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暖亲子行(五)——马尾话史

 如诗天地 2021-12-29

 从惠安坐高铁到福州,再坐地铁到酒店,已是下午一点了。安顿好行李,出门午餐。


酒店就在三坊七巷,这里有百年老店“安泰楼”,汇集了福州风味名特小吃,品种繁多,特色独具。我和儿子点了满满一桌,大快朵颐。

原本准备中餐后出去转转的,结果下起了瓢泼大雨,再加之早上四点就起来去海边拍惠安女,就在酒店休息。

谁知一觉醒来天都黑了,赶紧爬起来出去找吃的。穿过三坊七巷,去了那家“福州风味小吃”店。泉州和福州小吃多,特别适合我和儿子这类喜欢吃各地风味小吃的吃货,可以整天不吃饭,光吃小吃。

这家店也是生意火爆,座无虚席,服务员根本就忙不过来。我们就餐完毕,还有两个小吃没上桌,赶紧退了。我们也是看着这个想吃,看着那个也想吃,点了一大堆。幸好没上齐,再上根本就吃不下了,以后还是要注意不要浪费了。

出门,在夜色中的街头转悠。吃多了,买了两瓶手工酸奶消食。第二天要去马尾的罗星塔公园,三坊七巷有条观光专线可直达,就想着去把站点找到,早上就可以直接去车站,不耽误时间了。我总是喜欢事先把准备工作做好。

打开手机导航跟着走,越走我越觉得不对劲,方向偏了好像不是一点半点,果断关了导航返回三坊七巷。问了几个商家,都不知道,又问了景区值班的志愿者,也不知道。真是奇了怪了,这么一条观光线的站点难道藏在犄角旮旯里?

我不信邪,总有人会知道的。一路走,一路问,最后一个停车场的保安终于告知了具体位置。我们找过去,看到线路牌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其实,线路牌就在大马路边上,只是我们走的是马路的另一边,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知道呢?

观光专线车是逢整点发车,第二天早上九点还差十几分钟我们就到了车站。等到九点过了,车还没来。因为我知道有的地方的观光车不是每天都开的,有的只在周末运营,就打了站牌上的服务电话询问。服务人员很热情地回复我观光线正常运行,我这才放了心。等了一会,车来了,只有我和儿子两名乘客,真正成了我们的观光专线车了。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终点站马尾的罗星塔公园。公园位于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罗星山,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罗星塔。这里先有塔,再有公园。公园牌楼正面中间两柱楹联:“文笔插天,益壮山川景色;楼船横海,弘扬史地光辉。”

走进公园大门,就见一条船政时空步道,展示了福建船政造船工业从木船时期、铁木合构时期到钢船时期的三个发展时期。步道两旁,装饰着独具特色的“舵轮”。

公园内花木繁茂,古榕参天,郁郁葱葱,风景宜人。路旁,一块大石上刻有“磨心”二字。古时候,罗星山的地理位置是立在江心中的,回澜砥柱,水势旋涡,如若“磨心”,所以罗星塔也称“磨心塔”。沧海桑田,原本是江心岛屿的罗星山,现在与陆地相连,成为了陆地上的一个高阜。

因为罗星塔公园是船政文化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公园内有许多有关船政方面的雕塑,如:萨镇冰视察、严复晨读、船政十三厂全景图、同舟共练、测量罗零点、船政成功、左沈共囊等等, 船政方面的内容在写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时再细叙。

拾级而上,就看到了被绿树环绕的罗星塔。罗星塔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早在明初就绘入《郑和航海图》中,以后又收入《航海针经图册》里,也是国际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世界邮政地名称之为“中国塔”。 过去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

罗星塔作为闽江门户的标志,外国海轮到福州马尾外海,只要远远望见高耸的罗星塔,就知道到了中国,欢呼着“China Tower”(中国塔),因而被称为“中国塔”。即使没到过福州的海员,也知道这座古老的宝塔。

