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学六讲(实习初阶)

 学生有礼111 2021-12-30

心学---其为道也恒久不变,其致用也推陈出新,与天偕行。
稻盛和夫一生酷爱王阳明心学,他写了《敬天爱人》一书,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心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影响涉及政界、军界甚至商界。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日本明治时期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郞说:一生俯首拜阳明。日本阳明学始祖中江藤树说:受天道的恩惠,入手熟读《阳明全书》时,我的疑问得到了解释······这是一生中的大幸运,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一助,我自己的一生怕是白过了。

蔡老师讲王阳明心学,不泥前人痕迹,句句从儒宗天道的亲身修证中出,步步引领大家从日常生活、工作的事务中入手,易知易行,不落空谈。以下是蔡老师心学六讲的纲要。

图片

第一讲:王阳明心学历程

第一阶段:王阳明先生于38岁在龙场悟道之后,针对时人只停留在书本上而不知践行的弊病,于39岁时提出“知行合一”之说。但时人一时无法下手。

第二阶段:先生43岁时为让大家能滤而后得,他于是让大家静坐澄心,大家却又陷入对静坐境界的依赖中。

第三阶段:先生45岁时为让大家从静坐弊病中走出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省察克治之功夫。

第四阶段:先生50岁时才提出致良知之说,此点晴一笔道出了圣人的真血脉,王阳明心学也因此而广为大家接受和传播。

图片

第二讲:王阳明心学实操之关键---如何致良知!

第一步:“”是什么东西!

第二步:格“物”致知。---不知何为物,如何去格物?

第三部:不为物迷,良知自明。良知之用无穷,于事事物物上致此良知之行便是致知,知行本就合一。但须注意王阳明先生的谆谆教诲:

教诲1、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教诲2、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图片

第三讲:四句之教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无极而阴阳未判,无大无小,无内无外,无边无际。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太极始立阴阳判,善恶分,四象列,三才成,八卦相重而大业生。此是善与恶,王道与霸道的界头,慎独功夫不可少!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之发,转知识为智慧。太极一动,了了分明。良知良能,偕一而发,应事不穷。

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心立志,返天下之大本,开知成物。建功立业,成就天理人生,正当此时。

图片

第四讲:克己复礼,长养正气。

一、立大志以存天理去人欲(六欲贪恋)并于源头上用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磨砺。此乃事上用功,非关读书。

二、正七情:七情人人不教而会,此七情,或因环境起,或因人事生,或因习惯而造成,故须以十义来对治与转化。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三、化解情绪:遇事容易发火,是因为自己被情绪牵着走,成了情绪的奴隶。我们遇事要镇定,要坦然去面对,要着手去解决,而不是马上发泄骂人,发脾气。我们一旦被情绪牵引,良知即被蒙蔽。

四、着手戒除不良习惯。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得心学功夫者只要肯于事上用功,不良习惯是可以逐渐戒掉的。

图片

第五讲:得师传,定心志,真修身---突破层层磨难。

修炼,必须于事上磨练。心学之要在于:唤醒良知,催发良能,知行合一,正视磨难。读书是为了感悟圣人指明的天理,而不是到处找标准答案。书中如果有答案,那也是别人的或已经过时的,答案须从你的磨砺中来,从你的良知中出。

每逢大事有静气。私欲越少,觉知就越纯真。经过正七情情绪化解等方面的修炼后,修炼者的格局自然大。遇大事时自然不冲动,自然能镇定,能从容。

人生的成功是在磨难中层层突破的结果。做事用人,多从处下手,如此人文环境必佳,核心竞争力必强,突破层层阻碍必定更加有力。

图片

第六讲:心学引领人生的成就

1、心学是从根开始栽培,她着重的是滋润护养的每个细节和每一个过程。心学强调的是“勿忘勿助”的磨炼,强调的是水到渠成。反对拔苗助长,反对急功近利,反对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营销管理。

2、企业主的立志便是事业这颗大树的根苗,企业主的志愿有多大事业才能有多大。

3、王阳明心学,句句植根在实际生活中,不落空谈。心学功夫,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展开。克己之功纯熟,则外王之业将因个人善业的大小而变现。此学不讲晦涩文字和义理,只要求你到实际事务中去磨练,去感悟圣贤,践行圣贤。

4、心学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就圣贤,教化四方,恩被天下。

立德树人,书礼传家。

如是春秋,与汝偕行。

我们的训诫:

做事先做人,

正人先正己。

担当以自强,

克己以奉公。

深圳东方圣贤文化推广中心。联系电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