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漳州古城香港路 从1976年后三十多年间,古城大量老街被拆除,有新华西路,新华东路, 厦门路, 博爱道,北京路北段,瑞金路,新华南路, 青年路大部分等,整座古城仅剩上述历史街区的4条老街:台湾路、香港路、始兴路、芳华路,以及周边4条老街,北京路南段,延安南路, 修文路和青年路小部分,这四条老街因为多年未修缮,处于荒废状态,是拆是留,前景未卜。 当时我刚退休不久,开始有闲暇时间,便萌生拍摄古城老街的念头,目的是留住记忆。2012年底,我开始拍摄历史街区内外8条老街, 并编写成系列图文视频博客,在QQ空间和新浪博客发表。 九年过去了,历史街区周围的4条荒废老街经过翻修改建之后,老街城面貌大有改观,可惜都成了商业街,没了漳州味。这些九年前拍摄的照片也成了老照片,如今我重新整理并分集展示,与大家分享。 第一集是香港路,香港路是古城漳州有名的闹市,其繁华在清末明初达到鼎盛,民国七年(1918年),陈炯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次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由周醒南主持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市政建设。“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改造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楼房,延安南路、香港路、新华东路等还建成了骑楼式竹篙厝. 此后古城漳州的城市建设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这其中,香港路的店铺为典型的闽南风格的骑楼式。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路始终是漳州小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这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烟、酒、糖等副食品和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品。后来,不少经营者赚了大钱后都搬到新兴的闽南商业批发城了,这里的不少店铺便租给了外人经营。不知不觉间,这里成了“民俗用品一条街”,在这里不时能觅到香火纸烛、竹笠渔具、铁器刀具、炭炉竹帚等在现代文明中已“淡出”的用品。如今香港路的商业繁发不在,而老街的古老建筑所幸基本保存. 香港路的北段的老建筑全部是骑楼,于2001年修缮后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有明清,民初建筑风貌,街中的二座明代修建的牌坊是是古城的标志.南段旧称南市街,这里原来也有很多牌坊,都在民国初年就拆除了,此段古街尚未修缮,店铺破落,街面凌乱不堪,但古韵犹存. 而最刹风景的是——往南看去:江滨大道的高楼令古街韵味荡然无存!这是无可救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