罗星塔前有一座柳七娘的塑像。柳七娘系宋朝岭南人,因姿容佳丽被乡间豪强看中,设下圈套,诋其夫罪,调入苦役。七娘随夫入闽,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她变卖家产,在此建造一座木塔,为亡夫祈求冥福。木塔在明万历年间被台风刮毁,在原塔座上改用石砌重建。1964年重修,建筑的艺术风貌,仍存旧观。

作为航标塔,罗星塔见证了中外的友好往来,也见证了抵抗外侮的历史。1559年戚继光部下参将尹风驻守马尾,痛击倭寇;1656年郑成功北上抗清前,在罗星塔下筑堡训练水师;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近八百水师官兵殉难的壮烈悲剧。这一段段,罗星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俯瞰,闽江滔滔,这一片水域就是当年马江海战的战场。如今,硝烟散去,闽江两岸,山秀物新,唯有罗星塔默然屹立。

罗星塔前有一副楹联:“朝朝朝朝朝朝汐;长长长长长长消”,引人驻足。 该联作于清初,作者不详。其巧妙地运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一个字重复了6次。展现出一幅大海天天潮涨潮落的壮观景象。朝:zhāo,朝:cháo (通“潮”);长:cháng,长:zhǎng(通“涨”)。解读为:朝潮-朝潮-朝朝汐,长涨-长涨-长长消;也可以解读为:朝朝潮,朝潮朝汐;长长涨,长涨长消。这幅奇特的对联还可以有多种读解方法,很是有趣。

从罗星塔公园出来,向西,经过马尾港,去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却被告知中午闭馆休息,下午才开放。只得先去找地方吃饭,又到附近的天后宫去看一看,这才返回。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以宣扬船政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位于古港马尾马限山麓。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19世纪中后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有识之士莫不为之痛心疾首,积极谋求富国强兵之道。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独开风气之先,洋务运动随之兴起。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朝廷批准,在福州马尾,创办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福州船政学堂。首任船政大臣由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接办。

船政学堂设在马尾,有几个原因:一是在历史上,福州一直是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之一,是一个国家级别的港口。二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辟五口通商,福州就是五口之一,各国兵商船来福州均停泊于马尾港。三是马尾地处三江入海口,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福州船政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设局造船、培养人才、建设海军,造舰船与育才并重,终为中国近代工业之嚆矢、近代海军之摇篮。毛泽东对此评价说:“1866年,船政开办起来,中国算是有了近代海军、现代海军。”孙中山也曾赞誉:“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博物馆分五个部分展示船政的内涵。一层为门厅,通过大型浮雕和船政生产的中国第一艘木质巡洋舰“扬武”号舰模诠释船政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层为“船政概览”,造设船政衙门景观,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之先河、中国制造肇端之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现代航空业的萌生地、创立留学生制度,派遣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近代先进科学技术之倡首。

三层为“科教夙兴”,以模拟学堂为主展线,系统介绍船政学堂大胆挑战“私塾、官学、国学”等旧学教育,汲取外来精华,传授科学技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海军人才,成为当时清海军的中坚力量,如福建水师督带吕翰,北洋水师管带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萨镇冰、方伯谦等,无可非议地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而彪炳史册。

同时船政学堂还培育了不少中国近代杰出的科技人才,如严复、詹天佑、魏瀚等,为中国的近代科技队伍萌生和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层为“产业先驱”,设置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通过船政造船三阶段的代表性舰模和中国自制的首架水上飞机模型,来体现船政师夷长技,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使马尾成为近代中国折射西方工业文明的重要窗口,极大地推动和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五层为“海军根基”,突出近代海军的形成、船政十三厂造舰船的规模数量、地位,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领,反映福建船政在建设海防,发展中国近代海军方面的卓著贡献。

 船政四十余载,在近代中国积弱求强的途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海军建设、文化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励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船政文化。

船政的诞生,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冀,带来了蓝色的梦想与祈望。然而,清廷的腐败和历史的局限,船政虽经一番艰苦创业,最终还是从辉煌走向衰落。巍峨罗星塔,滔滔马江水,见证着一个富国强兵梦的悲壮演绎,一段血与火铸就的荣辱历程。

古老的昨天艰难离去,船政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激励着人们重振雄风,与时俱进,共同致力于中华的崛起。

