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神经介入通路系统的建立(二)

 神经内科HSM 2021-12-26

一、安全放置指引导管步骤

(一)指引导管组件

图片

1. 指引导管组件的主要目的和优点

(1)便于引导并帮助导丝顺利进入颈总动脉开口,随后进入颈外动脉;

(2)当导丝足够支撑时引导造影管部分进入颈总动脉,进一步加强支撑力以便稳定地引导指引导管进入靶血管位置,防止指引导管因支撑力不足脱出或指引导管突然前窜导致靶血管损伤。

2. 指引导管组件操作具体步骤

图片

A. 路径图下导丝进入颈外动脉;B.引导多功能管进入颈总/外动脉;C.在导丝、指引导管同轴系统引导下,调整指引导管平稳进入颈总动脉接近靶病变处;D.撤出引导组件,留置指引导管于工作位置

(二)交换技术

部分III型主动脉弓或“牛角型主动脉弓”患者,采用上述步骤仍然难以将指引导管引导进入颈总动脉时可以考虑交换导丝技术。

图片

A. 左侧颈内动脉狭窄、颈总动脉共干;B.按上述2的步骤无法将VTK引导进入CCA,改用SIM2进入ECA后,交换260cm超硬导丝于ECAc.撤出SIM2,留置超硬导丝;D.按上述2的步骤将指引导管组件引导进入CCA

二、通路建立困难病例的注意事项及技巧

1. 主动脉弓或大血管迂曲  ECA固定导丝(导丝交换技术)

(1)CCA放置诊断导管期间,使用0.035in的亲水导丝推进诊断导管ECA的一个分支。

(2)然后取出导丝,用较硬的长交换导丝替换,如0.038in的亲水导丝或硬导丝。

(3)然后用90cm鞘交换诊断导管。

(4)这种方法在左侧CCASIM2导管作为诊断导管比较适合。

2. “塔形支撑(Tower of Power)” 以增加90cm鞘的稳定性。

16F90cm鞘内推进6F导引导管。

2)较大直径90cm鞘可增加稳定性。

(1)将一根中间导管置于导引导管内,再一起置于90cm鞘内,打造终极“塔形支撑”。

3. 锚定技术

(1)使用这种技术即使在迂曲的血管中,导引导管也可以达到较远位置。

(2)使用6F90cm的引导鞘。

(3)0.014in微导丝导引下,通过柔软的顺应性球囊导管,同轴推进通过性好的导引导管。

(4)在颈内动脉较直的节段充盈球囊,当导引导管推进时轻轻牵拉球囊。

4. 双导丝技术

使用较大直径90cm鞘(例如,8F鞘),0.014in0.018in的导丝置入锁骨下动脉或ECA的分支。

股动脉替代通路途径

1. 肱动脉

(1)优点

①足够大到容纳6F7F的鞘。

②手缺血风险较小。

③大到足以使用闭合装置。

(2)缺点

①正中神经损伤是潜在的并发症,因为正中神经在肱动脉附近。

②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相较于桡动脉,不太可靠。

2. 桡动脉

(1)优点

①相比于肱动脉,拔鞘后止血更容易。

②较少潜在的神经损伤的风险。

(2)缺点

①相比肱动脉,血管较细。通常只能使用6F鞘。

②有造成手缺血的可能。

③通常需要桡动脉鸡尾酒。

3. 腋动脉

可选,但腋动脉途径因为有神经损伤的风险,较少使用。

4. 颈动脉

(1)切开,直接穿刺颈总动脉。

(2)直接经皮穿刺能在并发症极少的情况下完成栓塞。

颈动脉直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