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规划!广深郊区,有大利好

 齐一摄现美 2021-12-24
图片

1

关于城市能级:深圳被表述为“国家级中心城市”

图片


如上所示,《规划》将广州、深圳表述为“国家级中心城市”,这个表述让人想起“国家中心城市”。

截止目前,先后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等9个城市被中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深圳暂时不在这个阵营之内。

这意味着,在广东省的规划里,深圳和广州同等待遇,都被视为“国家级中心城市”。

广深之后,定位最高的是珠海、汕头、湛江,三者被定义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佛山、东莞没有拿下这个头衔,但因为经济实力强,被定位为省级经济中心城市。

2

关于户籍政策:广深郊区新区,将放宽落户


图片


根据《规划》,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将全面放宽落户限制,这意味着全省除了广深两市,包括佛山、东莞在内的其他城市都将全面放宽落户。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个表述是,鼓励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区采取差别化落户政策,这意味着广深两个城市也将放宽落户,但是只面向郊区新区。

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差别化落户,已经成为超大特大城市的普遍选择。

据报道,上海已于上月宣布降低部分郊区新城的落户门槛,上海本地应届研究生,可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和自贸区新片区(临港直接落户。

而在2020年底,广州也曾公布过一个差别化的人才新政,大致意思是落户中心四区(越秀、天河、荔湾、海珠)需要本科学历,其他7个外围区专科即可,但这个新政目前还没有真正落实。

这次《规划》发布,意味着广州差别化落户政策可能会加速落实。

至于深圳,今年开始,还把户籍政策给收紧了。

今年五月,深圳发改委公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把学历落户的门槛,从专科收紧到本科,把学历落户的年龄也收紧了:本科收紧到35周岁以下,硕士收紧到40周岁以下,博士收紧到45周岁以下。

这次《规划》发布,意味着深圳在收紧落户政策的同时,有望放宽郊区新区的落户政策。

不仅如此,《规划》中还有一句话也非常重要:到2035年,除个别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其他区域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图片

大家注意“全面取消”这个措辞,它和“全面放宽”是有区别的,“放宽”只是降低落户门槛,但“取消”就是不设定任何附加条件,相当于零门槛落户。

《规划》中提到的“个别超大城市”,目前只有广州、深圳符合,这意味着到2035年,广东省除了广深两个城市的中心城区,其他城市以及广深自己的郊区新城,将全面取消落户门槛,实现人口自由落户。

这对广深郊区新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它们将享受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落户门槛却与二三线城市等同,这个“水位差”将给广深郊区带来巨大的人口导入。

至于广深中心城区,还将在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持续为郊区新城输血,推动城市格局的多中心化。

那么,广深的中心城区和郊区是如何划分的?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如何区分市区和郊区?广深都有了官方认定

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广州对主城区的定义为:

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


但根据《广州市住房“十四五”规划》,越秀、天河、荔湾、海珠被定义为中心城区,黄埔、番禺、白云、花都、增城、从化被定义为外围区,南沙则单列为“城市副中心”。

根据深圳十四五规划,深圳把中心城区扩容了,原文表述是这样的:
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等纳入都市核心区。

据此,深圳的都市核心区首次突破原来的“特区管理线”,把原关外的8个街道划入了核心区。

也就是说,深圳的中心城区被确定为原关内四区(盐田、罗湖、福田、南山),再加上这8个街道,而其他区域被称之为外围区。

3

关于都市圈的表述:一群五圈

《规划》提出,优化“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其中,“一群”指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五圈”指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

图片

关于广州都市圈,《规划》提出:

优化提升广州都市圈发挥广州主核心、 佛山副核心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广佛同城化, 强强联合共建国际化都会区。 

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 联动肇庆、 清远、 云浮、 韶关 “ 内融外联”,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

推动广州、 佛山产业高端化发展, 夯实肇清云韶制造业发展基础,实现产业协同联动和有序转移承接, 构建以广佛为核心的高速铁路通道及城际铁路网络布局,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

完成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新建珠三角枢纽机场, 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以广州港为龙头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能力。

鼓励广佛人才、 技术等要素向肇清云韶流动和配置。依托现有高等教育资源,支持广州与其他五市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大学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支持广州与其他五市的医疗单位共建共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都市圈范围内共享。

关于深圳都市圈,《规划》提出:

做优做强深圳都市圈。积极发挥深圳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强化东莞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推进河源、汕尾主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外溢、社会服务延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和创新型都市圈。

加快光明科学城、 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发展,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织密深莞惠轨道交通网,加快河源、汕尾高铁建设,探索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

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联动惠州平潭机场,建立协同联动的国际航空枢纽。

在跨界区域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深莞、 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

探索推进各类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使用,在部分跨界片区率先开展社保同城化试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