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小时带你搞懂扎根理论:从方法到案例

 风雨阁 2021-12-24

学长第一次看到“扎根理论”这个词,就想到了小时候村口的大槐树,那浓密的根系紧紧扎在大地里,牢不可破。后来才知道,扎根理论的英文叫做grounded theory,开创这个研究路径的两个老兄叫做Barney Glaser与Anselm Strauss,写了一本书,叫做《扎根理论之发现:质性研究的策略》。

基本思路——研究者放弃理论预设,在直接观察中不断获取资料,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和理论。扎根,实际上是扎在“资料”中,就像大树的根扎在土壤深处。

这一研究路径问世后,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回应,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断被生产出来。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扎根理论的引入和运用也越来越多。查询知网可知,以“扎根理论”为主题的文章逐年增多,在知网上,以扎根理论为关键词,相关结果超过了9000,广泛用在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情报学、旅游学以及工学等领域。

图片

然而,与之相伴的一个现实是,扎根理论研究做的很多,但是好的研究并不多。

摆在质性研究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是:

如何超越对经验事实的简单描述,在深入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与已有理论对话,形成有新颖解释力度的结论?

扎根理论的目标是产生中层理论,包括实质理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对某一现象的研究所获得的理论)和形式理论(在许多不同类型情境下对某一现象的研究所获得的理论)。

如何通过对大量访谈、观察和文本资料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论,并与已有理论对话,最终形成某种中层理论。这对扎根理论研究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端是资料,一端是理论,中间的桥梁就是资料分析的方法。

研究者需要面临数轮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找到核心类属,最后形成理论。

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术志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梁兴堃老师,为大家讲授《一次性搞定质性数据分析方法:从扎根理论的起源到实践》这门课。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你将学会什么是扎根理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等内容。


课程目标

扎根理论是重要的质性数据分析方法,旨在从系统收集,反映社会现象的实证资料中归纳概括以构建理论。本课程全面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操作程序,结合有关实例说明扎根理论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实际问题。


适合人群

从事质性研究,想学习扎根理论的学友,均可以学习本课程。


讲师简介

梁兴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2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管理与创新、公共文化大数据等。参与欧盟第七框架项目、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项目等七项。

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Research Policy》、《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图书馆学报》等国内外顶级期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