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学习回归校园,最终效果如何,父母能否做好3个“应该”很关键

 成长教育漫谈 2021-12-31

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也好未来也罢,无论自身条件如何、能力如何,绝大多数家长还是会很重视自己孩子教育(学习)问题的。

“双减”后,很多教育机构已经“退圈”。

当下甚至我们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家长都会切身感受到继续给孩子报班变得更加困难(少、贵)或者是更鸡肋(难度变化)。

尽管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身边还是孩子继续上课外班、补课的情况,且各种隐形、异形补课形式也层出不穷,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一点:对大多数家庭或者说父母而言,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的学习“回归学校”成为了必然。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为了既能确保给学生、学生家长减负同时还能确保学生们得到更好地教育,学校、老师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细心的或者是对教育有一定了解的家长应该也都看得到、感受得到。

不得不说的是,随着课后托管服务的全面落实、作业量减少、尤其是报辅导班、补课的情况也实实在在减少了,不少学生、学生家长因学业产生的负担确实是减少了。

让教育回归学校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以看得见的速度正在逐步实现的事情。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大化减轻孩子们不必要的额外负担。

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千万不能觉得这个“减负”家就是让我们家长“躺平”,不能真的以为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学校自己就可以解脱了。

否则还是很容易出现“5+2=0”这个问题的。

这里的“5”指的是孩子在校学习的“5天”时间,至于这个“2”指的则是“周六和周日”。实际上考虑到连续性,我个人觉得还应该把周五放学后的时间都计入到这个“2”里。

“=0”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0”指的是孩子一周的“学习效果”几乎没有

说成大白话就是孩子在学校无论何种状态学习了5天之后,周末2天的时间里家长没有安排好孩子的学习(这里主要指的就是学习问题),导致这2天时间的家庭教育把过去5天时间的学校教育抵消掉了。

关于这个问题是否存在、影响有多大等我就不展开论证了。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能理解这个“等式”的意义。也不会浪费时间非要去证明“5+2≠0”,毕竟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给问题找借口、找理由。就算是我们把自己的问题都撇清了,那又能怎样?

“2”是“家庭教育”这点是没法改变的,而如何避免“5+2=0,如何让“5+2>7”这类问题才是作为家长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您说是不是?

在这里我有三个“应该”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01.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

所谓“本分”就是家长要履行作为父母的职责,但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这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让我们更加“称职”的。

尽管我们看到有很多家长已经开始积极学习如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但更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依赖的孩子自己的过往经验。

无论是那些把孩子教育得很好的家长还是没把孩子教育好的家长,这其中绝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凭借自己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来实施自己的家庭教育。

这也就导致了我们会发现即便是对那些暂时把孩子教得还不错甚至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的程度,也依旧会存在诸多我们看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陆陆续续暴露出来。

由于家长没有充分准备,就很可能导致问题变得复杂、失控。

例如有家长确实让我们觉得他们把孩子教育得很成功,孩子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学习方面表现得非常出众。

但由于孩子的“优秀”是源自于父母的苛刻、逼迫、压力(很多父母会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不是,但实际上只是他们自己感受不到而已),而孩子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甚至是难以得到认可的环境之下,那么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例如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的叛逆表现就很可能非常突出,一下就变得不爱学习、厌学,并且开始激烈反抗家长的管束。

而往往这类父母有着很强的“自尊心”,面对孩子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以及对自己付出毫无“感恩心”,一旦没有做好自我调节很容易就会把和孩子的关系搞僵。无数次交锋甚至是无数次说“放弃”之后,当父母意识到问题终究还是在自己这里的时候,往往悔之不已,即便是开始去主动改正,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方能有点效果。

我们过去的很多经验都是有用的,但这些经验不足以保证让我们教好现在的孩子。

过去的我们视野、知识面等等各个方面说实话,除了身体素质更好一些、小伙伴更多一些、心(没)理(皮)素(没)质(脸)更强大一些之外,大多数的是比不过现在孩子的,甚至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我们会发现在很多事情的认识、理解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不如自己的孩子了。

“凭经验教育”这种事情我们不是不能做,但绝对不能依赖,因为很多时候它不过就是种“感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作为家长,我建议我们应该也要不断去学习。

学习如何和孩子正确地交流,学习如何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学习如何正确、积极处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遇到或者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能去听听课、听听讲座或者看看书、看看视频是最好的,毕竟这样获得的通常都是一些从事教育工作或者是心理工作的专业人士的指导。

没有这个条件则可以多跟其他家长交流交流。

没事儿就别刷视频、追剧或者看直播刷网购什么的了,多加点家长群,看看其他家长在聊孩子的什么问题、交流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有时间也参与一下讨论,并且也可以把自己孩子的一些问题拿出来看看其他人有什么建议。

多思考这些问题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尤其是我们自己该如何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以及当我们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去做。

多交流哪怕是多看你也会发现有很多家长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分析、解决有很多时候会比一些专家说的还要具体、可行。

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可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更为全面、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更能体会到“家庭教育”到底有多么的重要——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有那么多优秀的紧挨着他们的孩子“活该”也应该优秀。

