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运气布政3太阳司天之年

 缠绵168 2022-01-03
太阳司天之政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上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此乃言辰戌十年,其先天时而至之纪。“太阳司天之政”,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先天”,句中的“先天”二字,在运气学说中一般作“太过”或“早至”解,指气候“先天而至”,即“未至而至”,气候比季节来得早。这也就是《气交变大论》中所云:“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全句意谓六十年中属于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中都是岁运太过之年。

“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表述了太阳寒水司天之年自然气候特点。“天气肃”,指自然界一片清肃。“地气静”,指大地上生长现象相对安静而不活跃。“寒临太虚”,指宇宙间气候寒冷。

“阳气不令”,指阳气不足。全句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偏于寒冷,自然界生物生长状态相对低下而不活跃。

“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水”,指司天之气太阳寒水。太阳寒水司天,必然是太阴湿土在泉。“土”,指在泉的太阴湿土。“合德”,指在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的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气化和物化现象,此即《难易寻源》“水旺得土,方成池沼”之谓。

“辰星”,即水星。“镇星”,即土星。“上应辰星、镇星”,意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这一年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上半年偏寒,下半年偏湿。这种气候变化被认为与天体上的水星和土星运行密切相关。

“玄”,指黑色谷物;“黅”,指黄色谷物。“其谷玄黅”,意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全年气候以寒湿偏胜为特点,因此,玄谷、黅谷在生长上相对良好,因而玄谷、黅谷也就是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岁谷”。

“肃”,即清肃。“徐”,即缓慢。“其政肃,其令徐”,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冷,下半年气候偏湿,自然界一片清肃,植物生长相对缓慢。

“寒政大举,泽无阳焰”,表述了太阳寒水司天之政的气候特点。“寒政大举”,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相对寒冷。“泽”,指水。“阳焰”,即火焰。“泽无阳焰”,形容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寒冷,湖泽之水无暖象。

“发”,指发作,与“郁”相对应。“火发待时”,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于寒冷,主气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均为寒气所郁,应温不温,应热不热,因而“寒政大举,泽无阳焰”。

有“郁”就有“发”,郁极乃发,意谓到了一定程度,被郁的火就要发作出来,所以说“火发待时”,至于什么时候才发,张介宾有“寒盛则火郁,郁极必发,待王时而至也”之论。

什么时候是“王时”?张隐庵认为是五之气,因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三之气是太阳寒水,四之气是厥阴风木,五之气才是少阴君火。故谓“待时者,至五之气,少阴间气司令而后发”,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冷,但到了五之气,即秋分以后至小雪,也就是约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一段时间中,又可以出现较热的气候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这也就是下文所说的“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少阳中治,时雨乃涯。”表述了主气为少阳相火时之气候特点。“少阳”,指六气中的少阳相火。六气六步主时中,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因此,这里所说的“少阳”,亦即主气中的三之气。

“中治”,指客气中的司天之气。因为客主加临时,司天之气总是加在主气的三之气上,亦即少阳相火的位置上。三之气在六步中居第三步,位于六步之中,所以叫作“中治”。

“时雨”,指正常的降雨,此处是指雨季,也就是指主气四之气太阴湿土所属的节气。“涯”,指边际或尽头处。“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是紧承上句而言,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气,上半年天气偏冷,主气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为司天之气所郁,应温不温,应热不热。三之气少阳相火,正好是司天之气的位置,所以也仍然偏冷,应热不热。由于司天之气主要管上半年,因此太阳寒水之气要到三之气以后才终止,到了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时的时候,寒水之气的作用才结束,故云:“时雨乃涯。”对此,张隐庵注云:“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司天之所胜也。少阳中治者,少阳相火主三之气而又为寒水加临,是以时雨乃涯。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加临之客气所胜也。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加临之三气主寒水,四之气属太阴,是以寒水之气,至三气止,而交于四气之太阴也。”


“止”,指作用终止。“极”,指终极,此处指三之气终结时。“雨散”之“雨”字,当为“寒”字之误。“太阴”,指主气的四之气太阴湿土。“止极雨散,还于太阴”,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寒水之气主事至主气的三之气。四之气以后,下半年则由在泉之气太阴湿土主事。

“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表述了下半年由太阴湿土在泉时的气候特点。“云朝北极”,指太阴湿土在泉时雨水很多。“湿化乃布”,指太阴湿土在泉时气候潮湿。“泽流万物”,指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受湿的作用和影响。

