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圣牧有机战略收缩,并调整原奶销售结构,70.9%原奶售给下游乳企

 乳业财经 2021-12-31

撰文:靳拾柒


8月29日晚,中国圣牧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加1.5%;净亏损7350.1万元,同比减少93.66%。亏损额也由去年同期的12.78亿元缩减到2080万元。

对于亏损减少,中国圣牧表示主要由于原料奶售价相比上年同期平稳上升,出售圣牧奶业51%的股权的收益等因素所致。

中报显示,引入蒙牛作为战略投资者,保证了中国圣牧原料奶销量及价格的稳定性。上半年,中国圣牧奶牛养殖业务净利润为322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外部销售额为11.59亿元,同比增长26%;原料奶售价为4元/公斤,同比增长18.3%。

不过从财报来看,中国圣牧有机战略在继续收缩,下游液奶业务持续亏损。

圣牧的“稀缺资源”有机奶被持续缩减

带着“有机奶第一股”光环的中国圣牧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有机路线,推出其独特的垂直整合的全程有机生产模式。

《乳业财经》注意到中国圣牧官网关于公司简介为中国唯一一家符合欧盟有机标准有机乳品公司。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家提供100%由自有认证有机牧场生产的品牌有机乳制品的乳品公司。

但2018年9月10日,中国圣牧发布公告称,将对其部分认证届满的牧场不再申请有机认证,理由是“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运营效率,并为其股东带来更佳的回报”。

在2018年中报里,中国圣牧将部分有机原料奶以非有机原料奶的价格售予客户,已初步显现收缩有机原奶业务的端倪。

数据显示,圣牧有机原料奶业务单价从2017年的4571元/吨下滑到2018年的3789元/吨,销量从2017年的43.3万吨下滑到2018年的36.3万吨,使得有机原料奶销售收入从2017年的19.8亿元下滑到2018年的13.7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圣牧在2014年上市之初就已拥有23个有机牧场,由此立下3年额外增加18座有机牧场、有机奶牛数量增至12万头的目标。

但截至2017年底,圣牧并未实现目标。到2019年6月,圣牧有机牧场数量已缩减至11个,有机奶牛数量也下降至47054头。

从2019半年报数据来看,中国圣牧依然在延续有机业务收缩策略。上半年,中国圣牧共生产13.4万吨有机原料奶,而非有机原料奶已增加至18.9万吨;有机原料奶对外销量为11.06万吨,同比下降41.7%;而非有机原料奶对外销量为18.08万吨,增幅达108.9%。

就国内有机奶来源而看,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本就紧张,现在国内有机奶产品包括液态奶、婴幼儿奶粉,实际上液态奶比婴幼儿奶粉对国内有机奶源需求比例要高得多,因为做有机婴幼儿奶粉的品牌基本都在国外找有机奶源。如果液态奶和婴幼儿奶粉都依赖于国内的有机奶源,并不现实,因为供应的缺口太大了。

从有机奶严格的区分来看,王丁棉表示国外很多已经达到了标准的有机饲养方式。反观国内的有机奶,大部分都是采取圈养,还有后来的饲养,很多做不到百分百的有机。

按国际上的行规,有机成分不少于93%,而国内很多产品,包括液态奶,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有的达到60%,就相当不错了,甚至很多是挂羊头卖狗肉。

有机奶市场目前还是比较乱,有验证没跟踪。特别是对有机奶、非有机奶的检测,检测手段和技术目前跟不上,这是最大的问题。

另外有机奶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即使在国外,也不是所有牧场都能做到有机。所以全球来说,有机奶的奶源与需求,是稀缺资源。

作为市场发展来看,婴幼有机奶粉板块,未来三五年,还会呈上升发展态势。据王丁棉估计现在市场容量大致是50个亿左右,未来也可冲100亿,甚至有200个亿的可能。

曾低价出售下游资产

资料显示,去年12月,圣牧宣布拟以3.03亿元向蒙牛出售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51%股权,并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作为交易的先决条件,中国圣牧需将其所有下游乳制品业务链及相关资产转让给目标公司。

但日前,圣牧又发布公告称,原计划以3.03亿元向蒙牛出售旗下圣牧高科51%股权,但由于圣牧高科去年10月到今年4月期间业绩亏损,导致其估值“缩水”,蒙牛的首笔支付款也因此下调。

具体而言,圣牧高科截至交割日的实际估值为2.66亿元,远低于去年9月的5.95亿元评估值。根据双方协议,蒙牛支付给圣牧和圣牧高科的首笔款项将分别由1.43亿元及1.3亿元下调为5514.99万元及5031.11万元,余下的3000万元将于付款确认回执的首个周年日起计五个营业日内支付。

实际上,前几年,各大牧业公司为消化上游过剩奶源,纷纷推出下游产品,这也成为其谋求新出路的一大探索。然而几年过去了,圣牧的下游液态奶业务经历了各种探索却都宣告失败。

中国圣牧将下游液奶资产转让给蒙牛后,于报告期内获得8580万元的投资收益,相关资产已作为“终止经营业务”出现在圣牧财报中,长期来看有助于减轻圣牧的下游液奶“包袱”。但中报显示,该下游资产上半年营收为2.2亿元,同比下降48.97%,仍亏损5299.1万元。

2018年亏损22亿,涉及两大亏损项

据2018年公告显示,圣牧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2,887.2 百万元,同比上升 6.7%,毛利为人民币 939.6 百万元,同比下降 13.2%,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高达22.25亿元,同比增长了119.2%,这一亏损数字可谓惨痛,可知道2018年中国圣牧的净资产不过才28.8亿元。

《乳业财经》了解到,自2015年,圣牧业绩达到净利8亿元的高峰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2016-2017年,中国圣牧营收分别为34.67亿元、27.0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8亿元、-9.86亿元。

对于2018年22亿元的巨额亏损,《乳业财经》分析年报得知,其中一个重要的亏损项是销售成本的上升,在奶牛养殖业务上,中国圣牧实现销售2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6亿元上涨了16%,但是销售成本却从7.9亿元增长至14.7亿元,几乎翻倍。

中国圣牧的原奶主要有两部分用途,一部分以原奶的形式销售给下游乳企,另一部分则以内部销售的方式加工成为液奶产品进入市场销售。2017年这一比例是外部32.6%,内部46.6%。

据了解,2018年,为了全面稳定终端价格,中国圣牧严格执行了高价策略,停止低价促销活动,这也导致其液奶业务收入从2017年14.4亿元下滑到2018年的8.4亿元,下滑了41.2%。

与此同时,中国圣牧调整了原奶销售的结构,将70.9%的原奶卖给了下游乳企;此外,为了加速原奶销售,中国圣牧放弃了部分牧场的有机认证;这一系列举动导致中国圣牧高毛利有机原料奶销售减少,销售成本上升两成。

另一方面亏损项是在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变动带来的,从6亿元增长至13.2亿元。

而对于生物公平值变动带来亏损的巨大变动,中国圣牧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为了应对原料奶的市场需求疲软而对公司的牛群数量进行了控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原奶价格降幅较大等因素影响所致。2018年,中国圣牧的有机原奶出售价格继续下滑至3662元/吨,非有机原奶价格也跌至3524元/吨。


《乳业财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