《易经》,将会发现,从乾卦的六爻开始,任何一爻开始发动作用,变化就随之产生,变化产生之后,有,然后,吉凶悔吝这些现象就都随之而来了。


如果谁也不去主导,不去领导那个变化,不去人为地做那些看似有功,实际上却是无用的功,而是去效法天道——因为,乾卦里面所讲的,就是天道运行的规律——如果能够像天道那样,创造孕育万物,而不去与万物争功,那样的话,就像《易经》的《系辞传》里面所讲的“原始反(返)终”,这就达到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境界了,如果能够守住乾卦原始本位的六个爻,把握住乾卦六爻的本体,不被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这样,也就没有那些因为人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吉凶悔吝了。


没有吉凶悔吝,这才是真正的大吉


2.天德不可为首

所以,关于用九,在后面的《易传》的《象辞》里面,也有“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天道循环不息,但是它从来没有和我们争过什么功,也没有诉过什么苦。它不居功自傲,不会对我们说:我为你们做了这么多好事,你们应该感激我。


3.乾元用九,天下治

乾卦的《文言》里面,也有“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事规律,如果能够回归乾卦六爻的原始状态,就像用九所讲的那样,这样,天下就不治而治了。


4.无为而治

这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讲到的“无为而治”一样。


如果一个人读过《易经》和《道德经》,就会发现,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所讲的道,其实就是《易经》里面所阐述的天地之道,在修行,在人事上的应用。

也可以说,老子是在用的观点,去阐述《易》


可是,很多人读到老子的思想,尤其是读到“无为而治”的时候,往往都觉得老子的思想很消极,他是在提倡人什么都不要去做,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很多学者,都异口同声地对老子做出过这样的评价。

我们常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国语》),大家都对老子这样评价,老子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这样理解老子,就理解偏了,老子如果那样讲话,他的文章就不会被后世流传几千年,奉为经典了。


5.人为--伪

老子为什么讲无为而治

《易经》里面为什么要讲用九

为什么要讲“乾元用九,天下大治”


其实,我们这个人类社会,很多的时候,都在自以为是地做着很多画蛇添足的事情,人为的东西做得太多。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现在的社会为了满足人的欲望,大量生产各种生活用品,从而制造出很多垃圾和污染。)


这些人为的东西,在中国的汉字里面,有一个称呼,就是


这个,左面是一个,右面是人为,就是

就是偏离了事物的本质,做得太过过犹不及了。


我们都常说虚伪,这就表示是假的,是空的,假而空,不是真实的。

 


人为的东西越多,很多时候,我们就越迷惑,就像现在的社会也是一样,各种媒介渠道非常发达,人们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越多,人类越困惑,越感到迷茫


就像我们现在,一部《易经》,讲了这么多,用了这么多语言,还是没有讲明白,到底《易经》讲了什么。

而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只画了一个八卦,就将天地之道人事规律,全部包容在其中了,后来,他在画六十四卦的时候,都嫌多,觉得麻烦。

可是,再后来,文王又作了卦辞周公又作了爻辞,然后,还没有完,孔子又作了《易传》,以至于再后世的人,又作了许许多多解读《易经》的著作……

当年伏羲如果健在的话,肯定会对他们说:


你们讲得太多了,越讲越远,都跑题了。


二、《易经》是管理学

《易经》之所以能够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而且在众多的经典之中,位列群经之首,这门学问,用在人事上,最有价值的,并不单是因为它能够预测,而更是因为,它在古代:

大到能够帮助治理国家

小到能够治理好一个家庭

甚至能够帮助我们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用在现在,也是一样,它不但能治国,还能够应用于各种管理之中。


现在的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们,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易经》。


1.管理的最高境界

说到管理,如果用《易经》的乾卦来解读,就是这个用九的思想的应用。

如果以《易经》的观点来看: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群龙无首。

2.管理是什么


(1)汉字的学问:管

管理这个词,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很多人却都不清楚它的文化内涵。


表示的是古代的乐队,古代的人演奏音乐,有吹奏管乐的,比如笛子,这些是单孔的管乐器;还有,这是多孔的管乐器,等等。


除了吹奏的管乐器,还有弹奏的弦乐器琴瑟琵琶等等。这些管弦乐器在一起,如何协调配合,合奏出一首乐曲,如何能让这么多乐器,发出悦耳的音乐,而不是噪音,这就是学问了。

这个学问,就是

(2)汉字的学问:理

管理

,是一个玉石的,加上一个。这个里,是纹理的意思。

,是古代雕琢玉石的工匠,如何将玉从石头之中打磨出来,这同样也是一门学问。这个雕琢玉石的诀窍,就是要按照玉石的纹理,一点一点地精雕细琢,就像《诗经》里面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表示君子的修养,是如何修炼成的,而它的本意,是指玉器打磨成形的过程。


这是按照玉石的纹理去治玉,过去将管理一个国家也叫治国,治理国家。

这是

合在一起,就是管理


由此可见,管理的一半是协调,这个协调,就是,也就是当多种乐器在一起演奏的时候,该怎么办。

的另一半,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规律去做事。这是


3.用九之道:群龙无首

现在,我们在学习乾卦的用九

之前我们也说到: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群龙无首

这就像一群管弦乐器,每一种乐器都能发出优美的声音,但是合在一起,如何能演奏出美丽的音乐,这就需要协调配合了。

这个时候,如果哪一个乐器说:我想要表现自己,你们都别出声,都小点声,都听我的。然后,如果另外一个乐器这时也站出来,想要争个你高我低……这样,整个乐曲就不协调了,就会有杂音出现了。

在管弦乐队之中,没有哪一种单独的乐器,能够独立地完成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乐器需要互相配合。


这就像乾卦里面的用九所讲的群龙无首那样,谁也不去争,而是大家一起合奏出一曲和谐而又华美的乐章来。这个时候,每个参与者,都是在享受音乐的美。


管理也是一样:

管理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每个参与者,都融入其中,能够享受到管和理,所给每个人所带来的那种乐在其中,其乐融融的体会。


现在有很多的组织,包括很多的企业,或者政府组织,在管理的时候,过于依靠个人的力量,依靠一个人去领导所有的人,这样的管理就像押宝一样,把宝押在一个人的身上。

这就不是乾卦之中,用九的境界了。


用九的境界,是一种,既能做到群龙无首,还要保证群龙之间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是一门大学问大智慧,否则的话,如果一群龙在一起,各自为政,甚至互相争斗,那就是一盘散沙了。


4.中庸与用九

最后,引用一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

孔子在《中庸》之中曾经说过:

“天下国家可均也,中庸不可能也。”


整个天下,整个国家,得到公正地治理,做到这一点很难,而达到中庸之道,却要比公正地治理国家更难。


其实,很多人读到《易经》,读到用九的境界,也会和孔子一样生出同样的感叹:这太难了。

我为什么要去做它呢?


然而,中庸之道再难,孔子终其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去实践它。

用九的境界也是一样。

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读懂了其中的内涵,能够终其一生去追求这样的境界,最后,不管他是否达到那样的高度,他的人生境界,他一定都会像《易经》的乾卦开篇中所讲的那样:


元亨利贞——通达无碍。


这才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才是真正的以道驭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