“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此乃太阳司天之年的一些气候特点。“寒敷于上”,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寒气偏胜。“雷动于下”,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虽然偏于寒冷,但到了下半年五之气时,由于此时客气的间气是少阴君火,所以此时可以出现偏热的气候变化。“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由于太阴湿土在泉,气候特点仍以寒湿为主。

“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上述诸症,皆寒湿所致的病候。而唯血溢为木火所郁,寒甚必化热之候。“民病寒湿”,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以寒湿为主,因而人体疾病在性质上也以寒湿为主。“发肌肉萎”,指肌肉痿弱无力。

“足萎不收”,指肢体瘫痪不用。“濡泻”,指大便溏泄。“血溢”,指出血。盖脾主肌肉,主统血,主运化,故这些症状多与脾的功能失司有关,从病的性质来看多与寒湿有关。故全句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因此在疾病定位上要首先考虑脾脏,在疾病定性上要首先考虑为寒湿所致。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表述了太阳寒水之年初之气的气候、物候及病候的情况。“初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的初气为少阳相火。

“地气迁”,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上一年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一年在泉之气的少阴君火迁于本年五之气上,少阳相火才能由上年的二之气迁入本
年的初之气上,故云“地气迁”。

“气乃大温”,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少阳,少阳主火,所以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本年大寒以后至惊蛰以前,大约在农历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上旬这一段时间内,气候很热。

“草乃早荣”,指植物萌芽生长较平常提前。“民乃厉,温病乃作”,指由于气候反常,疫疠流行,容易发生温病。疫疠乃流行性传染病。陆九芝释云:“凡天气之病曰疫,地气之病曰疠。疫以气言,疠以形言。”“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意谓在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中,从全年来说,虽然疾病以寒湿类疾病为主,但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初之气是少阳,所以也可以出现身热、头痛、呕吐、疮疡等热病症状。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此言清燥之气固结于中,而阳郁伤阴之候。“二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二之气为阳明燥金。“大凉反至”,指由于阳明主凉、主燥,所以在二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内,亦即在该年春分以后至小满以前,大约在农历二月下旬至四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凉。“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指这一段时间正值春夏之交,应温不温,应热不热,草木生长缓慢。“民病气郁中满”,指人体因气候影响,由于少阳相火被郁,枢机不利,而发生气郁中满症状。“寒乃始”,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于寒凉,但由于初之气为少阳相火,所以实际上并不太冷,因此真正的偏寒现象还是从二之气才开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此言三气因司天寒水用事,以寒化火,故病寒反热之候。“三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三之气为太阳寒水。“天政”指司天之气,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六步的三之气,正是司天之气的本位所在。“寒气行”,指由于太阳主寒,加上这一步是司天之气所主,所以在三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小满以后至大暑以前,大约在农历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特别寒冷。“雨乃降”,指天比较冷,雨水也比较多。“民病寒”,指疾病的性质以寒病为主。“热中”,指里热证。“痈疽”,指皮肤生疮。“注下”,指腹泻、下痢。“心热瞀闷”,指头目不清,心中闷满。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寒,尤其是三之气这一段时间特别寒冷,所以这一段时间中人们容易感寒,但是由于这一段时间正是春夏季节,气候应温应热,人体阳气也相应偏盛,因此在感寒之后,就容易出现寒郁于表,热结于里的表寒里热证,因而在临床上出现上述“热中”“痈疽”“注下”“瞀闷”等里热症状。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此言以客胜主,湿土受风木之制之候。

