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春秋情悠悠

 中人364 2021-12-28

                        ——本报老读者、老通讯员王文澜的心里话

         我今年68岁,从1955年夏,我就与《三峡日报》结缘了。

         那时,我刚刚高小毕业回乡,一天晚上,我到龙泉铺街上看电影,放映前加映幻灯片,银幕上出现了一张名为《宜昌农民》的四开小报,上面还有一行大字:欢迎订阅《宜昌农民》,从画面上看,那报纸还是很不错的,我顿时心头一亮:何不去找几张来看看呢!

       第二天,我来到庆丰高级农业合作社,找社主任胡芳树同志要来两张,在路上就浏览了一遍,回家后又认真阅读,那上面有部分内容我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有一组反映农民用脚踏水车车水抗旱的新闻照片,颇有战胜早魔夺丰收的豪迈气魄,还有长阳农民诗人习久兰写的几首五句子诗。我后来爱写点诗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习久兰的启发和影响。从那时起,我就隔三岔五地去庆丰社、小学,乡政府等处找些报纸来看,几天不看心里就有一种失落感,从此我便有了“报瘾”。

        1959年,我开始订阅《宜昌报》并为其写稿,那时我最熟悉的几位记者是来层林、邓邦钧、李啸海等。编辑部还经常寄给我《编通往来》之类的学习资料,以帮助我提高新闻采写水平,改革开放以后我写稿更勤奋了,多次被贵报评为模范通讯员,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鞭策。在贵报长期的关爱下,我从一个普通农民通讯员,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农民记者、诗人,还加入了宣昌市作家协会。

             回顾《三峡日报》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步履限辛而又业绩辉煌,令人振奋。今年初又传出喜讯,《三峡日报》荣获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报纸奖,成为全省地市州报唯一获此奖项的报纸,作为贵报的一名老读者,老通讯员,我为《三峡日报》的新发展,新面容和辉煌成就,感到无比欣慰和振奋。

                                                   夷陵区龙泉镇读者 王文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