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公事略

 369蓝田书院 2021-12-28

李珠公,号大郎,生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丙申岁(公元1176年)。是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公的六代孙。

李珠公高祖父为李纲之长子仪之。曾祖父李贵(号光衍);祖父李杰,号兴隆(文宿),任枢密副使,因被奸臣诬罪,逃入河南归德州,后迁居赣州避难,隐迹八年,更名李奎,生十子;父亲李孟(字奇),是李杰第七子,迁入江西宁化石城避难,生四子:珠、珍、珂、球。

后来,李珠公迁居宁化石壁。生六子,以德为派冠,以五行取义,分别为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第六子为田德。

其中,金德生于公元1196年。木德生于公元1199年,水德生于1205年,火德元1206年,土德、田德出生时间失考。

6个儿子出生之后,珠公觉得石壁这个地方山川狭小,难于发展,遂生移居之意。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乙酉岁十二月十六日,由夫人潘氏携子金、木、水、火四德,同迁向外发展,土、田二德则跟随珠公待身养教。

李珠公为金、木、水、火四个儿子亲笔书写嘱言,随身携带,嘱言中简述了从李纲公以来的家世历史,每个儿子人手一份,以祈“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远世泽,举祖流芳”。

公元1226年,在潘氏婆带领下,兄弟四人迁居到福建上杭。时金德30岁,木德27岁,水德21岁,火德20岁。

珠公晚年,被在福建上杭运胜里丰朗村开基的儿子火德和妻子伍氏接到家里一同生活。

公元1255年,珠公走完人生80岁的历程,溘然长逝,葬在丰朗榕树坝,后由火德公次子三二郎公迁葬广东梅县松口西面佛子岗。墓地来龙绵延,龙环虎抱,乾山巽向,明堂宽阔,朝案秀美,形喝“手捧金钟”。墓为灰筑,碑文既无上款,亦无下款,正文亦不完备,但丝毫不影响其入列“广东十大名墓”。

为供奉祭祀李珠公以及潘氏婆太,珠公后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城南门考院(今学宫)左侧营建李家祖祠。祖祠为三堂两横结构。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珠公第十九世孙李竦所撰的《嘉应州南门李氏祖祠祠记》对此做了详细记述。

20世纪50年代,祖祠被政府收归国有,改作工厂,受损严重。公元2012年,经李建国、李延河、李名高等热心宗亲奔走协商,始得物归原主,并于2019年4月五日吉时得以兴工重修,可望为国内外李氏宗亲祭祀祖先,缅怀祖德,遵循祖训,传承族风营造良好氛围。

如今,珠公裔孙已经繁衍三十多代,人数近亿,代出元首,在学界、政界、商界、军界成功人士亦不计其数,堪称人类发展史一大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