如此一来,我们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不会仅凭经验、想象来做一些具体的安排或者是要求了,就会最大化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也就从认识上、根源上避免了“5+2=0”的问题出现,因为这时的你不仅仅是在“认知”层面上理解了“5”和“2”本是一体,就不会做出刻意“割裂”的安排。

这是第一个“应该”。

02.应该接受孩子学校的教育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学校”而不是“老师”。

因为现实中我们必须要承认当我们运气足够差的时候真的是有可能会遇到不称职、没师德的老师。但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确一个认识,那就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问题而全面否定孩子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一些小学生来说,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的态度。

当今天我们给孩子带去的是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未来我们的孩子即便是在更好的学校里学习,他们所能得到的提高也会大打折扣——孩子会因为这些影响变得对学校、老师很消极。

所以纵然家长对学校、老师有意见也要避开孩子来解决,切勿把孩子作为“筹码”也牵扯进来。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说一个在当下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一些人无论懂不懂学校教育、无论懂不懂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是提到学校、老师,他们就总是习惯性“先黑为敬”。

这个现象应该说是很普遍,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看到过。

说实话我觉得这些人真的很可怜,他们肆意敲打着键盘抒发着自己的不满,却既不会影响我们的教育也影响不到孩子的老师,唯一能够被影响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这种无差别的否定惯性是一定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另外一种比较特殊的但肯定会越来越普遍的情况。

那就是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孩子们通过早期各种教育的影响,以及我们学校教育客观的“进度”“难度”等,使得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有点浪费时间。

“幼儿园去小学化”对很多家庭来说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很多父母甚至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有能力给孩子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和辅导,所以单纯从“学习”的角度去看,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东西”是很正常的。

说父母可能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可能有人也都知道有些极端的家长,他们在孩子上学之后,还会做出只让孩子上半天课的安排,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上午都是“主科”,孩子上也就上了,但下午通常都是“副科”,所以家长觉得浪费时间,所以下午就直接把孩子接走去学习其他东西去了。

我还见过有家长觉得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自己孩子来说纯粹是浪费时间,直接跟老师说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家长自己布置。

大家切记一点,无论你能力很强自己就能教好孩子,还是你对学校各种不满、不认同但自己却搞不定孩子的教育,你不全面接受孩子的学校教育,除非你有能力给孩子重新构建一个系统、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否则你都会把孩子给害了。

因为无论怎样做你都会削弱孩子在学校里的适应力,都会影响孩子在校学习的习惯养成、各种诸如听课、笔记、思维训练等等能力培养。

你会一直这样不需要依赖学校(老师)教到孩子上大学吗?

如果能,那么在“学习”上,您自便,如果不能,务必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应该积极接受孩子的学校教育并且尽全力去配合好,毕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第二个“应该”。

03.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有益的补充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孩子们从中考开始就不得不面对“分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成为当下教育问题“内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除非孩子天赋异禀,属于那种一学就会、一听就懂的类型,但这样的人其实极少。

否则这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学生、学生家长来说即便是大家把学校教育掌握、理解到极致了、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了,那么最终谁能突出重围的决定因素只能是来自于校外,即家庭。

当然,也有父母会把这些事情交给外面的机构或者是一些补课老师。

这是一个没办法的事情。

即便是现在“双减”对教育机构打击这么厉害的情况下,我们也都能看到依旧有很多家长还是在给孩子安排了补课。

而一些能力足够的家长,他们或许不会送孩子出去补,但他们有能力自己给孩子安排。

最关键的是学生其实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掌握本身差距也是巨大的。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下,有人觉得刚刚好但也有一些余力。

在工作上我们应该都知道一个道理:一个普通人的成就能够达到多高,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下班”之后他都会做什么——是直接娱乐、安逸了,还是持续学习、社交、锻炼等等。

在孩子的学习上肯定也是如此。

且这还是我们假设孩子们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此,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不同孩子一天、一周、一月……学下来后,光是校内学习就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周一到周五这“5”天时间孩子因为太累或者作业太多没太有时间去进行巩固、问题解决,那么周末的“2”天时间就太重要了。

对过去一周的学习进行复习,对过去一周无论是作业还是测试中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整理,对过去一周要求背诵的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要啥辅导班?要啥补课?

能把这些事情做好,不用上辅导班也不用补课,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是属于“优秀”这个层次的。

所以这个“2”真的很重要。

这就是第三个“应该”。

小结

最后,我要说的是“5”这个事情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孩子的老师都会处理得好,需要的往往只是我们做家长的积极配合一下就行,但对于“2”老师们通常是没有能力左右的。

“因材施教”不是只有在“5”里寻求,事实上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在这个“2”里找到破解之法并将问题解决。

我不是鼓励家长们都要在周六周日把孩子送到辅导班或者找老师给他们补课去,我只是希望我们有更多家长们能够认识到其实孩子学习中的很多问题,我们自己就能够处理好。

即便是我们自己对很多事情不懂、不理解,甚至时间也不够多,但只要我们能够尽最大能力去做,那对孩子来说就一定会有帮助的。

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仅仅只有“学习”,所以让教育回归学校是对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周一到周五这5天是属于学校教育的,但周六和周日以及其他节假日的时间,不是真的更学校教育的关系就仅仅只是“家庭作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