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讲伤寒47:各 论44(139)条

 田氏健康中医 2022-01-03



  田 氏 健 康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用药的依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的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tzm630@163.com),立即处理。谢谢!



刘渡舟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卓越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之圭臬,医家之圣书”。对于《伤寒论》的研究,自其成书不久即已开始。宋代以后,研究《伤寒论》者日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使《伤寒论》的研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涌现了一批《伤寒论》研究专家和教育家,刘渡舟教授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刘渡舟教授将个人的临床心得、理论思考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使讲解更为生动,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刘渡舟教授在为北京中医学院七八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讲授《伤寒论》时为我们留下了录音资料。该录音资料的部分内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被整理成《伤寒论诠解》出版,在中医界影响很大。令人遗憾的是,《伤寒论诠解》将录音资料的一些口语化论述更正为书面语言,在生动性上就打了折扣。在本次整理中,我们力求保持录音资料的原貌和完整,希望能将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心得和治学态度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刘渡舟教授的此次讲解是以金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脉法》《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编排序号后,逐条加以解释。讲解中并没有将层次细分为提要、词解、病机分析、方药分析及病案举例等,仅将有关内容依先后顺序分段排列。
 
本书的整理工作是由刘渡舟教授的弟子王庆国、李宇航,以及一批再传弟子陈萌、张冬梅、李成卫、崔健、黄颖、王勇、韦兰兰、郑丰杰、艾艳珂、孙燕、刘敏、许晓娟、曲荣波、谢婷、张晗睿共同完成的。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加之刘渡舟教授方言较重,并有当时的一些习惯说法,因此整理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整理说明
 
1、本书《伤寒论》原文部分,以金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横排版,以下简称“原书”)为准,从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五”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凡10篇。原文条文未排序号,此次为便于读者学习,按原文顺序加以编号,共计414条,113方(佚1方)。本书删去原书卷号和篇序,除“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分上中下三篇外,其他均依原书单独成篇。原书卷十所载二十五方分别附入上述诸篇有关原文之下 。原书未录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本书依赵开美复刻本补入。
 
2、本书为横排,故将原文中和刘教授讲课时涉及原文之“右×味”,均改为“上×味”。原书中出现的一些异体字、通假字、古体字,如藏与脏、杏人与杏仁、栝楼与栝蒌、蚘与蛔,均改为现代中医学的书写方式,以便于读者阅读与学习。
 
3、讲课录音中出现的包含“证”字的主证、兼证、证、证候等概念,按照现在的规范的中医名词术语,很多情况下应改为“症”,但当时中医界就是如此使用这些名词的,加之《伤寒论》无“症”字而统用“证”字,故仍保持原貌。
 
4、本书的解析部分包括提要、词解、病机分析、临床意义、方药分析、临床应用、注家见解、上下条文的联系、前后方证的鉴别比较和医案举例等内容,均依内容分段排列,不再另标题目。
 
5、刘渡舟教授的讲解中有部分用语不够准确,如将《金匮玉函要略方》说成《金匮要略方论》。为避免误导读者,这次整理工作中依据相关文献径予改正,不再另作说明。
 
6、本书保持刘渡舟教授的讲课录音原貌,不再增加原文校勘等内容。
 
    
 
伤寒卒病论集
绪    论
各    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139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这一条讲结胸病的治疗和分类。“结胸者,项亦强”,项亦强(jiàng)也行,项亦强(qiáng)也行。“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这一条是论结胸邪在高位的证治。结胸是热与水结,太阳之邪入到里边来,和里面的水互相凝结,就构成了结胸的病证,但是热和水结的部位有高、低的不同。“结胸者,项亦强”,结胸必然是心下硬满而痛,“项亦强”,脖子后边的项部也强硬啦,强到什么程度?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那个“强”吗?不是,有点儿厉害,“如柔痓状”,就像柔痉。咱们这本叫“柔痓”,赵本叫“柔痉”,意思一样,就是痉病。痉病分两类,一种叫做刚痉,一种叫做柔痉。“痉病项强背反张”,是这个病的特点。“有汗为柔无汗刚”,有汗的叫做柔痉,没有汗的叫做刚痉。结胸,心下硬满疼痛,脖子发强,能仰而不能俯,同时还出汗,就像“柔痉状”那个样子,为什么这样?因为热与水结偏于上,结胸偏于上,影响项背的经脉,所以就能仰而不能俯。阳气已经内陷,偏于高位,热的蒸腾,所以就汗自出。

