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草四人展论坛】胡抗美:笔法的意义

 黄俊俭书法 2021-12-29

主持人:毛国典

展览作者:胡抗美

主持人:当前,人们谈论书法必然要谈到笔法,请问你对笔法的意义有哪些思考?

胡抗美:这是当今书法当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有许多书法爱好者经常谈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八大、弘一、谢无量的作品中,为什么看不到笔法?10年前,我去上海办书法展的时候,我谈到一个观点,就是笔法是书法创作的表现工具。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在八大、弘一、谢无量的作品中没有笔法?我认为,这是因为八大、弘一、谢无量的作品里到处都是笔法,只是在固定的位置见不到笔法而已。

黄庭坚曾说:“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这里就提出来一个概念问题:笔法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是拿来运用的,而不是用来被表现的。

笔法是书法家的资本,那么笔法该怎样运用呢?我打个比方,有些人天天吃肉,天天吃自己最想吃的东西,这叫幸福生活,有些人可能是有克制的吃、有选择的吃,这叫艺术生活。用笔也是同理。我们在欣赏、评价书法,以及书法创作时,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就是要“取法高古”。但是,还有一句话我认为更为重要,就是蔡襄在其《论书》中所说:“予尝谓篆隶正书与草行通是一法。”

黄庭坚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黄庭坚在其《跋此君轩诗》中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法同意。”他针对当时描摹《兰亭序》者多持批判态度:“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美西子捧心而不自寤其丑也。余尝观汉时石刻篆隶,颇得楷法,后生若以余说学《兰亭》,当得之。”在这里,黄庭坚不仅道出了学习《兰亭序》应师其笔意,而且还应从篆隶中吸取营养。

王羲之说:“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针对王羲之这段话,康有为说:“右军所采之博,所师之古如此。今人未尝师右军之所师,岂能步趋右军也?”

我举这些例子,都是说明笔法的重要性。王羲之从始学卫夫人,到后来学篆隶,如果没有学习篆隶这个过程,可能就树立不起来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今天,我们出现的笔法问题在哪里?我认为是对篆隶笔意的丢失。其实,这个问题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张怀瓘曾提出“书复于本,上则注于自然,次则归乎篆籀,又其次者,师乎锺王”。本,就是本源。古风、古味、古意,这三点都是张怀瓘讲到的,这是一个碑帖结合的过程。它的意义就在于对笔法的运用。笔法的运用就是要从固定的位置当中解放出来。否则,狂草的畅达、飘逸就表现不出来。

这就是我对笔法的意义问题的回答。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