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至唐代嘉定县建置沿革备考

 zqbxi 2021-12-25


《前志》记述先秦至唐代的嘉定建置沿革,均依清光绪《嘉定县志·建置沿革表》(以下简称《光绪县志》)。及至邻县县志相继问世,发现诸志所记抵牾颇多,与《前志》所记亦多相背。特将所见史料录以备考。

春秋战国时期今嘉定地属

《光绪县志》载:“唐虞,总部扬州;夏商,总部扬州;周,总部扬州(吴、越、楚)。”《前志》记为“本县地域,春秋时属吴;战国初越灭吴,遂属越;战国中期楚取越之吴故地,遂属楚。”

据谭其骧“尧舜分天下为'九州’之说乃是战国人的假托”的论断,《前志》不提唐虞、夏商、西周,而从春秋(前770~前476年)起记述。

“九州”之说是否战国人的假托,涉及《尚书·禹贡》究竟何时人所作,史家考论不一。顾颉刚在民国年间所著《古史辨》及《当代中国史学》中说:“《尧典》、《皋陶漠》、《禹贡》,决是战国至秦汉间的伪作。”1959年顾氏发表《禹贡注释》,进一步推定作于公元前280年左右。新中国建立后出版的史书上,大都据顾说以否定,谭氏承顾说。而与顾氏同时期学者王成祖等认为《尚书·禹贡》系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孔子所作。今人金景若新著《〈尚书·禹贡书〉新解》认为是“虞、夏之书,而东周初有人加以润色。”

夏商时期,今嘉定地属,据今人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及有关论文应为越国境。考之《吴越春秋》卷四有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委伍子胥于姑苏建吴都大城,约历三年而成”的记述,并云:“城有八门,不开东门者,欲以绝越,明也。”又云:“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虽未指明距多少里程为越国界,但方位已够清楚。

《国语·越语》下记有越大夫范蠡向越王勾践进谏云:“与我争三江(学者一般认为指娄江、松江、东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

《越绝书》卷二记有:“娄门外马亭溪上复城者,故越王余复君所治也,去县八十里。”又记:“马安溪上干城者,越干王之城也,去县七十里。”据考此两城,均在今昆山市玉山镇附近。又记:“娄门外鸿城者,故越王城也,去县百五十里。”考鸿城即邬城,在今闵行区纪王镇境内,距吴城正是150里。又云:“吴城东南五十里,有摇城,后越摇王居之。”1974年,发现此城遗址在今吴县车场乡澄墩村、大姚村,其部分遗址在唐天宝初陷为澄湖。

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云:“阖闾占领姑苏以后,东面的沿海地带,南面的杭嘉湖平原仍为越土。宁绍平原原为越国南疆。越国原来的政治中心应在古城密布的太湖地区,姑苏应在越国统治区内。”

《前志》记:“本县地域,春秋时属吴”,与以上史料相背。“战国初越灭吴,遂属越”失去了“属吴”的前提,也就不能成立。战国时期,吴越征战频繁,其军事分界线不断变异,则属另一个命题。

《前志》又记:“战国中期楚取越之吴故地,遂属楚。”楚灭越年份诸书所记至少有公元前335年、前334年、前333年、前323年、前311年、前307年、前306年7个年份,但不论那一个年份,越被楚“灭”后,记载其活动的史料仍然不少,足见7个“楚灭越”之年都不足证。蒙文通、杨善群、何浩、董楚平等学者否定“楚灭越”的论述后认为,越国君统实终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史记·秦始皇本记》)。”越未被楚灭,而降于秦。

娄县建置时间

《前志》记:“秦置郡县,本县地属会稽郡娄县”,未涉及会稽郡、娄县建置时间。而诸志对置会稽郡的时间有记秦王政二十五年,有记二十六年,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为降越君之年,二十六年称始皇帝,并将已置之三十六郡一并公布,公布之年不等于建郡之年,但娄县建置时间未见明确史料。徐恭时在《嘉定及邻近地域建置沿革新考(二)》(简称《新考二》载《嘉定史话》,1998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其《新考一》载于《嘉定纵横》,1995年4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认为,娄县建置与会稽郡建置应属同年。

