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五运之季长夏

 缠绵168 2022-01-03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表述了应长夏之方位、五行、五味、五脏、五体的情况。“中央”,指东南西北四方之中的低平地方,这些地方相对潮湿,故曰“中央生湿”。湿与土,在五行中属于一类,土得水湿滋润方能生物,故曰“湿生土”。

在中央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多数为甜味和淡味,甘从淡,甘在五味中亦可作淡解,故曰“土生甘”。在人体中脾胃为仓廪之官,主饮食运化,饮食来源于水谷,脾胃具纳化作用,故曰“甘生脾”。饮食纳化正常能使人体肌肉充盛,故曰“脾生肉”。脾主肌肉,土生金,为金之母,即脾将水谷之精微上输入肺,故脾为后天之本,故曰“脾生肉,肉生肺”。

“湿”,即湿润之气,是六气之一,为自然界中正常气候变化之一,故曰“在天为湿”。土是五行之一,土能生物,干土是不能生物的,必须要湿润才行。天有一定的雨量,地才能生长万物,湿与土密切相关,故曰“在天为湿,在地为土”。

“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表述了应夏之人体的内容。“肉”,就是人体的肌肉,是人体的五体之一。“充”,有充实之义。“在气为充”,意谓全身各个器官都是建立在土的基础之上,即依靠脾土的运化作用而得到充实,然后才能进行其各自的正常生理活动。脾主运化,运化作用与脾密切相关,故曰“在脏为脾”。

“静”,指相对静止。“兼”,指无所不在。土相对来说处于静止状态,但由于它承载万物,万物都不能离开土地而生长变化,故曰“其性静兼”。

“濡”,有湿润之义,引申可作滋润解。由于脾主运化,有敷布津液、滋润全身的作用,故曰“其德为濡”。

“化”,即“化生五味”,以敷布气血津液。由于脾主运化,有将纳入之水谷变化成为精微物质输送全身的功能,故曰“其用为化”。

“黄”,即黄色,代表土色。凡事物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黄色,均可以和湿、土、肉、脾等联系起来,故曰“其色为黄”。

“盈”,有充满之义。土气生化作用正常,则万物丰盛,脾运化功能良好,则人体肌肉壮满,故曰“其化为盈”。

“倮”,同“裸”,指身上无毛、无鳞、无羽、无甲,皮肤光平的动物。倮虫,即无羽毛鳞甲护身的动物总称。人属倮虫之最高级者。古人认为,倮虫的胎孕生长与低平地带、气候湿润的环境有一定关系,故曰“其虫倮”。

“其政为谧,其令云雨”,表述了应长夏之政令的情况。“谧”,指安宁或平静。从自然方位来说,中央由于方位居中,受外来影响较小,一般相对安宁平静。

从六气中的湿来说,由于湿性黏滞,与风、火、燥、寒比较,相对静止。从人体脾胃来说,其位居中焦,作用主要是纳和化,与他脏相比较,也相对静止,故曰“其政为谧”。

“令”,主要指时令,脾旺于长夏,长夏季节雨水较多,潮湿较重,故曰“其令云雨”。

“其变动注,其眚淫溃”,表述了应长夏之气候变化和灾害。“动注”,指降雨量过多。“淫溃”,指水邪泛滥。全句意谓雨湿太甚,则可造成水邪泛滥,淫雨成灾。

“甘”,即甜味,亦可作淡味解。土地上生长之植物,其味多属甜味或淡味,故曰“其味为甘”。由于六气中之湿,五行中之土,五脏中之脾,其在五行归类中均属于土,因此临床上凡表现口淡、口甜或小便发甜等,均可按脾胃病定位进行辨证论治。

“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表述了应长夏之五志及气候的情况。“其志在思”,意谓人所以能够思考,与脾的作用密切相关。“思伤脾”,意谓过度思考就会损伤脾的功能。“怒胜思”,因肝在志为怒,属木,木克土,故人在发怒时就会思维紊乱,不能认真思考问题。“湿伤肉”,意谓在湿邪过盛的情况下可以使肌肉的作用失常,例如在水饮内停的情况下肌肤会出现浮肿,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出现肌肉酸重等,均属于“湿伤肉”之类。盖因木克土,风木之气可克土胜湿,从自然气候变化来说,风可以使潮湿的环境转为干燥,故曰“风胜湿”。“甘伤脾”,过食甘味或饮食过度可以损伤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酸味的食物或药物常有帮助脾胃纳化的作用,故曰“酸胜甘”。

从五行概念来说,酸在五行中属木,甘在五行中属土,因此,“酸胜甘”亦有木克土之意。

综上所述,此段经文表述了中央或长夏主湿,湿气能使土气生长,土气能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脏,脾能使肌肉丰满,脾与肌肉健壮则肺气旺盛。所以其六气变化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体为肌肉,在功用能使形体充实肥满,在内脏为脾。

凡是安静,有容纳的性质,潮湿润泽的功能,化生万物的作用,黄的颜色,使形体充盛丰满的力量,繁殖着的裸体动物,天气平静、地气上升、云雨及时的时令,及发生了骤雨急下或淫雨连绵、河水泛滥的自然灾害,甘味的物质,人思虑的情绪变化,都属于湿土之气。思虑太过会损伤脾,愤怒能克制思虑;湿气会伤害肌肉,风气能克制湿气;甘味太过会壅滞胃纳而伤脾,酸味能克制甘味。

关于长夏之应,《内经》还有多篇论及。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类似的记载:“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又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此段经文表述了湿是生于中央土或长夏季节的,湿能使土气旺盛。土的特性是滋润,它的生化作用是充实丰满,它行使的职权比较安静,权力的表现是湿,它的异常变化是急骤的暴雨,它的灾害是久雨不止、水泛堤崩。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意谓长夏阳气隆盛,经络中气血旺盛,所以能充分灌注润泽肌肉之中。

再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意谓长夏在四季的中央,五行方位亦为中央,病多发于脾经。脊位于躯干之中线,脾经之气输布于人体脊部,其俞穴为脾俞,取脾俞可治脾病,故云“病在脾,俞在脊”。

又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本段经文表述了中央应长夏黄色之气,与人身的脾相应,脾开窍于口,精华内藏于脾,五味中为甘味,五畜中为牛,五谷中为稷,五星中为镇星,五音中为宫,五行生数为五,成数亦为五,五气中为香气,都属于土的一类。
                        扫一扫聊一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