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神话(2)——方言

 karlinms 2021-12-28
《爱情神话》,有人说主要用的是上海方言,所以可能不好懂。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一点儿都不影响大家看电影。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看电影主要是靠看的。看画面,看字幕,看故事,这才是电影的主要艺术形式。只有广播,要是说方言,那的确是听不懂就全完了,电影却不同于广播。
我们实际上看过非常多带方言的电影,《卡萨布兰卡》,《肖申克的救赎》,《漂》,是英美的方言;《假如爱有天意》,《新世界》,《野蛮女友》等等,是韩国的方言;《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兵临城下》等,是俄罗斯方言,还不说有日本,法国,德国,印度等国家民族的方言,还有咱们国内的四川,客家,粤语等地方的方言了。没有什么好电影,能阻挡大家对好电影的热爱。方言更不可能阻挡。更何况,大航海以来,地方的就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哪有所谓的方言呢?方言早已经是世界的了。
回到《爱情神话》里来说,老乌去到了欧洲,会多国语言,最起码法语,他是很溜的。李小姐前老公是英国的,说明她自己英语很好。反过来,亚历山大是意大利人,也会上海话。老白的前妻蓓蓓,找的情人是东北的,说明这个东北人也会说上海话,最起码听得懂。这里的人,大家会发现,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谁又是真正的上海人呢?往上数三代,就都是外地人了。所以,上海是中国的上海,它也是世界的上海。
世界越发达的地方,越具有国际化的特点,越国际化它就越包容,越包容它就越具有魅力。很多人说上海人排外,实际上这是最大的误解,上海人只排挤那些素质低的人,而这一点,全世界每个地方都一样,哪里也不会欢迎那些落后的人。
在上海,无论你来自哪里,说哪里方言,其实,都不影响你创造属于自己的《爱情神话》,为什么呢?
因为,爱情并不是靠语言来创造的。在爱情的诞生地,语言可有可无,甚至眼睛都是可有可无的,它的诞生,主要靠真心,而真心的最有力的表现就是真诚的行动。
老白对李小姐的爱情,就是想让她搬出母亲的旧居,帮她带孩子,帮她修鞋子,跟她聊天等等,老乌对索菲亚的爱情,就是他一辈子不再娶其他女人;你看,他们说什么,不说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讲什么内容都已经不重要了,又有谁还去在乎什么语言形式呢?
既然语言形式并不重要,那为什么导演还要选择上海方言呢?
在我看来,最起码有三个原因,第一,用上海方言,更加生动逼真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使故事更具有真实可信度,毕竟故事的背景就是上海弄堂里厢,不用方言怎么算真实呢?第二,方言具有普通话不具有的魅力,比如上海女人的嗲,用普通话,就没有用上海方言表达的充分。第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却并没有让自己的方言没落,而是让它更加大放异彩,这正是它包容的具体表现,也是它强大和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你可以学会,并采用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来表达你自己,但请大家不要忘了自己的母语。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就像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女人交流,但请你不要忘了自己的爱人。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也许有人会说,母语如果比其他语言落后呢?老婆如果没有其他女人年轻,漂亮,聪明,善解人意呢?
《爱情神话》里,老白因为前妻蓓蓓出轨,跟蓓蓓离婚了,但他仍然帮助她,照顾她,他们仍然是朋友。格洛瑞亚,虽然跟老白没有缘分,但他们选择了做朋友,互帮互助。老白从没有抛弃她们。包括和他吵架的老乌,交不起房租的亚历山大,他也没有抛弃。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态度和智慧,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爱情如此,友情如此,亲情也如此。
母语呢?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学习世界上的一切语言,说世界各地的方言,但我们永远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母语。因为母语,就如同母亲,有她在,生命就有出处。有它在,我们的根就深,就稳,就粗,就安定,就繁荣。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特别是国际化的人,怎么能好意思说,自己只会一种语言呢?怎么好意思学了那么多语言,却忘了自己的方言呢?
方言,说到底,他就是我们割舍不掉的自己啊!它是我们生命的基础和底色。我们怎么能割裂自己,自毁生命,自暴自弃呢?
上海方言,就是上海的底色,就是上海人的底色。但这并不妨碍,其他地方的人,其他地方的方言,在这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所以,你要是真爱一个人,又何必在乎他来自哪里,说着什么语言呢?在上海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和不同的语言,不正提供了超越语言和民族肤色等局限性,而创造爱情神话的绝佳场所吗?
所以,我要告诉诸位,上海是现代最佳的爱情神话诞生地,这就是《爱情神话》的上海方言告诉我们的,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有奇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