“四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主气为太阴湿土,其客气加临之间气四之气为厥阴风木,于是出现“风湿交争”之候。由于厥阴主风、主温,在四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大暑以后至秋分以前,气候偏温,风气偏胜。四之气从主气来说,又属于湿土,雨水较多,加上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偏胜,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中,风气与湿气均可偏胜或互有胜复,故谓“风湿交争”。“风化为雨”,意谓“湿”在“风”的作用下,风可以胜湿,所以湿就不致偏胜而成为正常的降雨现象。“乃长乃化乃成”,指在正常的降雨情况下,自然界的植物就能够正常地生长和成熟,之所以能够“风化为雨”,这是因为风可以胜湿。《六微旨大论》指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正是这一自然规律在气候及物候变化关系的具体体现。“民病大热”,指在这种气候变化中人体容易发生热性病候。“少气”,指气短。“肌肉萎”,指肌肉痿弱。“足萎”,指下肢瘫痪,运动障碍。“注下赤白”,指赤白痢疾。全句意谓在四之气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客气为风、为温,主气为湿、为热,因此容易出现湿热交争的现象,而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少气、肌肉萎、足萎、赤白痢疾等湿热内蕴的病候。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此言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以湿土得君火之助,故“阳复化”“草乃长”“民乃舒”。“五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主气为阳明燥金,其客气加临之间气五之气为少阴君火。“阳复化”,指因少阴主君火、主热,所以在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秋分以后至小雪以前,气候偏热。“草乃长乃化乃成”,指植物成长又趋于活跃。“民乃舒”,指人体内部郁积的阳气由于气候转热得到发泄而不致怫郁在里,因而感到舒畅。诚如张隐庵所注:“火郁发之,故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此言终气因在泉太阴用事,再加主气寒水用事而见诸候。“终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主气为太阳寒水,其客气终之气为太阴湿土。“地气正”,指这也正是在泉之气的位置所在。“湿令行”,指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的下半年湿气偏胜。尤其是在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小雪以后至大寒以前,湿气尤其偏胜。“阴凝太虚”,指天空阴云密布。“埃昏郊野”,指郊野雾雨迷蒙。“民乃惨凄”,指在阴晦绵雨之中,人们有凄凉感觉。“寒风以至”,指寒冷的北风吹来。终之气正在严冬季节,从主气来说,终之气也是太阳寒水主时。严冬之时,寒风以至,是一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在气候上以寒湿为特点。凡是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的生物,如农作物的玄谷、黅谷等,就能生长能孕能育。反之,不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的生物就生长孕育不好,即使孕育了也要死亡,故云“反者孕乃死”。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此言凡遇湿土、寒水之候,湿宜燥之,寒宜温之。味用苦者,乃苦从火化,治寒以热。“岁”,这里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宜”,指药物及食物之所宜。“苦”,即苦寒药物。“燥”,指燥湿药物。“温”,指温热药物。“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意谓凡属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由于寒湿的气候特点,治疗选药上宜用温热药。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温可散寒”“燥可祛湿”之法。

“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表述了寒气偏胜时,火气被郁于里之治法。“郁气”,指致郁之气,亦即偏胜之气。“必折其郁气”,意谓气有余而出现偏胜时,常使其所胜之气被郁于里。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首先处理这种偏胜之气,才能使人体恢复正常活动。“化源”,即生化之源。“先资其化源”,意谓岁气偏胜时,一方面要“折其郁气”,另一方面又要支持被郁之气。

例如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寒气偏胜,火气被郁,因此在对人体疾病治疗时一方面要折其寒邪,另一方面要补心火。在补心火时,或者直接补火,或者间接补其所生,这都叫“先资其化源”,此即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谓

“抑其运气,扶其不胜”,表述了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寒湿偏胜时的治疗原则。“抑”,指抑制。“其”,此处指太阳司天之年。“运”,指岁运。“气”,指岁气。“扶其不胜”,即扶持其不胜之气。盖因太阳司天的十年都是岁运太过之年,岁气为太阳寒水司天,寒气偏胜,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偏胜,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上,就要“抑其运气,扶其不胜”。

“无使暴过而生其疾”,此句是承前句“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而言,意谓前述治疗原则的提出,均是为了和调全身,使无偏胜。“暴过”,即突然偏胜失调之意。

“岁谷”,即适应当年气候特点生长较好的谷物。这里是指玄谷和黅谷。“真”,即正气、真气,亦即人体正常的防御能力。“食岁谷以全其真”,意谓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人们在养生方面应该多食玄谷、黅谷类谷物。

“虚邪”,即“虚风”,《灵枢·九宫八风》谓:“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意谓正常的风,例如春天吹东风,夏天吹南风,秋天吹西风,冬天吹北风等,就是实风,为正常之风。不正常的风,即非其时之风,如春天吹西风,夏天吹北风,秋天吹东风,冬天吹南风,此即从“冲后”而来的风,就是虚风。“避虚邪以安其正”,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以寒湿为主,但亦应根据各个季节中的一些反常变化,注意起居调摄,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适”,即适所宜之义。“气”,指岁气,即司天之气。“同异”,指岁运与岁气之间在气候推算中的同与异。“多少”,指同异的多少。“制”,指治疗上的原则。“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全句意谓太阳司天的十年中,除了要根据岁气的特点来采取治疗措施以外,还要注意岁气与岁运之间的关系。“同寒湿者燥热化”,此句乃承上句而言,意谓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岁运与岁气相同,气候特点都是以寒湿为主的,例如太宫、太商、太羽等六年,在治疗用药时,应选用以温热燥湿功能为主的药物,即以热胜寒、以燥胜湿之法。

