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解剖学 |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

 疼痛康复研究 2021-12-29

神经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按照神经系统概述、局部神经科学和系统神经科学的顺序进行了分类编排,使读者可以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地了解复杂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系统功能

扩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同时添加了近几年来神经科学在信号传递、转录因子、干细胞、诱发电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等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突破,进一步阐释了神经系统在正常和病理状况下的特点

附加显微图像、放射影像学和组织切片染色图,为学习神经科学提供了全面的视觉辅助从睡眠障碍到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从癫痫的生物学基础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新增的“临床意义”板块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基础科学与临床应用在神经科学中的结合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

图片来源:NETTER'S  ATLAS  OF  NEUROSCIENCE

脑干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广泛投射至中枢神经系统区域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蓝斑(A6群)、延髓和脑桥的网状结构(RF,被盖)的一些细胞群(A1、A2、A5、A7群)中

蓝斑的轴突投射分支至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小脑、脑干核和脊髓

蓝斑作为其他投射系统,如谷氨酸系统的兴奋性调节器,帮助调节注意力、警觉性、睡眠觉醒周期和对包含疼痛等的应激原的适当反应

RF组与脊髓、脑干、下丘脑、边缘系统等涉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内脏功能(温度调节、摄食和饮水行为、生殖行为、自主调节)和情绪行为的区域形成广泛联系

中缝核系统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与许多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重叠,共同调节相关功能活动

一群稀疏的,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也同样相互连接

在面临挑战或应激反应时,被盖区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与蓝斑协作调控警觉性、神经内分泌反应和自主反应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它们的受体是许多药物的靶点,包括抗抑郁药、镇痛药、抗高血压药和其他类药物

临床意义

脑干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轴突投射广泛分布于中神经系统所有的亚结构

蓝斑作为其他轴突系统兴奋性的调节器,能够增强同一细胞(Purkinje细胞)的谷氨酸兴奋性和γ-氨基丁酸(GABA)抑制性

由于其特殊的调控特性,蓝斑系统对注意力、警觉性和睡眠觉醒周期有着调节功能

类似的,脑干被盖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系统投射至脊髓、脑干、下丘脑、边缘区域,并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例如摄食、饮水、生殖行为、自主调节

在脊髓,下行去甲肾上腺素能投射调节腹侧角的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前脑投射也影响着情绪行为,是情感障碍(尤其是抑郁)的儿茶酚胺假说的重要依据

在此假说中,抑郁被认为是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连接功能减弱的后果(尽管 5—羟色胺能功能紊乱也与之相关)

三类主要的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精神兴奋剂)均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传递

MHPG (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代谢产物,在许多抑郁患者体内有所减少

许多抑郁患者大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活动性也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会影响下丘脑旁核对应激轴的正常激活,解释了许多抑郁患者皮质醇和外周儿茶酚胺分泌的升高

参考文献

[1] NETTER'S  ATLAS  OF  NEUROSCIENCE ( 第3版)

编辑

作者:小赵啊

First Fros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