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于经典 擅于艺术 达于道德

 文山书院 2021-12-30
图片

中国楹联学会诗钟社

2021年第136期(总第224期)


取于经典  擅于艺术  达于道德

——简析汪永新先生“道·经”四唱诗钟作品

张建军


诗钟从游戏诗学中而来,是通过文字游戏的形式以期创作出高雅的文学作品,其主要功用在于“启发文心,旁资谈助”(梁章钜语),“斗巧、斗捷、斗博”,“融趣味性、竞技性、知识性、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身”(中国楹联学会诗钟社《诗钟通则(试行)》)。所以,多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且文学功底深厚、才思敏捷,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者才可在诗钟“游戏”中留下精典作品。笔者多担任词宗,每每评点诗钟作品,总觉得“裁对工整,以巧取胜”的作品少之又少,而“无机的集合,偶然的凑泊”(梁启超语)之作实是多而又多,常感叹诗钟之复兴,任重而道远!
近日,在步莲十二月份限时月赛中,汪永新先生的作品辅国五经权在后,事亲三道养当先”同时被李华武、金彩仙两位词宗评定为元句,笔者读后,也感觉两位词宗慧眼独具,汪永新先生作品双双抡元洵是实至名归!故斗胆走笔,作此简评,以为鉴赏推介。
首先,在内容上,汪先生作品知识性、思想性俱佳。
以“道·经”为题字的蜂腰格(即四唱),系嵌字诗钟。汪先生依题字配以“三、五”两个眼字营构出“五经、三道”两个眼,对工嵌稳。其中,“五经”是指德、义、礼、法、权辅弼国政的五项措施,语出《管子·五辅》:“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奸民”。“三道”是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语出《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众所周知,《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庞杂,包括了法家、儒家、道家等数派的观点,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对后世影响颇深,《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为子部法家类。《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内容主要是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自东汉郑玄为其作“注”后,《礼记》地位日隆,唐代尊其为“经”,宋代以后,更是位居“三礼”之首,《礼记》是“五经”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它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知识分子普遍尊崇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参见《礼记·大学》)之信条。《孟子·尽心上·忘势》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联系在一起,儒道互补,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精髓之一。
汪先生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并借诗钟传播之。其钟句直接从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中摘取内容,上比讲辅国,下比讲修身齐家,都属于传统中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和理想追求范畴,都在倡导今人向古人学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方面都应有追求,有约束,有修为,钟句传承有序,教化意义明显,可谓立意和站位俱高。尤其下比中“养当先”三字在时下则更具现实教育意义。《礼记·祭统》中说的“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本来是生养死葬、慎终追远是一体的,其首要的是“生则养”,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为人子女者父母在世时,并未好好孝养,父母去世之后则大操大办,丧礼办得极为隆重,或者替死去的父母修建十分豪华奢侈的坟台,这其实是脱离“孝道”,变成“炫富”或“敛财”了,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所谓“孝”了,与传统的孝道已完全相悖。在古人看来,“夫孝,德之本也”(《孝经》),“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孝的本义是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正如《说文》对“孝”字解释是“善事父母者”,其根本是“利亲也”(《墨子经》),所以,生养当应优先于死葬和祭祀。所以,“养当先”三字,直如晴天霹雳,足以震醒世人。
