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湿不去水,徒劳枉然鬼

 乐土0077 2021-12-26

原创 圆光 村长侃 2018-07-12 10:48

村长侃中医

无经方 不中医

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第 一 侃

/

除湿不去水,徒劳枉然鬼

虚怀若谷圆光 - 寄我浮生

口述:圆光

整理校对:无忧村服务小组

文章图片提供:凌子、网络

图片

《红楼梦》三十一回专门论阴阳,写得非常有趣:

“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

天地分阴阳,万事万物也分阴阳。广义来说,太阳是阳,月亮是阴;白天是阳,晚上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阳,为奇数,如一三五七九;阴,为偶数,如二四六八。

人们常说祸不单行,为什么祸不单行呢?因为祸是属阴,常为偶数;福是属阳,多为奇数。

人身体好,属于阳;正气虚,就属于阴。病肯定是属阴,所以很多证,它都不是单个存在,都是两个结合在一起。《伤寒杂病论》里有很多证,我们一般很难由一个证断定结论,有的时候要通过两个证,多到三四个证来综合判断。

中国的造字很有意思:燥热寒湿,我们使用的词汇也一般都是两个字一起。但实际上燥是燥,热是热;寒是寒,湿是湿。它们各有各的意思,不能混为一谈。我们所讲“水湿”,究竟其意,水是水,湿是湿。

我们老祖宗造字,任何一个字,都有它表达的意思和用途。一个字的造出,就代表一个含义,如果湿能代表水,那水字就不会造出来。所以说到“水湿”,要明白到底是水还是湿。

为什么要说 “水湿”呢? 因为现在城里人多数都是在空调房里,常年不出汗,也晒不到太阳,加上吃一些冰箱里面的“寒凉”之物,脾胃寒湿者甚多。有些小孩子十来岁就手脚凉,肠胃不好,这都是现在的空调和冷饮害的。一看舌苔,多有齿痕,舌大,苔色淡白且水液多。

西医验血,中医辨水。

什么是“湿”、“水”

首先说湿的概念。就像夏天的时候或者梅雨季节,我们感觉天气很闷很潮湿。湿,是一种水的气化状态,空中所含水珠微粒太多而成。就像雾气潮气,让我们感觉沉闷闷的。

湿在身体里体现出来的,就是散发不出去的气态水。为什么散发不出去?因为毛孔没有打开。我们夏天吹空调,湿无法通过汗蒸发出去,最后就堵在皮肤里面,形成湿。这种湿会诱发很多问题,皮肤病大多都是湿造成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类相,皮肤病的“相”就像是地上生的苔藓相,潮湿的地方才会生苔藓。炎热干燥的沙漠肯定没有苔藓,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因此,皮肤病也常称为“皮癣”。

另一种身体的蓄水,是身体比较寒,水没办法气化。水必须得到热量才能气化,冬天的时候,你放一盆水,很久也不会蒸发。因为天气寒冷,气化不了!夏天放一盆水,一会就蒸发掉了,因为有“阳能”才能气化。

所以湿是湿,水是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定要弄清楚。

那么如何来辨别身体是湿证还是水证呢?

一、湿 证

爱生皮肤病,皮肤痒,皮肤上起疹子斑点,另外,会感觉整天头上像扣了个帽子,昏昏沉沉的提不起一点精神来,就好像我们在夏天很闷很热时体验到的那种感觉。

夏天闷热是天地的湿相,对应的是人体的湿相,就好像你生活在秋冬季或者春季里,但你的身体还在梅雨季,头懵懵的、昏昏的,人也没精神,不清凉,大便会很黏,粘马桶,这都是湿相。拿泥土打个比方,当泥土不干也不湿的时候,它不会粘到哪,等土的湿达到一定的程度,土扔到哪里就会粘到哪里,因为里边儿含的水分太多了。所有的相都可以比类,都可以用天地的自然之法帮助我们理解中医的辨证。

