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漳州古街实拍(1)

 问拍天下 2021-12-23

1漳州古城香港路
     漳州古城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古城历史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路、芳华路等老街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明代石牌坊两座、漳州文庙)、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王升祠)、近代作家杨骚故居、两处石牌坊残迹和台湾徐氏后裔的祖厝徐厝巷等。街区完整地保存了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三大类古民居建筑,现存有罗厝巷、台湾路94号等历史建筑以及“天益寿”老药铺、大同文具店等沿街老字号店铺招牌二十余处。漳州历史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从1976年后三十多年间,古城大量老街被拆除,有新华西路,新华东路厦门路博爱道,北京路北段,瑞金路,新华南路青年路大部分等,整座古城仅剩上述历史街区的4条老街:台湾路、香港路、始兴路、芳华路,以及周边4条老街,北京路南段,延安南路, 修文路和青年路小部分,这四条老街因为多年未修缮,处于荒废状态,是拆是留,前景未

当时我刚退休不久,开始有闲暇时间,便萌生拍摄古城老街的念头,目的是留住记忆。2012年底,我开始拍摄历史街区内外8条老街, 并编写成系列图文视频博客,在QQ空间和新浪博客发表。

九年过去了,历史街区周围的4条荒废老经过翻修改建之后,老街城面貌大有改观,可惜都成了商业街,没了漳州味。这些九年前拍摄的照片也成了老照片,如今我重新整理并分集展示,与大家分享

第一集是香港路,香港路是古城漳州有名的闹市,其繁华在清末明初达到鼎盛,民国七年(1918年),陈炯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次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由周醒南主持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市政建设。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改造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楼房,延安南路、香港路、新华东路等还建成了骑楼式竹篙厝. 此后古城漳州的城市建设形成了独有的特色这其中,香港路的店铺为典型的闽南风格的骑楼式。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路始终是漳州小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这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烟、酒、糖等副食品和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品。后来,不少经营者赚了大钱后都搬到新兴的闽南商业批发城了,这里的不少店铺便租给了外人经营。不知不觉间,这里成了“民俗用品一条街”,在这里不时能觅到香火纸烛、竹笠渔具、铁器刀具、炭炉竹帚等在现代文明中已“淡出”的用品。如今香港路的商业发不在,而老街的古老建筑所幸基本保存. 香港路的北段的老建筑全部是骑楼,于2001年修缮后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有明清,民初建筑风貌,街中的二座明代修建的牌坊是是古城的标志.南段旧称南市街,这里原来也有很多牌坊,都在民国初年就拆除了,此段古街尚未修缮,店铺破落,街面凌乱不堪,但古韵犹存. 而最刹风景的是——往南看去:江滨大道的高楼令古街韵味荡然无存!这是无可救药的!



2香港路“尚书探花”明牌坊


3香港路“三世宰贰”明牌坊


4香港路北段骑楼(往南)


5香港路北段骑楼(往北)


6香港路与修文西路叉口(西北)


7香港路与修文西路叉口(东南)


8香港路与修文西路叉口(东北)


9香港路(中往北拍)


10香港路(中往南拍)


11香港路南路口往北拍


12香港路南段(往北)


13大刹风景—香港路南段背景是江滨高楼(往南)


14香港路北段骑楼(往南)


15香港路北段骑楼(往北)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香港路南段骑楼


27


28


29


30


31


32香港路南段老店铺


33文革印记—“为人民服务”—香港路南段骑楼


34香港路南段骑楼阳台


35


36


37上坂巷王生祠


38香港路石狮巷(往东)


39香港路四巷(往东)


40香港路面线巷(往西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