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耳 || 已经消失的行当(一)

 卷小耳 2021-12-25

缝纫衣服
Good times
01

现在农村集市上已经没有卖布料的商贩了,反而是一些大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的商场里,偶尔还会看到。过新年穿新衣,那时候没有几件成衣卖,大家都是扯几米自己喜欢的布料,让集市上收活儿的裁剪师裁剪、缝纫。一套衣服,手工费才几块钱,所以裁剪师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有心计的人,下手会比较早,刚进腊月门就买好了布料排好队。马马虎虎的快过年了才安排,常常有大年三十才拿回新衣服的情景。

那时候过年,仪式感特别的浓,年夜饭、鞭炮、春晚,串亲等等。穿新衣也算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现在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上,购物都相当方便。衣服的种类也多,可以称得上是成千上万。可是也缺少了那么一种气氛。从挑选布料,到量尺寸,许多天的期待,到取回新衣试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现在的我们,在很多事上,就是忽略了过程。或者真的是简单快捷,但是也会有一种淡淡的失落,不经意的袭上心头。

打铁
Good times
02

每次打铁的过来,都是村庄的一场盛事。他们来不及把帐篷安顿好,就走遍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去吆喝:打铁的来了,打铁的来了。走路对于他们来说,压根不叫事。因为他们就是用小拉车拉着炉子和打铁的家伙什,从山东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打铁的饭食儿,揪疙瘩汤--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很简单,面和好之后,揪成长条,扔进滚开的水里。有条件放几根菜叶,有时干脆就滴上几滴酱油完事。他们用的铁茶缸也很有特点,个大,掉漆,很岁月的样子。

打铁一般三个人,一个人专门拉风箱,一个掌小锤,一个抡大锤,叮叮当当,火星四溅。打铁的通常话语不多,他们和人交流,全靠手艺。


锔大缸
Good times
03

这个职业我们习惯叫做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实际上这种手艺叫“锔瓷”。他们用的钻洞的工具,我也知不知道叫什么,姑且称之为钻吧,只知道用起来很有艺术范,像在拉二胡。有句话叫“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 ”,说的就是这个行业。

锔好的盆碗,像被订书器订过一样,但是用鸡蛋清和瓷粉弥补之后,是滴水不漏的。锔师傅完活之后,习惯向主家讨杯水喝,就用他们锔好的盆碗,意思是这碗我已经修补好了,您可以给钱了。

过去人们懂得珍惜,碗坏了盆烂了,也舍不得扔,修补了再修补。穿衣服也是,讲究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感情更是。不管谁对谁错,哪怕是吵得再凶猛,媳妇甚至跑回了娘家。总有人撮合劝解,离婚率低得不能再低。哪像现在,年轻人们离婚成了家常便饭,或者是我们已经老的跟不上这个时代,不过也没准,是这些年轻人们不懂什么叫真正的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