以上是简单的“湿”的特征,详细来说还有很多,湿是在皮肤上,还是在肌肉里,皮水、里水、风水,分得很清。

二、水 证

身体水比较多,排不出去,主要的证就是“起头眩”,有的时候会小便不利。“起头眩”就是你坐在这儿,突然起来头会眩晕,懵懵的感觉,这是典型身体水湿过多的表现。开始的话可能会有一点儿小眩,蓄水多的话就会大眩,再多的话身体会出现一种难以站立的极度的眩晕。一些癌症患者最后腹水的时候,他会呕吐,会极度眩晕,这就说明身体蓄水过多排不出去。从这几点我们就可以衡量和判断自己身体“含水量”的多少。

知道了“湿”和“水”的证之后,我们来说如何“去”。

如何去“湿”和“水”

一、去湿。

很简单,我们家里湿气重的话会开空调开抽湿机来抽湿。能除湿的食物大家都知道,赤小豆、芡实、薏仁等,都可以去湿。

图片

(赤小豆)

(薏仁)

药物最好的就是白术和苍术,取其燥性。白术晒干之后硬邦邦的,放到室内湿气重的地方很快就会变得软软的,它会自动把空气里的水气吸附过来,相当于木炭石灰的祛湿原理,当然你不可能吃石灰治病。家里的柜子里,很多东西很容易发霉,我们会往里面放石灰、碳,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吸湿抽湿。另一方面,湿可以往外发,可以发汗,通过排汗让身体的湿气走出去。现在人走到哪里都是空调,夏天根本就没有出汗的机会。短暂的在户外走动,身体刚热起来想要排汗,你进空调房又憋回去了。湿气停于皮下不得出,身痒、湿疹和各种皮肤病便是这样来的。

二、去水。两种方式

一种是把抽回来的湿变成水,发出去汗解。

比如,白术把湿给吸回来,我们通过发汗,用麻黄桂枝类发表的药物给它往外推,汗解,这叫表解,在去湿的同时把水排掉。

第二种就是利小便,通过利小便把水去掉。

利小便也分两种:一种是增强肾气。肾主水,肾气强当通利小便可以去水。第二种是通过三焦网膜直接渗透下去,不通过肾。人体的尿液来源于两种,一种是经过肾,肾经从表把身体气化的水收敛过来,通过肾过滤出去;另外一种,脏腑外面都有膜,这个便是人体的“三焦”系统,人要是喝水太多,当人体不需要那么多水的时候,那些来不及气化的水,会直接通过三焦网膜,一层一层直接渗透到膀胱。

那么如何分辨尿液是通过气化走肾经敛过来的,还是通过三焦渗透到膀胱的呢? 通过三焦渗透的水会很快,就像喝茶或者是吃西瓜、喝啤酒,边喝边尿,这样的尿液清长无色,水液通过三焦网膜直接渗透到膀胱里,膀胱上口与下焦网膜相通,有小口。膀胱蓄水多了,便会产生尿液排出。

如果人身体三焦虚衰固不住水的话,喝点儿尿点儿,且阳明经热,气化又过快,身体不蓄水,喝多少水都不解渴,这就属于消渴症。所以,糖尿病不是单纯的阳明经热的问题。肺里的水跟舌下面生的水都是因为膀胱小肠的热,通过三焦的网膜一层层的往上气化,这样人体上部才会得到水气和津液,这都是气化的水,通过腠理运输到毛孔,滋润皮肤。

但是有时去湿同时也去水了,但是去不掉,那是因为身体寒。去湿和去水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寒,也是去不掉的。为什么呢?水的另外一个状态是冰,水已经凝结了,必须要把寒去掉,让冰化成水后你才能去掉水,这也是一个思路。所有的思路,都是来自于天地,来自于自然。所以,如果水去不掉,就需要考虑身体是不是已经寒了。什么能去寒呢?食物里面生姜和干姜都可以去寒,尤其是干姜能去里寒。接下来介绍两个两个很著名的经方。

图片

图片

 苓桂术甘汤 

治轻度水湿证,还没有到寒的地步

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药很少,只四味。经方下药,能不多用就不多用,指哪打哪,只要辨证准确,命中率是百分百的。方子的思路就是桂枝来气化,把身体的津液往体表推,桂枝辛热增强气化能力,气化的水通过白术进行“抽湿”,然后再通过茯苓通利小便,通过三焦网膜把水透下去。炙甘草,苦,能入心,帮助桂枝加速气化能力。

用机器的原理来说:

