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催化 L-苯丙氨酸解氨生成反式肉桂酸,是连接初级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催化苯丙烷类代谢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莽草酸途径产生的莽草酸通过分枝酸、预苯酸经转氨作用生成苯丙氨酸,从而进入苯丙烷类代谢途径,苯丙烷类代谢可生成反式肉桂酸、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为香豆素、绿原酸,也可以形成 CoA酯,再进一步转化为木质素、黄酮、异黄酮、生物碱、苯甲酸酯糖苷等次生代谢产物。一切含苯丙烷骨架的物质都由该代谢途径直接或间接生成。在生物次生物质代谢中具有防紫外线伤害、抵抗病原体的侵害、保持花粉生活力及形成植物花青素等多种重要作用。该酶在不同组织中、不同的内外因素调节下,含量水平及其基因表达的时空方式均有所不同。 1.PAL对植物生理代谢的意义 1.1在木质化中的作用 在植物的木质化组织中含有较高的PAL活性。用分离的百日草叶肉细胞研究了苯丙烷类代谢酶类与木质素、管状分子形成和细胞分化的关系,发现在百日草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的合成及管状分子形成与PAL 活性的增加成正相关,细胞溶质中的 PAL 活性在木质化之前迅速上升,微粒体和细胞壁的 PAL 活性在木质化期间快速增加。 1.2在植物色素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3在植物根瘤形成中的作用 2.PAL在植物抗逆境中的作用 2.1参与植保素合成 植保素是参与植物防御反应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主要包括酚类植保素(绿原酸、香豆素和儿茶酚等)、异黄酮类植保素(豌豆素、菜豆素、大豆素、苜蓿黄素等)和萜烯类植保素,它们能直接防止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和侵染。其中,前两类都是苯丙烷类代谢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其生成量与 PAL 活性成正相关。当用 PAL 抑制剂 L-2-氨氧基-3-苯丙酸和 α-氨氧基-乙酸处理植物幼苗,植物体内植保素合成和累积受到抑制。 2.2参与木质素合成 木质素可加强细胞壁,增加组织木质化程度,形成病原菌入侵的机械屏障,木质素的合成也来自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的苯丙氨酸。PAL 是这条途径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酶。研究表明,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PAL 参与木质素合成和累积。如棉花受枯萎病菌侵染后,随着 PAL 活性提高, 出现木质素的积累。PAL 受抑制,木质素合成亦受到抑制;不同抗病性的杉木接种炭疽菌后,PAL比活力均上升,且抗病性强的杉木 PAL 比活力比抗病性弱的杉木高。 2.3参与酚类物质合成 酚类化合物也是苯丙烷类代谢产物。PAL 活性增高与酚类物质的合成亦有一致性。如感染灰霉病的黄瓜组织中,伴随 PAL 活性升高,总酚积 累;在用多糖组分处理后,提高红豆杉中酚类物质 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同时,过氧化物酶和 PAL 的活性也被激活。 2.4参与抗虫过程 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与植物抗虫性的报道已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这一代谢途径的产物(木质素、植保素)与植物抗虫性的关系方面。木质素的积累,可使细胞壁加厚,成为食草类动物取食的机械障碍,而植保素对草食性昆虫具有毒害作用和趋避作用,这些化合物的生成与PAL含量存在着间接的关系。许多试验证明,PAL活性高低与植物的抗虫性有很大关系,如在研究5种山羊草对禾谷缢管蚜取食的诱导性抗性机理时发现,PAL酶活提高率与蚜虫取食诱导有关,而且食草类动物的取食也可诱导 PAL 活性升高。 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3.1原理 PAL催化L-苯丙氨酸脱氨生成反式肉桂酸,反式肉桂酸在290nm处有强吸收峰,因此可通过测定反应液A290值的变化计算PAL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催化苯丙氨酸的脱氨反应,生成反式肉桂酸。根据反式肉桂酸在290nm处吸光度的变化可以测定该酶的活性。 3.2材料 正常生长或经诱导处理的水稻、小麦叶片(或黄化幼苗)、马铃薯块茎等植物新鲜组织。 3.3方法步骤 (1)PAL的提取:取待测植物样品1-2g,-15℃冷冻固定后于研钵中加少量的提取介质、少量石英砂,冰浴研磨匀浆,最后用提取介质定容到10
mL,搅拌均匀,4层纱布过滤,滤液在4℃下 10000 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待测酶液,4℃保存备用。
3.4注意事项 (1)PAL属于诱导酶,受光(如红光)、受伤、病害感染等诱导活性增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