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关浑锅

 新用户07932792 2021-12-24

文图  原创  此文发表于今天的《秦皇岛晚报》

山海关浑锅

浑锅,又叫荤锅,也叫什锦锅,说是随着满人入关传到关内,尤以山海关一带最为正宗,故称山海关浑锅。此锅的特点是把很多食材放在一起炖煮,汤也不能用清,我想这也是之所以叫浑锅(荤锅)的原因之一吧。

山海关浑锅选材十分讲究,汤要用高汤,一般用祖传秘方熬制的老鸡汤或大骨汤,清水锅少了“浑”,也就少了很多风味;锅要用铜锅,以那种老式紫铜双耳火锅为最佳,正所谓“美食美器”;火要用炭火,锅中间的空膛燃以木炭,哔哔啵啵,红红火火,只有这样才有味道。锅里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大片肉、冻豆腐、排骨、鸡块、丸子、焖子都可入锅,酸菜、海带必不可少,各种海鲜也可放入。随着炭火升温,氤氲热气携裹着浓浓香味飘散开来,就可以边煮边吃了。

浑锅的特点是:白肉肥而不腻丸子香嫩爽滑焖子筋道软糯海鲜提味独特酸菜解腻适口冻豆腐吸油汁多。浑锅的口味以咸、鲜、香为主,因汤和海鲜中已含盐分,一般口轻的人直接食用就可以了,口重的人可佐以蘸料。蘸料由独门配方手工制作,以麻酱、韭花、腐乳、虾油等多种调料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配方不同,蘸料的味道就不一样,这也是体现店家功夫的一个方面。独特的蘸料,再配上香菜、香葱、蒜末、辣椒油,以及自家腌制的糖醋蒜等,喜欢的还可以倒上点陈醋。啧啧!管保你吃起来回味绵长,吃了这顿想那顿,过些天不吃就会馋。

山海关浑锅名气最大的要数清河,开了至少二十多年了。早先在山海关关城南路斌扬花苑前的几间平房里,面积不大,条件也简陋,但名气不小,我们经常慕名而去,除了浑锅,鱼炖得也好吃。后来生意越做越火,搬到了现在位于关城南路和关城西路交口处的西南角,两层的楼房,几百平米的营业面积,新增了包间和大厅。我们依然是那里的铁粉,去山海关办事或者节假日都会跑去吃,尤其冬天,每个月都要吃上一两次。

前年儿子来同学,吃了清河浑锅后赞不绝口,至今说来还念念不忘。清河还有一种景泰蓝火锅,因为造价较高,貌似一般人不给用有一次老板的朋友请我们,特意了景泰蓝火锅,风味嘛,倒是没吃出跟铜火锅有什么区别来,只是看着蛮新颖的,也算饭店的一个卖点吧。

这几年,秦皇岛经营浑锅的越来越多,有时候在街上走着,不经意就看到一家,招牌上都写着“山海关浑锅”字样,不过都是些小店,可能是这样更契合地方风味的特点吧。有的饭店还改良成清真浑锅,以小鸡炖蘑菇垫底,上面码放牛胸口、牛舌、牛尾、牛肉丸子等,也是别具风味。最近我们又发现了一处吃浑锅的地方,在去山海关的半路上,从秦皇岛往东走秦山路(老102国道)到五里台村,路右边可见一块“五里台浑锅”的招牌,按路标右转再右转,有一个宽敞的院子,主营浑锅,其他菜也不错,关键是性价比高,人均三五十块钱就吃得饱饱的。

要说吃浑锅,最怀念二妗子做的浑锅,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那叫个地道,每每想起来都馋涎欲滴。记忆中二妗子的浑锅只在过年时候才吃上,每次去拜年,二妗子都给我们做。做浑锅多种食材,要经过多道工序,有的食材春夏之交就开始储备。比如那种俗称“金钩”的小海米,金黄的色泽,比大海米味道更胜一筹,还有虾干、海蛎虹肉干等,酸菜也要在刚入冬时腌上。

吃一顿浑锅要提前几天开始准备,蒸焖子、丸子都是技术活儿,既要外观油亮、成型,又要入口滑嫩、鲜香,下锅还不能煮散;猪肉要选精品五花三层的,煮至八成熟晾凉切薄片儿,薄得都能透亮;自家腌的酸菜和发好的海带,要切成极细的丝儿;用大骨、肘子或小笨鸡加各种调料煨成的老汤,汁白味浓,盈香扑鼻。

装锅子也是功夫,先在锅底撒上干海鲜,再铺厚厚一层酸菜、海带丝,菜上依次码放五花肉片、对虾、丸子、焖子、手撕鸡肉、螃蟹、排骨、冻豆腐等,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似菊花绽放,也称菊花锅。最后再注入早已熬制好的汤,点上木炭。不一会儿,铜锅滋滋作响,先锅边后中间,咕嘟咕嘟沸腾起来就开吃了。因为炭火一直着着,为防止汤汁溢出,火锅下面要垫一个放了水的不锈钢盘,边吃还要边往锅里加汤。浑锅不怕剩,越剩越好吃,所以每次吃了午饭后,在二妗子盛情挽留,我们还会留下来吃了晚饭才走,只为那浑锅。

    冬天来了,正是吃浑锅的最佳时节。想一想,窗外寒气袭人,室内热气腾腾,约三五好友围桌而坐,炭火烧得通红,锅里的汤汁咕咕开着,浓浓肉香四下飘着,举杯对酌,何等惬意

走啊,亲们,去吃山海关浑锅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