娄县在何处?诸多史志都有“娄水之曲”,为越国封邑——娄邑的记载,且认为娄县之名盖源于娄江或娄邑。《中吴记闻》卷二有:“今县(昆山县)之东北三里,有一聚落,尚以娄县为名。”《吴郡志》卷四十八所记同。南宋《玉峰志》卷上记:“今县东北三里,有村曰'娄县’,盖古县治也。”清初《三吴采风类记》卷五记:“宋时,娄县村犹有城基,其田尚有'城里田’之称。”今人陈兆弘《昆山古城址考查》谓:古城址“在今玉山镇北,城北镇同心村境徐村之南,汉浦塘西畔。”清雍正年间,今昆山城发现晋代骠骑将军某之券碣,字大都磨灭,其“葬于吴郡娄县之南”几字尚依稀可辨。

徐恭时在《新考二》中,探究出娄县的四至大体为:东界为古冈身(从今福山至太仓城边)越娄江口,沿嘉定城西达古松江口;南界,据梁萧纲撰《浮海石像碑铭》:“晋建兴癸酉之岁(313年),吴郡娄县界松江之下号曰沪渎”,确认以松江水道分,江南属海盐县境,但在北注于松江大盈浦以西、松江之南一块属娄县;西境约自今阳澄湖南至澄湖(此湖原为陆地),转接淀山湖;北境临大江。今嘉定地均属娄县无疑。

王莽改娄县为娄治

《前志》记:“汉袭秦制,后王莽改娄县为娄治,东汉复称娄县。”亦避开具体时间。而新旧方志记王莽改娄县为娄治时间,有始建国元年(9年),有记天凤六年(19年)。《汉书·王莽传》在天凤元年七月后始有“百合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总为万国焉。其后,岁复变更,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复其故,吏不能记,每下诏书,辄系其故名。”王莽时纂有《地理图簿》,今佚。姚振宗考此书实纂于天凤四年。据此,王莽改娄县为娄治,应在天凤元年至三年之间。东汉刘秀将王莽所改县名,恢复原名的年份,诸志有记建武元年、二年、三年乃至六年至十一年等不一。《后汉书》及《通鉴纲目》仅在建武六年(30年)有“并省四百余县”的记述,似在建武六年明令废止的可能性比较大。

信义县与娄县

《前志》记:“梁天监六年(507年)以娄县地分置信义县,娄县旋入信义县”,不提信义郡的始末。

考信义郡最早见于《隋书·地理志》,在吴郡常熟县条下有“常熟,旧曰南沙,梁置信义郡,平陈废,并所领海阳、前京、信义、海虞、兴国、南沙入焉。”徐恭时《新考二》认为,其中前京不属于信义郡,昆山县应在其内。建郡确切时间《隋书》未及。

对信义县建置,《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中吴纪闻》、《玉峰志》、《姑苏志》等均记“梁天监六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但对娄县废于何时?明清《松江府志》均记置信义县省(有的用“废”、“裁”、“改”)娄县,而明清《昆山县志》则谓“置昆山县废娄县。”《前志》沿袭《光绪县志》谓“以娄县地分置信义县,娄县(原稿为“本县”)旋入信义县”。

据古今地名考证,信义县在今昆山县西南境,亦是古娄县的西南境,若是建信义废娄县,则嘉定县地曾属信义县;若娄县分置信义县,则嘉定县地与信义无缘。

徐恭时《新考二》认为,梁天监置信义郡时,从娄县划出西南境置信义县,娄县尚存。其地域约为东至古冈身,西与信义县分界,北与兴国县分界,南临松江与海盐县分界。至大同元年(535年)废娄县,以娄县县治之南的昆山为名。昆山县即承分置信义县后的娄县地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