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学生会讨厌家庭作业?分析结果令人意外

 成长教育漫谈 2021-12-31

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见到有不少老师、 家长抱怨很多中小学生、孩子不写作业或者写作业非常的拖拉以至于完不成等等问题。

这种事情过去有,现在有,而且我们相信未来也一定会继续有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很容易就把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了“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身上,而这种判断我个人觉得很多时候其实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1、并不是说多数人能够完成就证明少数人是“不想”、“不愿意”、“不能”完成就一定是不合理的;

2、即便是那些能够保证完成作业的,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其实也根本不会相信那些所谓的道理,他们只不过是“屈服”、“畏惧”、“避免”一些他们并不想面对、经历的惩戒、批评等等,事实上只不过就是用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罢了。

以上两种情况,从客观上讲那些坚持完成作业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成绩会相对更好一些,但是事实上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成绩原本可以更好!只不过我们很容易把矛盾的焦点对准那些表现更为“突出”的学生,这就使得我们错过了对他们的积极引导。

对于完不成作业的问题,有很多人也包括多年的老教师都会认为对于作业的讨厌,一定是成绩差的比成绩好的更加强烈!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并不复杂的小测试就很容易发现一个我们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成绩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但是能够坚持完成作业的同学和成绩较差总是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大家认为他们当中谁会更加对作业犯愁?

然后大家可以再去问问那些成绩中等以及成绩优秀的,看看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会喜欢写作业。

应该说会有“愿意”的,但是最终我们一定会发现,其实不仅仅只是成绩差的不愿意写作业,其他无论是成绩一般的还是优秀的其实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不喜欢作业的,尤其是不喜欢作业太多的情况。

当然, 这里面也有一些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有极少一部分学生他们不喜欢写作业是因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自学时间(关于这点我后面的分析也会呼应到)。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到底是要让学生接受“家庭作业”这个东西,还是说要让无论何种学生都必须去写家庭作业?

这个问题一问,相信很多人都会去说“肯定是要让学生知道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让他们接受并且能够主动去完成……”这类的话。

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要求学生们必须去写作业而已——只要学生写了,某种程度上我们就“踏实”了,甚至不会再去过问他们到底喜不喜欢、理不理解这类问题。

前面所说的就是我们一般人都会陷入进去的“经验主义”表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使得我们很多时候更容易只是片面认定不爱写作业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进而也导致了我们对这部分人“另眼相待”。

而他们其实也并不太服气,最起码他们自己就知道还有一部分没被特殊关照的不过去屈服于老师或者家长而不得不去做的。恰恰相反,在有些孩子眼里这些人有点太“虚伪”“怯懦”,完全不如自己“敢作敢当”……

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再回来讨论一下如果学生、孩子不写作业,那么老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对待效果会更好呢?

家长的职责

有道是:“小学靠家长,初中靠老师,高中靠自己。”

如果孩子是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父母们的作用相对来说是最大的。

在这个阶段很多父母都能够舍身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意见、态度、要求等往往更加容易接受认可,而孩子大了之后尤其是从五六年级以及初中阶段,不少孩子就开始表现出非常典型的叛逆变化。

所以父母如果能够在孩子小学四年级之前给孩子养成一定的习惯,那么未来一定会因此而受益,最起码不会太为孩子的学习而担心。

在这期间针对孩子的作业,父母不要太过于强迫要求,比如最典型的表现,每天下班之后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作业写完了没?”事实上父母在说这一句话的时候,可能真的没有多想,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个问题会牵涉到对他的信任问题。

所以我建议你如果真的非常在乎孩子的作业写完没有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就换一种方式问“怎么样?今天辛不辛苦?作业多吗?”

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关心,而不是来自父母的检查监督。

对于孩子高年级之后也可以说这样类似的话。

而最重要的是,我认为每天还是应该拿出一点点时间来跟孩子去聊一聊,无论是聊学习还是聊生活。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家庭的家庭教育习惯,那么这个孩子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不太会表现出来非常强烈的青春期逆反表现。

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再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其实就更加方便了,因为我们不需要单纯依赖于说教去让孩子接受重视学习的意义。

父母积极主动地配合好老师完成所谓的“家长作业”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榜样示范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对于老师布置的一些需要家长参与的作业都非常排斥,那么孩子肯定也会有模学样,对他的作业产生排斥的心理。

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家长花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一下,而高年级的家长则需要注意尽量每天去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至于是否需要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根据情况来定吧,建议四年级之后应该让孩子自己独立学习。

总的来说家长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配合好老师,另外一方面是通过更加婉转、缓和一些的方式来督促孩子,效果会更好。

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部分的家庭作业主要是老师布置的,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有的父母尽管还想再给孩子增加一定的作业,但是往往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够孩子们忙的了。

