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岁男子无缘无故发热3天还一度住进了ICU 罪魁祸首是…

 医学abeycd 2022-01-04

39岁男性,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中上腹阵发性疼痛、呕吐,至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8.5℃,拟诊急性胃炎,治疗2天,体温退而复升,腹痛无好转,出现腹泻。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该患者患有……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热3天”于2011年6月11日就诊于急诊科并住院治疗。该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中上腹阵发性疼痛、呕吐,至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8.5℃,拟诊急性胃炎,予泮托拉唑、头孢米诺治疗2天,体温退而复升,腹痛无好转,出现腹泻(排便2~3次,量中等,质稀,色偏黑)。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平素偶有头晕不适,原因不明,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热3天”于2011年6月11日就诊于急诊科并住院治疗。该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中上腹阵发性疼痛、呕吐,至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8.5℃,拟诊急性胃炎,予泮托拉唑、头孢米诺治疗2天,体温退而复升,腹痛无好转,出现腹泻(排便2~3次,量中等,质稀,色偏黑)。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平素偶有头晕不适,原因不明,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体格检查:

T 37.3℃,P 79次/分,BP 130/87mmHg,R 20次/分,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界不大,腹平软,右中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8.8×109/L,N 42.2%,Hb 149g/L,PLT 48×109/L;CRP 47.1mg/L;生化示ALT 84IU/L,AST 25IU/L,CR 261μmol/L;HBV-DNA 1.34×103拷贝/毫升。

入院诊断:

重要提示:

1.中年男性,发热病史,主要为肠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2.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心电图有长QT综合征,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心搏骤停,抢救过程中再次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3.该病例提醒临床医师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要注意有无长QT综合征,不能仅仅看到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在用药、电解质方面要格外注意,要警惕之后可能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

2.讨论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速、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获得性LQTS通常与心肌局部缺血、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遗传性LQTS的临床诊断则主要依靠心电图表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猝死家族史、血亲亲属罹患LQTS和心脏事件病史。从病因分析,该患者心电图提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应用可能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存在低钾血症,且无类似患者家族史,为首次发病,故获得性可能性为大,但该患者不能提供既往心电图检查情况,仍不能完全排除遗传性可能,因遗传性LQTS遗传学检测阳性者达75%,故可行基因遗传学检查协助诊断。该患者存在肠道及肺部感染,住CCU期间伴有胸痛症状,但未见心肌缺血表现,亦无明显心脏系统感染征象,胸痛考虑与心脏按压后肋软骨损伤相关。获得性LQTS的治疗以去除诱因为主,辅以对症治疗,如纠正低钾、低镁、抗心律失常等;而先天性LQTS的传统治疗方法是β受体阻滞剂和颈交感神经节切除,对于无症状、不伴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家族史的患者一般不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对晕厥发作、伴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家族史的患者应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应用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该病例入院查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动过缓,QTc 0.44秒,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后发生院内心搏骤停,复苏及时,故复苏效果好,后续治疗顺利,无明显后遗症,可以说是险象环生。


这是一名以“发热待查”入院的轻症患者,并无明确基础心脏疾病史,却在快出院时突发意外,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后果将可能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也易导致医疗纠纷。住院患者猝死曾多次发生,细心的诊疗态度或许可以避免一部分此类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若能抢在黄金时间之前进行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将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点评



本例患者为青中年男性,住院期间治愈了感染性疾病,但却“治出了”致命的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室颤。虽说患者本身存在心脏电生理的问题,但也难免有“雪上加霜”的嫌疑。

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临床危险因素除了遗传性原因外,还包括女性、低钾血症、心动过缓、新近房颤转复(尤其是应用了延长QT间期的药物)、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洋地黄、很高的血药浓度(奎尼丁除外)、快速静脉输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基线QT间期延长、亚临床长QT综合征、离子通道多态性和严重低镁血症。

QT间期延长代表的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延长。证据显示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慢的刺激频率、细胞外低钾水平和应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引发早期后除极与尖端扭转型室速相关。某些延长QT间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索他洛尔、多非利特和伊布利特,在临床常规剂量下即可延长QT间期超过50毫秒,并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绝对QT间期超过500毫秒通常被认为危险性增高,药物治疗引起QT间期超过500毫秒即提示需进行严格的危险因素及获益评估,并应考虑其可替代的治疗,同时寻找低钾血症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危险因素。

正常QT时限为0.36~0.44秒,为了排除心率的影响,提出了QTc的概念。QTc=QT/,本例患者入院前QT=0.54秒,QTc=0.46秒。作为急诊科医师,观察心电图的重点会落在有无恶性心律失常或ST段漂移上,急诊床边心电图有干扰和基线不稳的问题,在忙碌的急诊室,QT的问题常被忽略了。随后入院复查的心电图报告上只写了一个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未在诊断中提示QT间期延长。主管医师未细致阅读心电图也为后来的心脏停搏埋下伏笔。

纵观患者的经过,有喜也有忧。喜的是:①患者发病时有家人陪着,第一时间呼救;②第一时间呼救时恰好有医务人员从旁边经过,第一时间展开了抢救;③发生在院内的抢救,有强大的急救团队,可以做到边复苏边转移。忧的是:①入院前延长的QT间期被忽略,以致心脏停搏时仍不知患者的QT间期情况,在除颤不成功后,使用了胺碘酮;②在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钾的状况下,在住院期间使用了左氧氟沙星针、莫西沙星、莫沙比利等。

这个病例的启示: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将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提到很高的地位是非常合理的,任何心脏停搏需要复苏的患者都需要高质量的按压。另外,临床医师也要多多关注隐藏在角落里的QT间期问题。希望这个教训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温州市中心医院 缪心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