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223

 金色年华554 2021-12-23

图片

自制  柴壁之战示意图

NO.223

拓跋珪当然不会答应。

他继续乘胜进军,攻打河东重镇蒲坂(今山西永济)。

后秦守将姚绪(姚兴的叔叔)坚守不战。

北魏军一时无法攻下,加上担心自己后方的柔然会乘机进犯,拓跋珪也就没再坚持,率军班师。

回军路上,拓跋珪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姚兴此次来攻,为什么会这样不管不顾不偏不倚直捣乾壁这个自己的要害之地?其目标之明确,动作之迅捷,让人简直要怀疑他有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此事必有蹊跷!

拓跋珪秘密命人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明了真相。

原来是太史令晁崇和其弟晁懿给姚兴提供了这个绝密的情报!

他立即下令将晁崇、晁懿两人处死。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柴壁之战。

这一战是十六国后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之前的北方大地上是北魏、后秦双雄并立,之后就变成了北魏的一骑绝尘!

就像世界杯淘汰赛总是胜者进入下一轮、败者则从此彻底出局一样,后秦在这次强强对决中的完败,也导致了它的上升势头从此戛然而止,开始掉头向下,仿佛进入下降通道的股票——屡创新低,一蹶不振!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不仅重创了后秦的国力、军力,还重创了姚兴的信心。

习惯了温暖环境的热带鱼一下子放到冰水中必然难以存活,习惯了百战百胜顺风顺水的姚兴一下子遇到这样惨重的失败,也肯定是无法适应的。

他虽然还活着,但他的心已经死了。

那种称霸天下的雄心已经彻底从他的基因里消失了。

他觉得,有拓跋珪在,自己再怎么努力奋斗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前途,正如有太阳在,路灯再怎么努力发光也依然会被人忽视一样!

口中无味的人往往渴求味觉的刺激,事业无望的姚兴当然也急需精神的寄托。

他选择了佛教。

此后,那个心比天高、锐意进取的一代雄主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破红尘、慈祥和蔼的出家法师。

他在佛教上的导师是一代名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祖籍天竺(印度古称),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是当时誉满天下的著名高僧。

相传吕光在平定西域见到鸠摩罗什后如获至宝,把他带到了凉州当作国宝供奉起来,这次后秦吞并了后凉,姚硕德又专门把他作为高端引进人才送到了长安。

现在的姚兴像以前沉迷于政事一样沉迷于佛事,他把鸠摩罗什奉为国师,经常在宫里率群臣听鸠摩罗什讲授佛经——看起来似乎不像是皇宫的殿堂,更像是寺庙的佛堂!

在姚兴的身体力行和积极倡导下,佛教在后秦境内极为风行。

仅长安一地,据说就有和尚五千多人,史载各地信奉佛教的人甚至达到了“十室而九”(每十户人家中有九家)的地步!

不知是不是是受佛家教义的影响,姚兴也变得越来越仁慈,不仅对自己人,甚至对外敌也慷慨得让人几乎难以理解。

公元405年,东晋朝廷遣使前来访问,请求归还南乡(今河南淅川)等九个郡县。

姚兴不顾群臣的反对,不仅全部答应了东晋的要求,还本着做好事不嫌多的精神额外多给了三个名额——把南乡、新野(今河南新野)、舞阴(今河南泌阳)等十二个郡还给了东晋。

当然了,这种事就和爱爱一样,有了第一次,就难免会有第二次。

一年后,姚兴居然把当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手的凉州(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也送掉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