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能源大时代到来,宁德时代曾毓群谈如何把握确定性机会

 cheyunwang 2021-12-23

“新能源行业的确定性机会已经到来。”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近日在参加2021高工锂电年会时做出如此判断。他表示,碳中和已从全球共识变成全球行动,全球绿色发展的决心正在不断加强,并落实到各国实践中,很多政策法规持续出台,逐步具体化。比如,中国、美国和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提出了相关的承诺和举措。

从全球来看,电力和交通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而电力和交通的转型,都需要大容量电池作为保障和支撑。随着各国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在快速增长。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我国新能源车的单月零售渗透率为20.8%,今年前11个月渗透率为13.9%。乘联会判断,明年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可突破20%。而在中国新能源车企争相涌入的挪威,其单月渗透率已经超过了90%。

面对确定性机会,作为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的世界巨头,曾毓群在演讲中分享了宁德时代在材料创新、系统结构、结构创新和极限制造等方面的最新阶段性成果。

曾毓群认为,材料创新的本质是计算水平的比拼,为此宁德时代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研发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都嵌入到电池研发,大大加速了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无钴无贵金属电池等新化学体系方面的研发进程。今年7月底,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在系统结构方面,曾毓群透露,宁德时代全球首创的 CTP 技术目前已升级迭代出第三代,针对续航痛点、安全痛点和低温痛点都进行了优化和提升。

在结构创新方面,宁德时代基于BMS的全新算法,提出并实现了在单个电池包中布置AB两种不同电芯的混搭设计方案,这种混搭既可以是“铁锂+三元”的组合,也可以是“锂电池+钠电池”的组合,还可以是其他更多种不同的组合。

在制造方面,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利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每1.7秒生产一个电池,缺陷率仅有十亿分之一,同时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5%,能源消耗降低了10%。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曾毓群也着重提到了供应链的问题,他表示,宁德时代会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展和深化战略合作,尽快努力打造供应链的四大竞争力。

其一是规模竞争力。近期,巴斯夫、陶氏化学、湖北宜化、贵州磷化等国内外大型化工巨头已开始进入电池产业链。“这对行业是好事,”曾毓群指出,电池市场规模增长之快,很快将迈向TWh时代,海量需求呼唤大化工供应链,需要化工巨头进入到这个行业,提供巨量的、稳定的供给,并通过供给侧带动全产业的升级。

其二,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和退出,要尽最大努力降成本,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竞争力,曾毓群表示这是全产业链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

“有些环节、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追求短期暴利,这不利于行业发展,也不利企业自身,供应链环环相扣,安能独善其身?”面对产业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并发问。

其三打造质量竞争力,需要材料企业、电池企业、整车企业,共同扛起责任担当。

最后是低碳竞争力。曾毓群认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应用,为“双碳”提供关键支撑,但电池行业也要以身作则,把自身降碳作为重要目标。“长远看,谁先实现了低碳和零碳,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他呼吁,国内要尽快研究提出我们国家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法规要求,同时全产业链要共同努力降碳。

“新能源的大时代已经到来,但确定性机会下,仍有不少挑战,唯有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方能持续胜利,”曾毓群在演讲的最后表示。


NIO Day2021:ET5不减配置,价格破局

传统车企造新能源的“完美答卷”,梅赛德斯-奔驰EQS上市

奔驰L3已经来了 全球自动驾驶法规落地还会远吗?

程邀|对话丁磊(下):是谁给了勇气把车价定到80万?


我就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