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是逃避,教育焦虑不会因此而消失,只有更了解才会更理性

 成长教育漫谈 2021-12-31

热播剧《小舍得》击中了无数家庭的痛点。

尽管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不得不说的是剧中的家庭本身就像是来自于我们的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在剧中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某些人的身影,所以很容易与之共鸣、共情。



有人看完之后有些释然,而有人看完也变得不淡定了。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而后者又是什么情况呢?

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部分家长他们反而被这部剧给“科普”了——原来在孩子的教育、学习中还有这么多的事情可以做。

在很多人关注“缓解焦虑”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部分人却被成功制造了焦虑。

或许是有人也看到了这点,所以这才直言这部剧“负能量太大了”、“就是在贩卖焦虑”?



有朋友在讨论这部剧的时候突然提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孩子还是去做、去学那些,但是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要求降低一些,引导、尊重、鼓励多一点,规划也更合理全面一些会怎样?

这种例子还是很多很多的。

比如就拿奥数来说吧,很多年以来批评、否定奥数的声音就从来没断过,后来有人认为之所以“高热不退”是因为“择校”时这东西是“刚需”。结果就是两年多前所有的奥数竞赛都被禁赛了,尽管当下还有一些再办的,但都已经成为了小范围的了,影响早已经不复往昔。

而小升初甚至有些地方的幼升小也已经进入了全民摇号时代。



那么是不是奥数就没人学了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曾经对此做过很多的分析,放在这里我简单提几点就应该能够基本解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1、批判的人其实是在批判“奥赛”,而大多数学这个东西的人实际上是在学“奥数”。

这就好比你批判的是为了获得奖牌而进行的各种残酷的超极限的训练,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不过是在进行“体育锻炼”……

2、学奥数的收获是看得见的,危害却是需要一定条件才会出现的。

学习这事在很多地方是很容易看到成效的,数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付出的多收获的就多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否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而“不适合”也是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的,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事儿往往你逼也逼不出来效果的——如果学奥数都能逼出来,那么日常择校里的所有学习也都可以逼出成绩来,但显然任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学习本身是不太容易出现危害的,有害的实际上更多的是如何要求以及如何安排。

说到这里其实就不用再多说了,回到《小舍得》上,一些矛盾的出现同样也是需要一定条件才会发生的。

而实际上这些导致矛盾发生的原因其教育意义会比具体去学什么而带来的影响更大。

所以就会有很多家长不由得去思考这样的两个问题:

1、学这些东西有用吗?

2、如果我能解决来自我的问题,是不是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所有能想到这一层的家长,我相信他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部剧没有让他们变得不焦虑了,反而因为让他们有机会懂得更多、反思了更多,使得他们更有信心能够更好地“鸡娃”。

就像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知道不了解奥数,不知道KET、PET、FCE等一样,但是看多了批判这些东西的内容之后却让自己大开眼界——原来孩子的同龄人不仅仅局限于学我们所知道的学习内容……

很多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就会去了解这些东西、分析这些东西,最终极有可能就是去体验……

因为当你知道了在做一件事情有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时候,最容易带给你的其实反而是做好这件事情的信心



“不学”是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做出的选择,而客观的优质教育资源、升学压力等问题也不会因为一部剧就不存在的,所以来自现实的教育焦虑依旧还是客观存在的。

《小舍得》挺好的,尤其是小学生家长建议真的可以好好看看。建议看的时候尽量代入——多想想如果是自己遇到这个问题会如何解决,尤其是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这个问题。

寻寻觅觅 美好深藏
微信号:kankanweixiaobuy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