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航标,云南能投工资总额管理这些亮点,值得借鉴

 混改风云 2021-12-31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坐落着一栋栋高楼,这正是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能投”)。

前不久,云南能投集团还和国家电投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浙能集团、中国石化、蒙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作为八大电力集团响应国家要求,完成了全国碳市场首次碳配额清缴。

作为八大电力集团之一,云南能投是云南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主力军和实施绿色能源战略国际化排头兵、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领军企业。

云南能投自入选“双百行动”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激励约束水平,助推集团高质量发展。

 图1 云南能投集团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能投”)开展了工资总额管理改革。

那么,云南能投的工资总额管理进行了哪些改革?

从云南能投上升至同行业央企,云南能投与其他同行业央企相比又有哪些共性?

云南能投工资总额管理改革具有怎样的特性特点?

接下来本文为您逐一进行分析。


一、工资总额管理措施


云南能投在工资总额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两机制一考核”,下面让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云南能投在这三方面具体进行了哪些改革。
 图2 云南能投工资总额管理措施

工资总额差异化分配机制
 图3 工资总额差异化分配机制内容

在工资总额方面,一方面,云南能投建立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为效益效率指标的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

实现“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2020年云南能投人工成本利润率为165.05%,人事费用率1.34%,远高于国有企业同行业平均水平,近3年员工平均收入实现年复合增长10%以上,共享集团改革发展成果(数据来源:甘肃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另一方面,云南能投推进全员市场化改革落地,优化薪酬体系。

选择集团所属云能资本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单位,通过改革实现公司员工整体绩效薪酬占比达到45%以上,年度工资总额增降幅由[-20%,20%]调整至[-30%,50%]。

2020年,公司成功选聘3名业务团队高级管理人员并全部到岗履职,主要经营班子成员年薪最高与最低差距达10倍以上(数据来源:腾讯网)。

同时,云南能投还实行了利润贡献奖励制度。

当所属公司超预算完成利润总额目标时,可以按照超额部分的10%以内计算利润贡献奖励额度,由集团根据各公司经营业绩完成情况统一进行二次调剂和分配。

2018年以来,集团累计核增利润贡献奖励工资总额约4700万元,核减经营业绩未达标公司工资总额约2000万元(数据来源:甘肃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一机制一制度”绩效考核
 图4 云南能投绩效考核机制

云南能投坚持“重经营、比业绩、严考核、强激励”的绩效考核导向,持续优化集团总部与所属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一方面,云南能投建立了以效益为导向的综合考核机制。

集团各所属公司年度考核指标以经营业绩考核为主(占比60%)、综合考核为辅(党建、党风廉政责任制、管理评价、综合民主测评各占比10%),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按照110%兑现绩效年薪,称职的按照100%兑现绩效年薪,基本称职的按照60%兑现绩效年薪(数据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另一方面,云南能投还建立了经营业绩考核挂牌督办制度。

集团所属二级公司上半年考核累计利润完成率未达到预算进度70%的,列为黄牌督办对象;

全年经营业绩考核未达到70分的或年度考核累计利润完成率未达到预算进度70%的,列为红牌督办对象,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督办管理。

2018年以来集团累计约谈公司50余户次,提醒谈话领导班子成员100余人次(数据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三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图5 “三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内容

“三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云南能投集团整体工资总额增减与经营业绩完成情况挂钩。

工资总额增幅不超过业绩增幅,建立工资总额周期管理制度,与三年任期保持一致,周期内工资总额增降幅度自主调控(数据来源:甘肃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其次,集团总部中层管理人员与所属公司班子成员薪酬挂钩。

集团总部中层正职年度薪酬标准为所属公司班子成员正职上年度平均薪酬的85%,集团总部中层副职为总部中层正职的80%(数据来源:腾讯网)。

最后,集团所属公司班子成员薪酬与集团人均工资挂钩。

班子成员绩效年薪占比不低于60%,同层级最高年薪标准为最低的2.5倍以上。

正职领导年薪不超过集团上年度人均工资的9.2倍,副职领导为正职领导的80%(数据来源:腾讯网)。


二、云南能投与其他同行业央企对比


共性: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

与同行业其他央企相比,基本均实现了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

一方面,量化了衡量国有企业平均工资水平明显偏高与明显偏低的标准。

将上年职工平均工资达到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倍及以上,作为衡量企业工资明显偏高的标准;

另一方面,以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80%,作为衡量企业工资明显偏低的标准,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数据来源:云南日报)。

其次,各企业基本也都设置了工资总额随经济效益增减的封顶和保底的限制性保护性措施。

云南能投根据云南省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企业经济效益剧烈波动,导致按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增长或下降幅度超过20%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或下降幅度原则上按不超过20%确定。

设置封顶和保底,能够有效平滑工资总额随经济效益增减波动的曲线,维护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资料来源:云南日报)。

特性:三大特点助力实现工资总额管理机制

对比过了云南能投与同行其他央企在工资总额管理方面的共性,那么云南能投在工资总额管理改革方面是否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呢?

我们在讨论分析过程中认为,云南能投集团化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在以下三方面值得其他同行业国企注意与学习:

 图6 云南能投工资总额核定机制特性

首先,根据实际,归类管理。

云南能投集团会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行业特点对企业集团总部及下属公司进行归类管理,科学设置工资效益联动指标,突出不同类型企业的考核重点。

其次,“一适应、两挂钩”增强效益联动。

云南能投工资总额管理改革改变以往基于人数核定的规定,以“一适应、两挂钩”为目标,与企业效益强关联,鼓励考虑外部市场、内部效益等多个因素,以效益联动机制确定年度工资总额,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

最后,“一机制、两原则”实现合理使用。

本次工资总额管理改革强调企业完善内部分配使用机制,遵循向利润中心、核心人才倾斜原则,创新激励模式,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业绩为导向,基于绩效考核结果,实现对总额的合理使用。


三、结论


经过上述讨论,我们在此总结一下云南国投在工资总额管理方面做了哪些措施。

首先,在《意见》与《实施意见》的双重指导下,云南能投改革工资总额确定办法。

按照国家和云南省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要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等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

其次,云南能投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

云南能投坚持效益导向,按照“效益增工资增、效益减工资减”的同向联动原则建立完善了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实现工资与经济效益同向联动、能增能减。

最后,云南能投建立市场对标机制。

云南能投在确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时,要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和职工工资水平与市场的对标,工资总额增减幅度与对标情况挂钩,使职工工资水平更好的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相匹配。
 

版权声明:本文系知本咨询旗下自媒体“混改风云”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核心专家团队、最多原创管理技术、数百家大型国企咨询服务经验,商务合作请联系小知老师,咨询电话:137 1778 26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