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有湿气,为什么越祛湿越重?那是你没分清寒湿、湿热、痰湿的区别!建议对症自查,对症用药。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2-01-04


一、湿热=湿气+热邪

【综合表现为】:自感浑身发热、触摸并不觉热、头痛身重、口苦、口干、口黏、胸闷胸胀、心烦口渴但不想喝水、口舌生疮、厌食厌油腻、腹胀、腹痛、尿黄、尿少、尿频、尿急、尿痛。

舌象:舌质红、舌苔黄腻。

1.脾胃湿热

【常表现为】:腹部胀满、肢体困倦、尿量少、颜色黄、大便溏稀、便后不舒服、厌食、恶心呕吐、皮肤或眼睛巩膜发黄、皮肤发痒、浑身发热、汗后仍不解热。

【治宜】:清利湿热

【用药】: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黄连、黄芩、山栀子。

2.肝胆湿热

【常表现为】:胁肋灼痛、胀痛、胁下有肿块、眼睛及皮肤发黄、尿黄、浑身发热、口苦、胃口差、恶心呕吐、腹胀、便干或便溏、阴N湿疹、G丸肿胀热痛。

【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3.膀胱湿热

【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尿血、尿后滴沥不尽、尿中有砂石或尿液浑浊、小腹闷胀。

【治宜】:清热利湿,通淋。

【用药】:栀子、黄柏、忍冬藤、滑石、甘草、大黄。

4.大肠湿热

【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带脓血、或泻如水样、比较急迫、便黄臭味大、或腹痛不敢碰、大便秘结、午后发热出汗多、胸部闷胀、肢体沉重、吃的少、恶心干呕、尿频、尿急、尿痛且尿色发红。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

【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金银花、茯苓、木通、车前子。

5.湿热痹症

【常表现为】:肢体酸重疼痛、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不敢屈伸、打寒战、浑身发热、脸色及眼睛发黄、口干不想喝水。

【治宜】:清热宣痹

【用药】:黄柏、苍术、川牛膝、薏苡仁、羌活、独活、忍冬藤、桂枝、海桐皮、松节、白芍、秦艽。

二、寒湿=湿气+寒邪

寒湿分外部寒湿和内生寒湿。

【综合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臭、咳嗽痰多、出凉汗、爱打喷嚏、脸上长斑长痘、脸色发白、或发青、发暗、发黑、腹痛、腹泻、脚踝浮肿、手脚冰凉、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腰酸背痛。

舌象:舌苔发白。

1.外感寒湿

【常表现为】:头痛头胀、关节及筋骨酸痛、皮肤瘙痒、长湿疹、肌肉酸困、腰酸乏力、肩周炎、颈椎病、腰痛、风湿关节炎。

【治宜】:散寒化湿,理气和中。

【用药】: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

2.内生寒湿

【常表现为】:手脚冰凉、腹胀、腹痛、腹泻、浮肿、吃的少、口臭、咳嗽痰多、出凉汗、爱打喷嚏、感冒发热时浑身怕冷、大便溏稀、长湿疹。

【治宜】:温中健脾

【用药】: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3.寒湿困脾

【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没有食欲、嘴里没味、不爱喝水、头身困重、脸色发黄、甚至浮肿、大便不成形。

【治宜】:温中散寒,化湿和中。

【用药】:】苍术、陈皮、厚朴、茯苓、猪苓、泽泻、官桂、白术、甘草。

4.寒湿犯胃

【常表现为】:突然胃痛、胃中发凉、怕冷、大便溏稀、易拉肚子、脸色暗淡、喜欢吃热的、尿频、尿多。

【治宜】:温胃散寒,利湿止痛。

【用药】:香附子、紫苏叶、甘草、陈皮。

5.寒湿阻络

【常表现为】:肢体麻木、四肢沉重冷痛、手脚冰凉。

【治宜】: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用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

三、痰湿=湿气+人体积液异常聚集滞留。

【常表现为】:肥胖、皮肤爱出油、脸色淡黄而暗、易困倦、口粘、不爱喝水、易出汗、汗后皮肤发凉、头身困重、关节疼痛、肌肤麻木、手脚冰凉、胸闷痰多、嗜睡、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夜尿多。

舌象:舌体胖大、舌苔滑腻、舌边有齿痕。

【治宜】:化痰祛湿

【用药】: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提醒:如果你有以上任何一种湿气所带来的困扰,可以辩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