既然是热与水结,津液不运,颈背经脉失其所养,项背拘紧不和,说“下之则和”,得用这个大陷胸丸泻下热和水的凝结。“和”,也指“柔痉”的“痉”字而言的,因为痉,它不和了,因为痉是经脉聚集,“项亦强”了,“强”就是不和之貌,用了大陷胸丸把热和水给泻下去,津液能够流通畅达,经脉得其所养,项背就不强了,它就柔和了,心下的硬满疼痛也就好了。

大陷胸丸这个方子要求背下来。大陷胸丸以大陷胸汤为基础,大黄、芒硝、甘遂,这是大陷胸汤。大黄是苦寒的,能够泄热结。大黄和黄连、黄芩不同点在什么?因为它是能够泻下热的凝结,有破结的作用,所以它才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现在的问题是热与水结,所以用大黄以破热之结。芒硝是咸寒之药,有软坚化结的作用。因为热与水结的势力还是很牢固的,光有大黄还不行,还得要配上一个芒硝。大黄、芒硝这两味药是治邪热坚固凝结的,所以大承气汤要用,大陷胸汤、大陷胸丸也都用。甘遂是泻水邪的一个峻剂。“大戟芫花甘遂平”,这三个药对比之下,甘遂泻水的作用比其他的泻水药要峻烈。这三个药合在一起,相须相成,能够泄水热之凝结,荡涤水邪,排出体外,所以这三个药是大陷胸汤之方。

大陷胸丸以大陷胸汤的方子为基础,又加上了葶苈、杏仁,为什么加上这么两味药?因为它是水热凝结在高位,不是光心下啦,包括胸部、胸脯,甚至上至于项背,胸胁硬满疼痛、短气也是可能出现的,所以要利胸膈、泄肺气。肺气一利,胸膈之气一利,再加上大黄、芒硝、甘遂的攻逐,这样才能够使在上的水邪和水热荡涤无余。葶苈是泄肺的,杏仁是利肺的,利肺就是利胸,所以治胸中之水邪。大陷胸丸这个方子是个峻利之药,攻下的力量很峻。为什么?不峻利,你怎么能够下这个水热的凝结?

我们看一看它的剂量,学理法方药,一定要看剂量。“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这些药,取如弹丸,弹是一种武器,打弹弓子那个丸,这么大一个弹丸,一回就是吃一个。捣甘遂末用一钱匕,然后还用“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它那个意思就像吃大陷胸丸的那个方法。“温”,药不能凉吃。一次把这个丸都吃下去,连汤带渣都吃下去。这个药是峻烈的,但是它的剂量又是比较小,充其量才一个弹丸那么大,甘遂就是一个钱匕。钱匕就是古代的一种衡量药的一个比尺,叫方寸匕。“白蜜二合”,加上白色的蜂蜜,蜜有白蜜,有黄蜜,这是白色的蜂蜜,“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从这来看,这个方子是个峻利之药,但是用量是比较小的,又加上这个甜药白蜜的火炼,甜就是缓,甘而缓之,它能够恋,使大黄、甘遂、芒硝泻下的作用而恋于上、缓其泻下,使泻下的作用不要太猛,不要太快,不要太急,所以是“一宿乃下”,过一个晚上它才能够泻下。

这就具备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个就是病在上,泻下而不可急。病在上,“项亦强,如柔痉状”,高位之邪,泻下太快了,就有遗邪于上的问题,邪气不能够彻底排泄出来。不能下得太快,药量要小,药量大了,下得就快;同时又加上白蜜,拖着它的劲,在上焦发挥泻下的作用,然后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上焦病,往往就有这么个方法,加上点儿甘草,这不能加甘草,因为甘草反甘遂,所以用点儿白蜜,使它在上焦的作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治疗上焦的高位的水邪。“药虽峻而用在缓”,药是峻利的,而使用它的方法比较缓和。为什么?因为吃的量一个弹丸大,又加上白蜜,变峻攻为缓攻,是治疗上焦水热凝结的一个策略。“如不下”,因为剂量很小,如不下,“更服”,再吃,以下为度,“取下为效”,“下之则和”,下之了,这个病项背强就和了。

