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九师白国喜——我的班长我的新兵班

 老兵原创之家 2022-01-04
永远的铁道兵

我的班长我的新兵班

铁九师白国喜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从当兵入伍到现在四十年弹指过去,改工后调回山东原籍的新兵班老班长刘俊海一直没有联系,班长的为人和我们新兵班的往事经常在脑海里萦绕,几十年了,班长和我们同住一顶帐篷,同在一个大通铺睡觉,同一块场地训练,朝夕相处三个多月的生活点滴,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由老班长刘俊海训练的新兵们也都到了退休的年纪,有的调离了本单位,有的落段留在了地方,有的因病英年早逝,战友们天各一方,四海为家,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命运际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岁月流失,情谊难忘,大家同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老班长,您在他乡还好吗?

不久前的一天,从山东老战友那里得到了老班长的联系电话,于是添加微信,视频确认,特殊的印象,特殊的记忆,数十年没见,还是一眼认出了他。老班长今年已64岁,身体变胖了,头发也白了,但面相轮廓没变,说话声音还是十分的精神宏亮,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样。说起同班的新兵,老班长还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说他当时24、5岁,比我们新兵大几岁,记忆比较深刻。

老班长原籍在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农村,1977年12月参加铁道兵,在九师四十三团一营三连任班长,1981年11月抽调任新兵九连三排九班班长,1984年兵改工后从霍林河调回山东老家。现家住德州,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有两个孙女,老家还有20多亩地由他老两口伺弄,日子过的也是红红火火。

刘俊海老班长视频截图

1981年11月,四十三团新兵九连河南西平籍新兵在赤峰西站旁边的团后勤仓库和汽车二连营区开始了新训生活。我所在的九班共有13名战友,三排长孙远臣住在九班,班长是刘俊海,副班长是王国春,战士有孙转运、杨遂海、孙会勤、王宝成、王连营、白国喜、马东杰、曹国营、于满堂、祁军政(已故)。排长住的是单人床,班长和11名新兵住大通铺,班长靠近门口炉膛边,副班长挨着班长,其他新兵一个挨着一个睡。

这11名新兵中,孙转运、杨遂海、孙会勤、王宝成、王连营、于满堂、祁军政7人来自一个大队,王国春、马东杰、曹国营3人一个大队,我自己一个大队。11人在老家村望村,地挨地,鸡犬之声相闻,下地干活能碰面,彼此距离很近。

十八、九岁的青春年华,初入军营,都想通过军旅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以期日后成长进步,改变自己的人生。因为有排长在班里住,大家一言一行十分谨慎,谁也不敢随便说话,只是默默的积极表现。每天六点起床后,争先恐后加煤烧地火龙,把钢板烧的红红的,外边天寒地冻,帐篷内温暖如春。打水扫地,清扫卫生,整理内务,把室内外收拾的干干净净。抢着给排长、班长打洗脸(脚)水,挤牙膏,倒刷牙水,甚至还偷偷给排长、班长洗衣服,这种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情用到了极致。

吃过早餐就是军训,以排为单位,一个班一块地,班长带领全班战士,每天按照训练大纲,练习列队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操枪刺杀、卧姿练瞄准等一系列军事规定动作。塞外的数九寒天,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冰冷刺骨,刮风下雪,照常训练,节假日、礼拜天也不休息。当时国际环境非常紧张,南疆边境战事不断,我们白天训练,晚上学习时事政治和军事条例、规章制度等。就是在这种艰苦单调的环境下,在班长的带领下,战友们毫无怨言,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子劲,谁也不甘落后当孬种,刻苦训练,以实现从平民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新训期间有些生活细节随着岁月流失而淡忘了,但有些难忘的“第一次”却留在了记忆深处,比如,平生第一次吃高粱米苞米碴子配土豆萝卜大白菜,让习惯面食的河南人很不适应;新训第一天,班长教我们穿衣戴帽扎腰带,规范仪表,手把手教大家整理内务,毛巾四角对齐悬挂一条线,牙缸牙刷摆放一致;第一次学班长叠被子整理内务,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第一次趴在零下近三十度的地面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空枪练习瞄准动作,一趴就是一小时,眼睛累了手冻僵了脚麻木了想偷懒,班长上来就是一脚或一皮带;成年后第一次剃光头。班长带头,全班战士全部剃成光头参加军训,11名新兵像11个小和尚,成了训练场上一道景观;第一次“紧急集合”,打被包、穿衣服,携枪支,全在黑夜里进行,天亮以后,有的新兵穿错衣服和鞋帽,有的衣衫不整,有的被包散了架,闹出不少笑话。

新训中,班长与我们新兵同吃同住同作息,既严厉监管我们军训与学习,又对我们生活关爱有加,他经常半夜起来帮新兵盖被子,到帐篷外边给炉子添煤保温,时常提醒大家穿好衣服防感冒,谁头疼发烧就不要参加训练。班长用真心实意和我们新兵结下了兄弟感情,成为了人生的良师益友。

新训结束后各奔东西,孙远臣排长回到老连队,后进入公安系统,先后任局公安处消防科科长、公安处副处长、辽阳市公安局铁建分局副局长,退休后现定居北京,安逸养老。刘俊海班长回到老连队后,1983年随大部队搬到霍林河参加通霍铁路施工,因为家庭比较困难,父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改工后不久,他便向组织申请离开单位回到了原籍。九班11名新兵,被分到各个不同的连队,开始了不同的人生。王国春、孙转运分到汽车二连开“亥1”字头解放车,王国春后调到五处,再后来调到中铁25局,现定居昆明。孙转运现在七处广西某项目,家住在辽阳。我分到仓库任文化战士,后调到团宣传股报道组及电影组,后又到基层分公司工作,也居住辽阳,现在沈阳地铁项目。王连营、王宝成、杨遂海、孙会勤、曹国营、祁军政几个人分到了施工连队,王连营分到一营部测量班,现住河南西平县城。王宝成分到一营二连,不久调到团部食堂,1986年底通霍铁路交付运营后留在了霍林河,现住通辽。祁军政分到一营四连半机械连,十年前因病去世。孙会勤分到二营部当电话接转员,1996年留在济南铁路局聊城机务段,任救援起重机司机至今。杨遂海分到二营六连,现居住沈阳。马东杰和于满堂分到了机械连,马东杰改工后调到西安铁路局西安机务段工作,现居住西安。于满堂改工后因自身原因离开单位自谋职业,现居住河南西平。曹国营先分到盘锦农场,后农场解散调到二段六队,现家住河南驻马店市。几十年来,除离开老单位的四名战友,其他战友与广大铁道兵战友及铁建后人一起,转战南北,克难攻坚,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为国家的铁路、公路、房建、矿山、地铁等基建事业贡献了青春和热血。虽然分到施工连队的战友比其他战友环境差、吃苦多,但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奋斗,也都为自己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现在,战友们吃、穿、住、行样样不缺,有的在城市、乡里都有住房,有的儿女双全,子孙满堂,有的购买了小汽车,有的承包工程,生活都实现了富裕小康。他们的铁二代大部分也在中铁建出力流汗。

军营已离我们远去,军装也早已不复存在,但三个多月的军训生活,和排长、班长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相处相知,战友之情弥足珍贵。那熟悉的军号声,嘹亮的“铁道兵志在四方”,迎风飘扬的军旗,鲜艳的“三点红”,以及四海为家的铁道兵战友,永远定格在我们的青春记忆中。

但愿老排长、老班长和战友们保重身体,有机会再相见。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