出船政文化博物馆,就到了紧邻的昭忠祠。昭忠祠建于1885年,为纪念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阵亡英烈而建。1984年复建,与烈士陵园、马限山炮台等合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船政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船政水师仓促应战,官兵们表现出了不屈抗争的勇气和热血,然而并没有能够丝毫改变战局,仅仅不到半小时的战斗后,法国舰队就击沉9艘清军战船,另有2艘被击伤后退往上游,还摧毁了罗星山及马尾各炮台,船政水师近八百名官兵阵亡,几乎全军覆灭。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辉煌一时的船政毁于一旦。

昭忠祠掩映在山林榕荫之间,祠前两尊铁铸的古炮卧伏在大门两侧,这是马江之战后从被毁坏的舰船上拆卸下来的历史文物,仿佛时刻都在向人们诉说着1884年那一场血与火的战争,悲壮而惨烈。

步入昭忠祠,但见祠宇五楹并列,殿廊相衬,布局均衡,气势宏伟。祠正壁上置796位死难烈士的神主牌,梁上高悬萨镇冰将军题的“碧血千秋”金字匾额,两侧壁上各镶嵌3块铭刻烈士姓名、职务的碑石,厅中陈列有马尾港地形沙盘,西厢及廓庑陈列大炮、炮弹及烈士遗物、遗嘱等,两边回廊分立昭忠祠碑记,以及记述烈士战绩的碑刻。

从侧门而出,便见追思亭。亭依山面塘,塘中片片莲叶,贴水而铺,朵朵白莲,袅袅婷婷,红花绿树,倒映水中,肃穆中有几分清幽。

沿着池塘边鹅卵石的甬道走向烈士陵墓,墓台正中,是一座圆顶雕花四柱的石碑亭,竖立一方“光绪十年七月初三马江诸将士埋骨之处”的碑石。

马江海战结束后,从海里打捞起几百具死难将士尸体,大都血肉模糊难以辨认,分9冢安葬于马限山麓。1885年1月8日,署理船政大臣张佩纶奏请清廷,为甲申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建祠追祀,迄1886年12月昭忠祠落成。1920年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募捐集资扩修昭忠祠时,将烈士遗骸迁入此处集中安葬。并在墓前置此碑石。

墓陵后壁,青山如屏。半山有3处摩崖石刻。一是“蒋山青处”,它取自元朝萨都刺《满江红·金陵怀古》的词句,寓颂烈士精神不死,与青山长存。二是“仰止”,取自“高山仰止”,以表示对抗法阵亡将士的景仰。三是“铁石同心”,歌颂烈士忠贞品节 

我们拾级而上,便到了马限山炮台。马限山炮台建于1868年,参加马江海战中被毁,后于1886年由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修复并重建。看着那一尊尊铁炮,心潮起伏,似乎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眼前浮现出将士们临危不屈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永远敬仰的英烈。

山路缓行,还见到马限山上有原英国福州领事馆分馆及原英国梅园监狱等建筑,这些殖民建筑,夹杂着西方文明与强权政治留给人们伤痛的回忆,也时时提醒国人: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回望昭忠祠,五味杂陈,有屈辱、有愤懑、有痛心、有悲哀,也有着希望。淹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争鸣。就在马限山下,当年洋务派领袖左宗棠、沈葆祯为整顿水师而建造的马尾造船厂历经风雨,仍然机器轰鸣、焊花飞扬,如今马尾造船厂已发展成福建最大的造船企业,拥有制造各类船舶的能力,制造的现代化集装箱船批量出口欧洲。

当年被船政水师将士鲜血染红的闽江入海口,也已成了福建人民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来自五洲四海的大小船舶满载着和平与发展的祈愿,穿梭往来络绎不绝。孕育了船政文化和中国近代海军的马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天,虽然没看太多的风景,却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一直认为到一个地方旅行,不仅要看当地的美景,品当地的美食,也要了解当地的历史。

离别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苍天有感,泪祭英烈。愿英烈们安息!愿马尾的明天会更好!愿亲爱的祖国更强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