所以我们这里重点只说老师布置的作业问题。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先客观指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1、对“作业量”把握不清

孩子们上学是要上很多门课的,每一位老师都觉得自己的作业不多,但是当所有的作业都加起来之后,对孩子来说作业量就比较大了。

这次很多老师遇到有学生没有完成自己所教科目作业时非常恼火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们会觉得自己布置的作业并不多自己,学生完全有时间完成,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学生还要完成其他科目的很多作业,尤其是他们还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补习的某一或者某几个科目。

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建议班主任最好主动协调此事,因为学生来说这件事情的话,很多时候老师可能不太容易接受。

2、成绩好的能做到成绩差的是做不到的

这一点也是很多老师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判断依据是某些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能否完成,或者是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但是他们忽略了那些如果掌握不够好的,或者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他们要花多少时间去完成作业。

而事实上这一部分学生因为他们的听课效果不好,或者是没有没有学好,就使得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会遇到极大的障碍,这必然也会影响他们做作业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非常重要的体验感。

所以如果老师只考虑了一部分学生,那么这样的作业一定会让另外一部分学生有无力感。

我个人的建议是:针对这部分学生,老师应该有一定的区别对待——比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成绩不够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设定一定的“保底作业”即这是你最低完成量的一个作业。

这样的一个小小调整没准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一刀切的作业、大而全的作业太多

这一点其实跟第二点有点相似,但还是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即会有一部分老师他们总是希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尽可能的把作业布置的非常全面,导致作业看上去非常的“臃肿”。这种模式我个人认为过于教条、死板了。尤其是那些非常侧重记忆的作业是一定不太会受欢迎的。

而且现实中老师们总是非常迫不及待的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比如说第一天给孩子们发一张卷子,上面全都是知识点,老师要求的是,第二天或者是第三天就要检查孩子们背诵的情况。

事实上这种记忆的效果是非常差的。我个人觉得如果老师真的认为学生有必要去记住这些知识点,那么不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参考埃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模式,让孩子们形成一个闭环的学习、复习习惯。

尽管这个学习的周期会被加长,但是学生们的负担会减轻,而记忆效果会变好,而作业的完成效率也会更高。

4、合理利用家长的配合

现实中我们会看到有一些老师会把学生的责任认定为是父母不负责任的表现,并且在群里或者是单独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强烈指出来:如果你自己的孩子都不操心别老指望老师等等。

尽管这个道理并不错,但是这样说其实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他们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并不专业,他们所具有的一些经验也仅仅是过去自己以及往日道听途说的。

老师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家长的能力和水平这个客观的问题。客观上讲,很多家长也应该是老师的学生——即老师也需要教会家长该怎么去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5、做好思想沟通工作

这点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说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了,而且已经达到了苦口婆心的程度,可是就是有一些学生把自己的教育甚至是批评等当成耳旁风。

建议不管教学任务有多么的忙,班主任老师尽量每周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这个班会不要搞成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让学生们去讲。

活动的主题、组织可以安排给某些学生轮流负责(不需要只是让班干部负责,可以搭配着来),可以是学生分享的模式,也可以是学生辩论的模式,还可以是讨论模式等等。总之就是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主题可以提前告知学生,或者老师提前安排好几位学生来做某些事情。

学生被动听和主动去了解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收获,而老师在其中的引导、掌控则可以让某些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来,而这个过程极有可能即便是我们不去给他讲道理他也能够相通很多的事情。

主题方面建议宽泛一些,不要整天只是围绕“学习”二字,可以把“追星”、“网游”、“直播”、“理想”、“早恋”等等各种各样孩子们所关注的、有兴趣的问题作为主题。而如果可以也可以把其他任课老师请过来当点评嘉宾(提前跟这些老师打好招呼,无论学生说什么我们都要往积极一面鼓励、引导)。

当然,也可以把一些有时间也愿意参与的家长邀请过来。甚至干脆就是再穿插一些“家长课堂”,让父母们(不必非得都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们父母,也不必都得只能讲学习)多参与进来。

有一些老师会犯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认为自己足够的辛苦、努力以及付出了很多,那么学生就应该必须怎样怎样,否则就是辜负自己……

建议这种思想一定不要有,因为这种思想除了会让我们更加苦恼、不满以及加重对某些学生的负面评价之外一点积极意义都没有。

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质量,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这样的作业,那么这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作用。我们作为成年人,不要总是认为问题都出在了学生的身上,更不要有那种“别人能行,你为什么就不行?”这样的思想。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太多的问题依靠批评,依靠发火是根本不会对解决问题有任何帮助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过多的批评、训斥终究只会变成我们的发泄行为,我们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