与“养当先”三字比起来,上比“权在后”则显得轻了。因为在《管子·五辅》原文中,“权”不是“权利”,而是“度”,是“衡量、比较”,也就是权衡轻重的意思。所谓“权有三度”是指要“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并说“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只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 ,方能“政召之”,实现辅国理政的目的。可见,在《管子·五辅》中,“德、义、礼、法、权”在地位上其实是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的,原文中还有“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奸民,诘轴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等语。从这个意义上说,钟句中“在后”二字仅具有原文中将“权”放在其他“四经”之后来说的形式上的意义,而不具备“养当先”那种实质上的更优先、更重要等意义的,“养当先”一语双关,“权在后”则仅为原文中排位顺序,有点小不对等,是为美中不足,但瑕不掩玉。
“文以载道”,汪先生钟句取自经典,倡导教化,立意超拔,直击人心,我想,这可能是这个作品最能打动词宗和读者的地方,同时也应该是诗钟“游戏”的深层意义所在,是抡元的第一利器。须知,诗钟虽曰“游戏”,但如果句子只停留在“文字游戏”层面,那就算不上高雅了,《诗钟通则(试行)》中说:诗钟“重技更重立意,须言之有物,体现新、巧、奇,以贴切、雅致为上”,确属要言。
其次,在手法上,汪先生的钟句“工、稳、巧”。
汪先生的作品体现了诗钟创作高超的艺术标准。
一是作眼用典。笔者曾撰写过一篇短文《诗钟:对联学习的魔鬼训练营》(载《中国楹联报》),历数了个人学习和创作诗钟的种种痛苦与快乐。诗钟用典也是要求严苛到不近人情的程度滴。有人曾说过,诗钟用典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所嵌二字尤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至典内必须有所嵌之字方可引用,切忌一句用典中之字足成,一句自凑,便有强弱。汪先生钟句中的“五”、“三”两个眼字构成“五经”、“三道”,均直接取自经典著作中的成词,是为语典,用的都是“典中之字”,且二经典成书年代相近,小类又天然成对(“五”对“三”,数字对数字;“经”对“道”,虚对虚),作眼工稳奇巧,铢两悉称,诚所谓“可遇而不可求”是也。可见,汪先生在诗钟创作中的用典技巧实在高人一等。
有人说诗钟白句(即没有典故的句子)也可。不错,好的白句确实也能出彩,也能成为好的钟句。但诗钟短短14个字,又没有确定的主题。无论嵌字,还是分咏,诗钟的题目其实都与其他文章的标题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诗钟题目只是限字创作的嵌字或内容,不具有主题的任何属性。纯靠白句,出彩实在是难上加难。试想一下,汪先生的这个钟句,如果不是因为“五经”、“三道”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确定的道德价值取向,“自带流量”,其感人的力度势必大打折扣。要通过14个字感人肺腑,做到言约意丰,具有“博雅之美”(潘洪斌先生评语),“斗博”、“掉书袋”可能是最佳路径。
二是属对精工。从内容上,汪先生钟句上下比写的均是人伦道德,事对事,理对理,轻重相当。从字对上,这需要注意到两个地方。首先是“辅国”对“事亲”中的“国”对“亲”,看似小类不同,实则这里采用的是“事对”而不是狭义的字对,即以“辅国之经”对“事亲之道”。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中说“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可见事对自古就有,并广泛使用的。其次是“权”对“养”,“权”在原文和钟句均为权衡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是动词,用过去的标准来说是活字,“权”对“养”,动词对动词,活字对活字,自然也是对仗工整的。
三是富于张力。这体现在“辅国”对“事亲”,以及“在后”对“当先”,拉得开阔,比得强烈,富有张力。
四是拈字取巧。汪先生所拈取的“权”、“养”二字,在原文中,前者排列在“五经”之末位,后者排在“三道”之首位,故“在后”、“当先”两词皆非虚语,是为巧。
五是亦对亦联。梁章钜曾说过,诗钟是“巧俪骈词”,“是对也,非联也”,属于“巧对”,常见诗钟作品也多是上下比只是围绕一个题目,两比在内容特别是在主题上则往往各说各的,但汪先生这个诗钟作品上下比其实是围绕着一个共同主题的,既是诗钟作品,也是对联作品,于诗钟,堪称佳构,于对联,则堪为修身哲思之作,悬于厅堂书屋,足以醒人警世!
高矣!美矣!凤楼手之妙笔,足鉴足式!

图片

刘士杰先生书写汪永新先生诗钟作品“辅国五经权在后,事亲三道养当先”。




作者简介


图片

张建军,湖南邵东人,现工作生活于浙江宁波,国企副总法律顾问,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专家,全国交通企事业十佳法律顾问。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诗钟社社员、词宗(评委)。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