“异寒湿者燥湿化”,此句也是承上句而言,意谓在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岁运与岁气不同,不是属于寒湿而是属于湿热的例如太角、太徵等四年,在治疗用药时,应选用以清热燥湿功能为主的药物,即以寒胜热、以燥胜湿之法。

“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多少”,是指用温热燥湿药物的多少。意谓岁运与岁气完全相同的,温热燥湿药就用得多;不相同的,温热燥湿药物就要用得少些。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表述了“药”“食”疗病的基本原则。“用寒远寒”,前一个“寒”字作寒凉药物解,后一个“寒”字作寒凉季节或寒证解。

“远”,指疏远,亦作回避解。意谓在寒凉季节中或疾病是属于虚寒者,在治疗用药上要禁用或慎用寒凉药物。以下“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等句的解释类此,大凡寒证要禁用或慎用寒凉药,热证要禁用或慎用温热药。

“食宜”,指饮食之所宜。“食宜同法”,意即上述治疗原则,不但用药如此,在饮食上也是如此。

“假”字,指假借、借用之意。“有假者反常”,是承上句“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而言,是指常,而此句则是指变。从“借用”之义言,意谓在确具适应证的情况下,治疗用药也并不一定受季节气候的约束,即任何季节中都可以借寒凉药物来治疗热证,借温热药物来治疗寒证。

“反是者病,所谓时也”,这是承上句“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而言。“反”,指违反。“是”,指上述治疗原则。“时”,指时令季节。“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意谓前述治疗原则,是不能随意违反的,因为疾病性质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所以上述治疗原则仍然应遵守,不能因变而废其常。

上述经文表述了凡是太阳寒水司天的年份,气化的运行比正常的天时早,天气清肃,地气安静,宇宙间充满寒气,阳气未能行令,水和土相配合发挥协同作用,在上应水星和土星。生长的谷物应为黑色和黄色,司天之政严肃,在泉之令徐缓。由于寒水之政大起,阳气不得伸张,故湖泽之中没有升腾阳气,被遏之火气只有待时而发。至少阳相火主治的时候(三之气),被郁的火气发挥作用,雨水及时下降,下半年三气终期,下雨稀少,太阴湿土行令,土地已润,天空云层稀薄,湿土之气运化四布,润泽灌溉万物,太阳寒水施发在上,少阴雷火振动在下,使湿气上蒸,寒气湿气相持于气交,所以人们多患寒湿,发为肌肉柔弱,两足痿软无力,不能收引,大便泄泻和失血。
初之气,由于上年在泉之气迁易,气候非常温暖,所以百草繁盛得很早,人易发生疫疠、温病等疾,而有发热、头痛、呕吐、肌肤疮疡等病候。

二之气,阳明燥金之气当令,所以很凉的气候反而到来,人们感到寒冷凄惨,草木遇到寒气,火气被抑而不能生长,人多患气郁于内之证,发生胸腹胀满的病候。

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之气当令,寒气流行,因而雨水下降,夏季不热而反寒,人多患外寒而内热之证,发生痈疽、下利以及心中烦热、神志昏蒙等病候。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发生死亡。

四之气,客气为厥阴风木,主气为太阴湿土,风湿之气交争,风气转化为雨,万物因而开始成长、变化而成熟,人多患高热之证,发生呼吸气短,肌肉痿弱,两足疲软无力,赤白痢疾等病候。

五之气,少阴君火行令,火气复又旺盛,草木因此成长、变化而成熟,人们也感到舒畅而无疾病发生。

终之气,太阴湿土在泉之气当令,湿气运行,宇宙间阴气凝聚,尘土飞扬,郊野昏蒙,人们感到凄惨,寒气到来,湿土之气反为非时风木之气所胜,胎孕往往因此受损而陨落。

所以本年多发湿病与寒病,宜用苦燥以祛湿,苦温以祛寒,必须折减其造成气郁的胜气,资助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抑制其太过的运气,扶植其不胜的运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致生疾患,饮食要选用与岁气相应的谷类以保全真气,避免虚邪侵袭,根据岁运六气的异同,选择药食气味的多少来调治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