炙甘草——强心机

桂枝——气化机

白术——抽湿机

茯苓——甩干桶

经方的组合就是这么有逻辑,之前提到的,当身体比较寒的时候,光去水是去不掉的,这时苓桂术甘汤就不是那么实用了。

 真武汤 

真武也叫玄武,北方水神

真武汤治水就取“水神”之意

真武汤:茯苓 芍药 生姜 白术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真武汤的药跟苓桂术甘汤的组方有重复。重复的是白术、茯苓,又加了生姜、炮附子、芍药。桂枝和芍药是反向的两个药:桂枝,气化往表走;芍药,酸苦主收敛,是往里走。姜和炮附子是两个大热的药,尤其是炮附子,炮附子和生姜组合,就等于往身体里加“火”,先把这些寒水化掉,化掉之后用芍药把水敛回来,通过茯苓通利小便。

苓桂术甘汤有桂枝,真武汤里没有。因为身体已经很寒了,没有阳气往外去升腾,气化不动。所以说“真武汤”整体的性都是收敛,往里往下,就是把冰化开之后往下把水利出去,苓桂术甘汤是往外再往下。

真武汤的适应症就是寒症身体,蓄水很多,首先反应的就是身体重,水乃湿坠之性。肌肉积水太多浑身肌肉会跳,寒水积在肺部就会咳,积在胃的周围就会有呕的感觉,积在肠道就会下利,大便不成形。

真武汤的组方形象来说:

附子、生姜——加温机

白术——抽湿机

白芍——收敛水机

茯苓——甩干桶

明白了自然之道,学经方很简单,我们用食物来去身上的水的话也需要遵循经方“自然之道”的思路。所以,说讲经方只是以经方为方便,来理解如何去湿去水的这个思路,学习的是心法并不是形式。最后,我们来说在生活中如何用“经方”的思路来去湿,就是在平常的饮食中就可以把寒、湿、水去掉。

如何用经方逻辑组合去“湿”饮品

 轻度水湿。去湿茶:芡实、薏仁、赤小豆,去湿;茯苓、车前草,去水。  

 中度水湿。祛湿茶加金匮肾气丸。

 重度水湿。处方须辨证。

图片

 (茯苓)

轻度水湿,芡实、薏仁、赤小豆,全是食物,茯苓、车前草也是食物。这方子可以煮水喝,原理跟经方的原理是一样的,去湿的时候同时去水。所以说只要能跟经方的原理一样,跟自然天地大道一样,用的时候,效果是非常好的。称为茶而不称“方”,因为都是普通食物。喜欢甜的可以加红糖少许,可以煮着喝。头昏、起头眩,平常都可以喝这个祛湿茶,保准一周后神清气爽。

中度水湿是有寒,沉重,小便不利,有时候手脚怕冷冰凉,这个时候可以在祛湿茶的基础上吃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有炮附子,强肾气利小便,相当于给人体加热把寒化掉,同时去水。中度水湿用这个,一般都能去。

重度水湿是重度的蓄水,像是癌症晚期的全身水肿,像肝腹水,肾衰,这种水病千差万别,就需要辨证开处方了。利尿要比通大便难的太多了,因为要辨是三焦不通导致的积水,还是肾气衰竭引起的水肿等,重症去水是很难的,利大便都是很简单的。中医大师倪海厦先生说:一个中医,如果连便秘都治不好,那就不要当中医了,太丢脸了。

掌握了如何去湿,如何去水,如何去寒,明白了这些,以后学“经方”去“水”病就得心应手了。首先辨证要准确,经方难的不是死记方子,方子都很简单,辨证才是最难的。因为你不可能出现一个证,有很多种,有的时候六经之证全都有,就得考虑怎么抓主证,这是比较难的。除了懂心法,还得需要去临床上治疗,去收集经验。有时候方子也对,思路也对,但是你就是治不好,这就属于眼高手低的问题。

学中医首先要明白天地是怎么运作的。懂阴阳,知表里。懂得最基本的中医八纲(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知仲景六经辨证绝学,人人都可以成为良医,人人都可以把经方学好,这是很利人利己的一件事情。

- 完 -

村长侃中医

圆 光 

忧村长

音乐人 中式禅歌代表人物之一

古中医经方文化践行者

师从著名古中医文化学者刘希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