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波动大,有跃跃欲试的,有惶恐不安的,有泰然处之的。螺丝钉会用一系列文章,来跟大家聊聊投资里的那些事儿。
像桥水全天候策略适合稳健投资者、CPPI策略适合看重本金的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适合拥有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等。今天这篇,我们来看看,更适合普通投资者使用的资产配置策略。对普通投资者最常用的,是目标生命周期策略,以及目标风险策略。有的投资者觉得,自己的风险偏好比较稳定,也能长期接受一定的风险。就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比例,来配置股票资产和债券资产。另外还有一些经典的比例,是20:80、30:70、40:60,等等。可以通过定期再平衡,或者当股债比例偏离比较大的时候再平衡,让股债恢复初始比例。股票比例越高,长期收益和风险越大。
根据「100-家庭成员平均年龄」,来分配股票类资产和债券类资产。平均年龄40岁,配置60%的家庭资产到股票类资产,40%的家庭资产到债券类资产。也就是说,家庭资产里,至少保持有30%及以上的股票资产。股票资产这部分,通常用基金来进行配置,是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可以用365天组合这种债基类组合,也可以用其他安全的理财品种。甚至也有的投资者用房地产来代替。前提是,这样的资产要比较稳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风险,或者违约风险。股票资产这部分,要在市场便宜的阶段配置好。例如4-5星级。
债券资产这部分,如果是365天组合这种,大多数时候都不太挑买入时机,除非股票/债券都比较贵。目标风险策略虽然也不错,但需要先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而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新手投资者,其实是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风险偏好的。心理学里就有经典案例:大部分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超过平均值。之前也有机构做过调查发现,超过9成的人,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等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所以在投资的时候,需要真正经历过市场的波动,积累起一定的市场经验之后,才能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更正确的认识。
而目标生命周期策略,参考的因素是家庭成员平均年龄,这个很容易判断出来,大家都知道年龄,不会有意外。所以家庭存量资产,可以用资产配置的方式,做好投资。像365天组合、主动优选组合,都是「配置型组合」。从设计的一开始,就是为一笔钱投入、做资产配置而准备的。只不过股票资产这部分,最好是市场处于4-5星级的时候,再进行配置,同时也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PS:目前这两个组合,都还在升级投顾组合的过程中。升级期间暂停申购,升级后就恢复交易了。)做好股债资产配置的情况下,家庭资产整体,不太会遇到「花时间」特别长的情况。资产配置策略难么?
并不难。
上面的策略很容易理解。
螺丝钉也一直在讲这些配置策略。2015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中,就介绍过目标生命周期策略。
后面也坚持每日更新,陆陆续续持续写了几十篇有关资产配置的文章。
不过,还是有不少朋友实际执行的时候,会受到贪婪或者恐慌情绪的干扰。
导致陷入追涨杀跌的误区。
投资者实际执行效果和理论研究的偏差,这就属于「行为金融学」的范畴。
所谓的成熟、有经验的投资者,是可以凭借理性逐渐克服这些心理因素的。
而这些经验的积累,往往是在市场大幅震荡之后。
从螺丝钉的经验看,2016年、2018年,每次大跌后,才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切实执行资产配置策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然,资产配置这种方式更适合存量资金。
还有的朋友,会面对另外的问题,比如:
- 当前自己没有太多资产,收入出现在未来,也就是主要用增量资金定投,比如每月工资现金流。
- 当前已经投资了一些基金,当前还是浮亏,例如中概股,该如何处理。
后面我们也会介绍,关于增量资金,该如何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