这是治结胸病的第一个方子,叫做大陷胸丸。什么叫“陷胸”啊?这名字叫得很特别,这个“胸”啊;是高位有邪了,这时候治疗就“陷下以平之”,用“陷”字,是取它陷下高位之邪之义,以平邪气。

未完待续

刘渡舟讲伤寒01:绪 论1

刘渡舟讲伤寒02:绪 论2
刘渡舟讲伤寒03:绪 论3

刘渡舟讲伤寒04:各 论1

刘渡舟讲伤寒05:各 论2

刘渡舟讲伤寒06:各 论3-(4)(5)(6)条

刘渡舟讲伤寒06:各 论3-(7)(8)(9)条

刘渡舟讲伤寒07:各 论4-(10)(11)(12)条

刘渡舟讲伤寒08:各 论5-(13)条桂枝汤

刘渡舟讲伤寒09:各 论6-(14、15)条

刘渡舟讲伤寒09:各 论6-(16、17、18)条

刘渡舟讲伤寒10:各 论7-(19、20、21、22)条
刘渡舟讲伤寒11:各 论8-(23、24)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25、26、27)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28、29)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30、31)条
刘渡舟讲伤12:各 论9-(32、33、34)条
刘渡舟讲伤寒15:各 论12-(35、36、37)条
刘渡舟讲伤寒16:各 论13-(38、39、40)条
刘渡舟讲伤寒17:各 论14-(41)条
刘渡舟讲伤寒18:各 论15-(42、43、44、45、46)条

刘渡舟讲伤寒19:各 论16-(47、48、49、50)条

刘渡舟讲伤寒20:各 论17-(51、52、53、54)条

刘渡舟讲伤寒21:各 论18-(55、56、57、58)条

刘渡舟讲伤寒22:各 论19-(59、60、61、62)条

刘渡舟讲伤寒23:各 论20-(63、64、65)条

刘渡舟讲伤寒24:各 论21-(66、67、68)条

刘渡舟讲伤寒25:各 论22-(69、70、71、72)条

刘渡舟讲伤寒26:各 论23-(73、74、75、76、77、78、79、80)条
刘渡舟讲伤寒27:各 论24-(81、82、83、84、85、86)条
刘渡舟讲伤寒28:各 论25-(87、88、89、90、91、92、93)条
刘渡舟讲伤寒29:各 论26-(94、95、96、97、98、99)条

刘渡舟讲伤寒30:各 论27-(100)条

刘渡舟讲伤寒31:各 论28-(101、102、103)条

渡舟讲伤寒32:各 论29-(104、105)条

刘渡舟讲伤寒33:各 论30-(105、106、107、108)条

刘渡舟讲伤寒33:各 论30(109)条
刘渡舟讲伤寒34:各 论31(110)条
刘渡舟讲伤寒35:各 论32(111、112)条
刘渡舟讲伤寒36:各 论33(113、114、115)条

刘渡舟讲伤寒37:各 论34(116、117)条

刘渡舟讲伤寒38:各 论35(118)条

刘渡舟讲伤寒39:各 论36(119、120、121)条

刘渡舟讲伤寒40:各 论37(122、123)条

刘渡舟讲伤寒41:各 论38(124、125)条

刘渡舟讲伤寒42:各 论39(126、127、128)条

刘渡舟讲伤寒43:各 论40(129、130、131)条

刘渡舟讲伤寒44:各 论41(132、133)条
刘渡舟讲伤寒45:各 论42(134、135)条
刘渡舟讲伤寒46:各 论43(概说、136)条
刘渡舟讲伤寒47:各 论44(137、138)条

       健康保健知识介绍等,若要使用,使用前一定先咨询当地专业医生,以当地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本平台致力于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健康答疑以及各科医疗信息、专家介绍、田氏医疗人员介绍等。

       欢迎医疗专业人士来稿(来稿必须真实可信,文责自负,并附作者简介、真实工作单位和近期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